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505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内套筒(1);外套筒(2),内套筒(1)和外套筒(2)通过支架(9)连接固定;固体燃料浆进口(41),固体燃料浆进口(41)与内套筒(1)同轴;空气进气口(42);微纳米气泡发生部件(5);物料出口(7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级混合装置,能在浮选分离装置前单独对固体燃料颗粒物料进行预矿化,提高了固体燃料颗粒的矿化程度,矿化程度越高,则后续泡沫浮选塔内的浮选分离效果就越好,体现在泡沫浮选塔内泡沫相与水相的相界面越明显,还避免了单槽浮选装置中含碳‑氢的可燃物颗粒中有夹杂着大量矿物颗粒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级混合装置,还能用于制备悬浮稳定的类液体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介绍
混合是化学、化工和湿法选矿过程中常见的单元操作。混合操作中,最难的是如何将气液固三相的均匀混合成稳定的“类液体”,以便用泵输送和强化特定的操作,例如进行气液固三相的充分接触等。由于气、液、固密度差异和表面亲/疏水性的巨大差异,常规的搅拌浆或叶轮高速搅拌式混合,往往不能得到均匀且稳定的三相混合物,其表现在固体容易沉降而微气泡容易快速聚集成大气泡而逸出,无论是固体沉降还是气泡逸出,都会造成浆料失稳,不再是“类液体浆料”,丧失可泵送性或降低气液固三相的接触。例如,煤化工工业中,通常由掺杂有矿物质颗粒的劣质煤粉经过泡沫浮选技术去除矿物质颗粒,得到的超细超低灰洁净煤粉浆料再用来制备具有特定可燃燃料浓度的水煤浆,供应到煤气化装置中。其中泡沫浮选过程,就要求对固体颗粒(包括煤粉和矿物质颗粒)、液体介质(水或油)和气体(微气泡)进行三相充分混合成“类液体”,以便于泵送和强化泡沫浮选效果。这仅仅是气液固三相混合的一种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内套筒(1),所述内套筒(1)上具有周向分布的内套筒孔(11);/n外套筒(2),其位于所述内套筒(1)外围,所述内套筒(1)和所述外套筒(2)通过支架(9)连接固定;/n固体燃料浆进口(41),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上游,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与所述内套筒(1)同轴;/n空气进气口(42),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上游,所述空气进气口(42)和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的角度为30°~60°;/n微纳米气泡发生部件(5),其位于所述内套筒(1)下游;/n物料出口(71),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下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内套筒(1),所述内套筒(1)上具有周向分布的内套筒孔(11);
外套筒(2),其位于所述内套筒(1)外围,所述内套筒(1)和所述外套筒(2)通过支架(9)连接固定;
固体燃料浆进口(41),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上游,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与所述内套筒(1)同轴;
空气进气口(42),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上游,所述空气进气口(42)和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的角度为30°~60°;
微纳米气泡发生部件(5),其位于所述内套筒(1)下游;
物料出口(71),其连接至所述内套筒(1)下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进气口(42)为多个;所述空气进气口(42)上具有气体分布多孔板(4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上游设置有上游固定座(3),其具有第一空腔(31);所述上游固定座(3)上游设置有底座(4),其具有第二空腔(43)、所述空气进气口(42)和所述空气进气口(42),所述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43)为等腰梯形,靠近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一侧为等腰梯形的上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31)、所述第二空腔(43)和所述固体燃料浆进口(41)同轴连通,所述空气进气口(42)与所述第二空腔(4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2)下游设置有第下游固定座(6),其具有第三空腔(61);所述下游固定座(6)下游设置有出口固定座(7),其具有物料通道(72)和所述固体燃料浆出口(71),所述第三空腔(61)、物料通道(72)和所述固体燃料浆出口(7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燃料与液体介质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固定座(7)下游设置有顶盖(8);所述内套筒(1)、外套筒(2)、上游固定座(3)、底座(4)、微纳米气泡发生部件(5)、下游固定座(6)、出口固定座(7)和顶盖(8)同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部件(5)包括同轴连接的头部(51)和杆部(52),所述杆部(52)包括转轴(521)和所述转轴(521)外围的杆壁(522);
所述头部(51)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力李俊国吴昌宁刘科刘力铭周伟光周宝楠梅豫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众清洁能源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