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8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包括竖向贯通的筒体,筒体底部设为对接至厂房废气排风管的进气口,筒体顶部设为排气口,其特征在于该筒体内设有引导废气螺旋状向上流动的导流翅片,且筒体内壁密集分布设有导磁的集尘翅片,筒体外壁设有电磁铁;该筒体顶部接设有穿出排气口、外接清洗机的清洗主管,且清洗主管在筒体的轴向顶部通过旋转密封接头接设有两个以上悬臂管,悬臂管伸入集尘翅片与导流翅片径向轮廓之间的空隙处,且悬臂管自上而下分布设有倾斜朝向集尘翅片的喷头;该筒体底部在进气口外围接设有洗涤污水排散通道及废液沉淀池。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该净化筒,提高了后净化段的设备使用寿命及金属磁性粉尘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耗材及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气排放的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运行、有利于回收再利用废气中磁性粉尘的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
技术介绍
现有针对含有磁性颗粒污染物的废气净化处理方案主要包括:静电除尘模式和干涉过滤模式(即采用过滤网对颗粒物进行物理过滤)。但对于有回收价值的金属颗粒物或磁性颗粒物,无法高效净化回收再利用。从静电除尘来看,它的工作原理是烟气通过电除尘器主体结构前的烟道时,使其烟尘带正电荷,然后烟气进入设置多层阴极板的电除尘器通道。由于带正电荷的烟尘与阴极板相互吸附作用,使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吸附在阴极板上。而后再定时打击阴极板,使具有一定厚度的烟尘在自重和振动的双重作用下跌落在电除尘器结构下方的灰斗中,从而达到清除烟气中的烟尘的目的。但这种处理方式不适合处理及拦截金属粉尘,电除尘装置内部附着金属粉尘后,易造成设备内部短路,对设备造成损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从干式过滤来看:它利用滤网过滤空气中颗粒污染物,而滤网通常由化学纤维或玻璃纤维制成,通过微观的絮状结构,主要用于去除0.5微米以上之微粒,拦截经过滤网的空气中所含有的微小尘埃。但这种方式应对铁钴镍等磁性金属时或者磁性粉尘时,因滤网的结构特性,只是粉尘微粒被滤网絮状结构固定,而失去了再利用的可能,造成了相关材料的浪费。客观理解以上废气净化处理方案,都需要人工对集尘部位进行清洁或者更换滤网,耗材及人力成本较高。而对金属类粉尘(铁钴镍类磁性金属或其氧化物)或磁性粉尘进行拦截、回收再利用,同时提高在后净化段的使用寿命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致力于完善废气处理,从废气中高效分离磁性粉尘、并提供可靠的回收再利用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包括竖向贯通的筒体,筒体底部设为对接至厂房废气排风管的进气口,筒体顶部设为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引导废气螺旋状向上流动的导流翅片,且筒体内壁密集分布设有导磁的集尘翅片,筒体外壁设有电磁铁;所述筒体顶部接设有穿出排气口、外接清洗机的清洗主管,且清洗主管在筒体的轴向顶部通过旋转密封接头接设有两个以上悬臂管,悬臂管伸入集尘翅片与导流翅片径向轮廓之间的空隙处,且悬臂管自上而下分布设有倾斜朝向集尘翅片的喷头;所述筒体底部在进气口外围接设有洗涤污水排散通道及废液沉淀池。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内设有中轴固定柱,所述导流翅片为一体接合于中轴固定柱的单旋叶片或双旋叶片。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所述集尘翅片为筒体内壁向心延伸成型且相互间隔分布的铁质竖直片体,各集尘翅片表面光滑。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机接入市政给水且面向清洗主管输出加热加压的清洗液。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在筒体的俯瞰视角下,所述喷头的朝向与对应悬臂管设为45°夹角,与集尘翅片表面倾斜相对。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所述洗涤污水排散通道为内外嵌套的漏斗体,所述进气口自漏斗体底侧中部向上通入筒体,且漏斗体的外层敞口与筒体壁面等外径一体接合,漏斗体的内层敞口与悬臂管转动范围的径向轮廓相对应,所述漏斗体的排液口偏设于进气口外围一旁侧,且排液口上接设有控制通断的电磁阀。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所述废液沉淀池设有分隔沉渣并排出污水的废液处理管路。上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进一步地,筒体定位落座于安装支架上并与地面保持悬空。应用本专利技术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显著的进步性:该净化筒利用电磁铁的特性及旋流离心的原理,能对金属磁性粉尘进行有效拦截,并利用自动化可控的电磁铁消磁及高压温水冲洗、废液沉淀回收材料,提高了后净化段的设备使用寿命及金属磁性粉尘的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粉尘处理的耗材及人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的总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的轴剖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有鉴于现有厂区废烟气处理中对磁性颗粒物的传统清除方式缺陷明显,且为实现该类材料的回收再利用,本设计人积极研究创新,提出了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以多物理原理相结合的设备结构改良,能实现自动化、低耗材、人工、能耗成本的废烟气处理。从本创新该净化筒的装配定位来看,其主要接设于厂房废气排风管1和高空排风口之间的管路之中。具体如图1所示,高空排风口之前的管路中还包括竖立向上延伸的排风塔4、塔底的排风机、排风机前的辅助除尘净化箱3、高度适配的落差风管2等。而该净化筒5则装接于靠近厂房废气排风管的废烟气处理前段,其目的旨在降低位于后段的辅助除尘净化箱的配置要求并延长使用寿命。其中,筒体51定位落座于安装支架8上并与地面保持悬空,顶部与落差风管2对接连通。该净化筒5需结合废液沉淀池6和清洗机7等外设实现所需功能,如图2所示概述的结构特征包括竖向贯通的筒体51,筒体51底部设为对接至厂房废气排风管的进气口52,筒体顶部设为排气口53;特别地,该筒体51内设有引导废气螺旋状向上流动的导流翅片54,且筒体内壁密集分布设有导磁的集尘翅片55,筒体外壁设有电磁铁56;筒体顶部接设有穿出排气口、外接清洗机7的清洗主管72,且清洗主管72在筒体的轴向顶部通过旋转密封接头73接设有两个以上悬臂管74,悬臂管74伸入集尘翅片55与导流翅片54径向轮廓之间的空隙处,且悬臂管74自上而下分布设有倾斜朝向集尘翅片55的喷头75;而筒体底部在进气口52外围接设有洗涤污水排散通道57及废液沉淀池。为清楚理解以上概述方案实现功能的原理及过程,详述说明如下:结合图示可见,该净化筒对接厂房废气排风管并悬空一定高度设置,通过废烟气总排风系统所设排风机驱动,含有金属磁性粉尘的废烟气自进气口向上流入并从排气口向后段排出。而筒体内由于设置了螺旋片状的导流翅片,因此废烟气流过进气口后即被导流成模拟龙卷风的螺旋状气流,由此废烟气中的金属磁性粉尘也将随气流受径向的离心力向外积聚或朝向集尘翅片甩出。与此同时,基于该筒体内外所设的集尘翅片和电磁铁,当电磁铁得电产生磁性时,集尘翅片也将同步具备磁性,而前述金属磁性粉尘被螺旋状气流发生向外积聚,集尘翅片便可自动捕获吸附该些粉尘颗粒。利用离心原理和磁性吸附原理相结合的结构改良有效实现了将金属磁性粉尘从废烟气中分离、清除;其中筒体的轴向长度满足该离心甩出和磁性吸附的彻底性,即当气流接近排气口处时,其中的金属磁性粉尘含量已达到理想净化程度或彻底清除。而当集尘翅片上吸附的粉尘达到一定量影响吸附效率时,能够将该净化筒切换为短时的清理模式,具体包括关闭排风机及风管电磁阀使气流停滞,关断电磁铁使集尘翅片失去磁性,通过布设其中的悬臂管及其喷头面向集尘翅片进行高压水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包括竖向贯通的筒体,筒体底部设为对接至厂房废气排风管的进气口,筒体顶部设为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引导废气螺旋状向上流动的导流翅片,且筒体内壁密集分布设有导磁的集尘翅片,筒体外壁设有电磁铁;所述筒体顶部接设有穿出排气口、外接清洗机的清洗主管,且清洗主管在筒体的轴向顶部通过旋转密封接头接设有两个以上悬臂管,悬臂管伸入集尘翅片与导流翅片径向轮廓之间的空隙处,且悬臂管自上而下分布设有倾斜朝向集尘翅片的喷头;所述筒体底部在进气口外围接设有洗涤污水排散通道及废液沉淀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包括竖向贯通的筒体,筒体底部设为对接至厂房废气排风管的进气口,筒体顶部设为排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引导废气螺旋状向上流动的导流翅片,且筒体内壁密集分布设有导磁的集尘翅片,筒体外壁设有电磁铁;所述筒体顶部接设有穿出排气口、外接清洗机的清洗主管,且清洗主管在筒体的轴向顶部通过旋转密封接头接设有两个以上悬臂管,悬臂管伸入集尘翅片与导流翅片径向轮廓之间的空隙处,且悬臂管自上而下分布设有倾斜朝向集尘翅片的喷头;所述筒体底部在进气口外围接设有洗涤污水排散通道及废液沉淀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中轴固定柱,所述导流翅片为一体接合于中轴固定柱的单旋叶片或双旋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洁旋流电磁净化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翅片为筒体内壁向心延伸成型且相互间隔分布的铁质竖直片体,各集尘翅片表面光滑。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招锋孟庆东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恒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