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974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包括前碳管、后碳管以及快拆机构,快拆机构包含前碳管插管、后碳管插管和手拧防松螺母,前碳管与前碳管插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后碳管与后碳管插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有效的将无人机机臂碳管连接的同时保证快拆机构不松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快拆件锁紧后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较小,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快拆件内部设有防转动结构,可防止前后碳管之间相互转动;快拆件内部设有便于固定不同强弱电插头的结构,有效保证此处插头的连接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拆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复合翼垂直起降无人机为固定翼与旋翼相结合的一种无人机,通过简单的方式解决了固定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的难题。兼具固定翼无人机长航时、高速度、大航程及旋翼无人机垂直起降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复合翼无人机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无人机拆装时,使用机臂快拆件在缩短无人机的拆装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缩小无人机的装箱尺寸,便于运输和储存。目前市面上机臂快拆件多数针对旋翼无人机设计,对于旋翼无人机而言,复合翼无人机的航时更长,飞行速度更快,所产生的震动也更复杂,机臂快拆件需承受不同程度且无规律的载荷,而现有的机臂快拆件大多采用单螺纹锁的方式进行连接,比较容易因复杂震动而松脱,极大的影响了飞行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机臂快拆件大多采用单螺纹锁的方式进行连接,比较容易因复杂震动而松脱,极大的影响了飞行的安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包括前碳管、后碳管以及快拆机构,所述快拆机构包含前碳管插管、后碳管插管和手拧防松螺母,所述前碳管与前碳管插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后碳管与后碳管插管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拧防松螺母包含手拧螺母内螺纹、碳管管夹、拉杆螺丝、转轴、橡胶垫片和锁紧臂,所述手拧防松螺母套在后碳管上,使得前碳管插管与后碳管插管通过对接方式进行连接,并通过手拧螺母内螺纹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配合拧紧保证前碳管插管与后碳管插管之间的连接牢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拧螺母内螺纹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拧紧后将锁紧臂按压至贴紧碳管管夹形成自锁,防止手拧防松螺母松动,在锁紧臂贴紧碳管管夹时保证截面尽量圆且小,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碳管插管由第一安装孔、第一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防转动凹槽组成,所述后碳管插管内的一侧设有防转动凹槽,所述后碳管插管端头的外壁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后碳管插管靠近防转动凹槽处的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碳管插管由第二安装孔、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和前碳管插管外螺纹和防转动凸台组成,所述前碳管插管端头的外壁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前碳管插管内的一侧设有防转动凸台,所述前碳管插管靠近防转动凸台处的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碳管插管与后碳管插管对接时,通过防转动凸台与防转动凹槽之间过渡配合防止碳管插管与后碳管插管之间相互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碳管插管与后碳管插管内部设计有便于固定不同强弱电插头的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前碳管插管、后碳管插管和手拧防松螺母采用标号7075航空铝合金,满足足够的使用强度,并使得该机构重量较轻,有利于减小飞机的重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有效的将无人机机臂碳管连接的同时保证快拆机构不松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靠性高;快拆件锁紧后截面为圆形且截面积较小,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快拆件内部设有防转动结构,可防止前后碳管之间相互转动;快拆件内部设有便于固定不同强弱电插头的结构,有效保证此处插头的连接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机臂碳管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前碳管插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后碳管插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防松螺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总装结剖面构示意图。图中:1、前碳管;2、后碳管;3、前碳管插管;3-1、第二安装孔;3-2、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3-3、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4、防转动凸台;4、后碳管插管;4-1、第二安装孔;4-2、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4-3、防转动凹槽;5、手拧防松螺母;5-1、手拧螺母内螺纹;5-2、碳管管夹;5-3、拉杆螺丝;5-4、转轴;5-5、橡胶垫片;5-6、锁紧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的技术方案: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包括前碳管1、后碳管2以及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快拆机构包含前碳管插管3、后碳管插管4和手拧防松螺母5,前碳管1与前碳管插管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后碳管2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手拧防松螺母5包含手拧螺母内螺纹5-1、碳管管夹5-2、拉杆螺丝5-3、转轴5-4、橡胶垫片5-5和锁紧臂5-6,手拧防松螺母5套在后碳管2上,使得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通过对接方式进行连接,并通过手拧螺母内螺纹5-1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3配合拧紧保证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连接牢靠。手拧螺母内螺纹5-1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3拧紧后将锁紧臂5-6按压至贴紧碳管管夹5-2形成自锁,防止手拧防松螺母5松动,在锁紧臂5-6贴紧碳管管夹5-2时保证截面尽量圆且小,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后碳管插管4由第一安装孔4-1、第一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4-2、防转动凹槽4-3组成,后碳管插管4内的一侧设有防转动凹槽4-3,后碳管插管4端头的外壁处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后碳管插管4靠近防转动凹槽4-3处的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一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4-2。前碳管插管3由第二安装孔3-1、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3-2和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3和防转动凸台3-4组成,前碳管插管3端头的外壁处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1,前碳管插管3内的一侧设有防转动凸台3-4,前碳管插管3靠近防转动凸台3-4处的内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个第二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3-2。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对接时,通过防转动凸台3-4与防转动凹槽4-3之间过渡配合防止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相互转动。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内部设计有便于固定不同强弱电插头的结构。前碳管插管3、后碳管插管4和手拧防松螺母5采用标号7075航空铝合金,满足足够的使用强度,并使得该机构重量较轻,有利于减小飞机的重量。具体使用时,本专利技术一种可防松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前碳管1与前碳管插管3之间的通过胶粘接和螺钉连接复合连接,或者通过铆钉连接,后碳管2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包括前碳管(1)、后碳管(2)以及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机构包含前碳管插管(3)、后碳管插管(4)和手拧防松螺母(5),所述前碳管(1)与前碳管插管(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后碳管(2)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包括前碳管(1)、后碳管(2)以及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机构包含前碳管插管(3)、后碳管插管(4)和手拧防松螺母(5),所述前碳管(1)与前碳管插管(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后碳管(2)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胶粘接和螺钉或铆钉连接的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拧防松螺母(5)包含手拧螺母内螺纹(5-1)、碳管管夹(5-2)、拉杆螺丝(5-3)、转轴(5-4)、橡胶垫片(5-5)和锁紧臂(5-6),所述手拧防松螺母(5)套在后碳管(2)上,使得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通过对接方式进行连接,并通过手拧螺母内螺纹(5-1)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3)配合拧紧保证前碳管插管(3)与后碳管插管(4)之间的连接牢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拧螺母内螺纹(5-1)与前碳管插管外螺纹(3-3)拧紧后将锁紧臂(5-6)按压至贴紧碳管管夹(5-2)形成自锁,防止手拧防松螺母(5)松动,在锁紧臂(5-6)贴紧碳管管夹(5-2)时保证截面尽量圆且小,有利于减小飞行阻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松的无人机机臂快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碳管插管(4)由第一安装孔(4-1)、第一快插接头安装板螺纹孔(4-2)、防转动凹槽(4-3)组成,所述后碳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祥吴海杰刘艳军罗竑梁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州研究院宇领星际航空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