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06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本体,生物质颗粒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有锯末层、秸秆层、稻壳层,所述锯末层内同轴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锯末层、秸秆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通风环孔,所述秸秆层、稻壳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二通风环孔,所述第一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木炭肋板,所述第二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木炭肋板,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锯末凸条,两个所述锯末凸条之间连接有煤渣T型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加强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抗压、抗断强度;增加生物质颗粒本体内部的空气对流,有助于燃烧,结渣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
本技术涉及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属于生物质颗粒

技术介绍
生物质颗粒是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现有的生物质颗粒本体,由于生物质颗粒的抗压、抗断强度较低,在运输过程中生物质颗粒碰撞出现断裂或粉碎,造成生物质颗粒的损失;由于生物质颗粒受潮发霉或存在对于生物质颗粒不易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导致生物质颗粒燃烧不够充分,燃烧效率较低,底灰结渣率高,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能够加强生物质颗粒的抗压、抗断强度;增加生物质颗粒内部的空气对流,有助于燃烧,同时避免受潮发霉,结渣率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本体,生物质颗粒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有锯末层、秸秆层、稻壳层,所述锯末层内同轴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锯末层、秸秆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通风环孔,所述秸秆层、稻壳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二通风环孔,所述第一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木炭肋板,所述第二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木炭肋板,所述锯末层通过第一木炭肋板与秸秆层连接,所述秸秆层通过第二木炭肋板与稻壳层连接,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锯末凸条,两个所述锯末凸条之间连接有煤渣T型条,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与稻壳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孔。优选地,所述锯末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辅助孔,所述秸秆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辅助孔,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风辅助孔,所述第一通风孔通过第一通风辅助孔与第一通风环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环孔通过第二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通过第三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木炭肋板的两侧面设置为向内凹的第一弧形凹面,每个所述第一木炭肋板的第一弧形凹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均匀布置的第四通风辅助孔,每个所述第四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的两侧面设置为向外凸的弧形凸面,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内开设有第三通风孔,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的弧形凸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五通风辅助孔,所述第三通风孔通过第五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优选地,每个所述锯末凸条远离稻壳层的表面设置为平面,每个所述锯末凸条内开设有对称的第四通风孔和第五通风孔,每个所述锯末凸条的侧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六通风辅助孔,所述第四通风孔、第五通风孔分别通过第六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孔连通。优选地,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远离稻壳层的表面设置为向内凹的第二弧形凹面,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的第二弧形凹面设有若干个第七通风辅助孔,所述第七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孔连通。优选地,所述锯末层、秸秆层、稻壳层、第一木炭肋板、第二木炭肋板、锯末凸条、煤渣T型条的所有表面包裹设置有薄膜防潮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第一通风环孔、第二通风环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第五通风,结合第一通风辅助孔、第二通风辅助孔、第三通风辅助孔、第四通风辅助孔、第五通风辅助孔、第六通风辅助孔、第七通风辅助孔,加快生物质颗粒本体内部空气之间的对流,使生物质颗粒本体的内部可以快速通过氧气进行助燃,从而使生物质颗粒本体充分燃烧,同时使生物质颗粒本体的内部通风干燥,避免生物质颗粒本体受潮发霉,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底灰结渣率,提高经济效益;薄膜防潮层也进一步保证生物质颗粒本体内部的干燥;第一木炭肋板、第二木炭肋板有效加强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抗压、抗断强度,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生物质颗粒本体碰撞出现断裂或粉碎的现象,减少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损失,同时锯末凸条、煤渣T型条能够防止生物质颗粒本体本体的转动,便于运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B-B处的剖视图。图中:1、锯末层,2、秸秆层,3、稻壳层,4、锯末凸条,5、煤渣T型条,6、第一木炭肋板,7、第二木炭肋板,8、第一通风孔,9、第一通风环孔,10、第二通风环孔,11、第二通风孔,12、第三通风孔,13、第四通风孔,14、第五通风孔,15,第一通风辅助孔,16、第二通风辅助孔,17、第三通风辅助孔,18、第四通风辅助孔,19、第五通风辅助孔,20、第六通风辅助孔,21、第七通风辅助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本体,生物质颗粒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有锯末层1、秸秆层2、稻壳层3,所述锯末层1内同轴开设有第一通风孔8,所述锯末层1、秸秆层2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通风环孔9,所述秸秆层2、稻壳层3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二通风环孔10,所述第一通风环孔9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木炭肋板6,所述第二通风环孔10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木炭肋板7,所述锯末层1通过第一木炭肋板6与秸秆层2连接,所述秸秆层2通过第二木炭肋板7与稻壳层3连接,第一木炭肋板6、第二木炭肋板7有效加强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抗压、抗断强度,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生物质颗粒本体碰撞出现断裂或粉碎的现象,减少生物质颗粒本体的损失;所述稻壳层3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锯末凸条4,两个所述锯末凸条4之间连接有煤渣T型条5,锯末凸条4、煤渣T型条5能够防止生物质颗粒本体本体的转动,便于运输,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5与稻壳层3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1,所述第一通风孔8、第二通风孔11、第一通风环孔9、第二通风环孔10使生物质颗粒本体在燃烧时,空气能够充分进入其内,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底灰结渣率;同时有利于生物质颗粒本体内部的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发霉。更具体地,所述锯末层1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辅助孔15,所述秸秆层2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辅助孔16,所述稻壳层3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风辅助孔17,所述第一通风孔8通过第一通风辅助孔15与第一通风环孔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环孔9通过第二通风辅助孔16与第二通风环孔10连通,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11通过第三通风辅助孔17与第二通风环孔10连通。更具体地,每个所述第一木炭肋板6的两侧面设置为向内凹的第一弧形凹面,每个所述第一木炭肋板6的第一弧形凹面开设有若干个轴向均匀布置的第四通风辅助孔18,每个所述第四通风辅助孔18与第二通风环孔10连通。更具体地,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7的两侧面设置为向外凸的弧形凸面,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7内开设有第三通风孔12,每个所述第二木炭肋板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本体,其特征在于,生物质颗粒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有锯末层、秸秆层、稻壳层,所述锯末层内同轴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锯末层、秸秆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通风环孔,所述秸秆层、稻壳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二通风环孔,所述第一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木炭肋板,所述第二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木炭肋板,所述锯末层通过第一木炭肋板与秸秆层连接,所述秸秆层通过第二木炭肋板与稻壳层连接,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锯末凸条,两个所述锯末凸条之间连接有煤渣T型条,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与稻壳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包括生物质颗粒本体,其特征在于,生物质颗粒本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同轴设置有锯末层、秸秆层、稻壳层,所述锯末层内同轴开设有第一通风孔,所述锯末层、秸秆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一通风环孔,所述秸秆层、稻壳层之间设置有同轴布置的第二通风环孔,所述第一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一木炭肋板,所述第二通风环孔内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第二木炭肋板,所述锯末层通过第一木炭肋板与秸秆层连接,所述秸秆层通过第二木炭肋板与稻壳层连接,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布置的锯末凸条,两个所述锯末凸条之间连接有煤渣T型条,每个所述煤渣T型条与稻壳层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锯末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通风辅助孔,所述秸秆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通风辅助孔,所述稻壳层的外周面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通风辅助孔,所述第一通风孔通过第一通风辅助孔与第一通风环孔连通,所述第一通风环孔通过第二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每个所述第二通风孔通过第三通风辅助孔与第二通风环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结渣生物质颗粒,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木炭肋板的两侧面设置为向内凹的第一弧形凹面,每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理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富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