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云国专利>正文

车用防事故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37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防事故座椅,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一端的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方的座板、设于座板相对外侧的靠板;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自动调节棘轮组、保护板,支撑板与保护板通过自动调节棘轮组实现相对转动和固定;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内设有气囊保护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灭火装置、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防毒装置、休闲装置、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多重防事故功能:主要有防撞、防水、防火、防毒等,在关键时刻起到救人一命的作用,可打接电话、充电,屏控折叠平台方便使用者电子娱乐、人性化按摩功能缓解使用者的疲劳,功能强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防事故座椅
本技术涉及车用座椅
,具体是指车用防事故座椅。
技术介绍
现阶段,车用座椅一般采用固定式加一条安全带结合,和普通的座椅区别不大,在发生交通事故时无法根本性的保护每位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是每个家庭难以承受的,安全是生命之根本,现在的车用座椅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车用防事故座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车用防事故座椅: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方一端的支撑台、设于支撑台上方的座板、转动连接在座板相对外侧的靠板、设于靠板上方的安全带;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自动调节棘轮组、保护板,所述支撑板与保护板通过自动调节棘轮组实现相对转动和固定,所述支撑板的水平段与所述底座间固定设有两根用于稳定结构的支撑杆;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内设有气囊保护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灭火装置、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防毒装置、休闲装置、充电电池。作为改进,所述气囊保护装置包括Y型气囊、第一安全区气囊、第二安全区气囊、第三安全区气囊、第四安全区气囊、第五安全区气囊、第六安全区气囊、半环型气囊、磁感应急提示灯;所述Y型气囊设于保护板内并可向靠板方向伸出,所述Y型气囊设于保护板的下部,所述Y型气囊伸出时卡住车用防事故座椅上使用者的身体;所述第一安全区气囊设于保护板内的上部,并根据人体形状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安全区气囊向靠板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安全区气囊设于保护板内的下部,所述第三安全区气囊设于支撑板前部,所述第四安全区气囊设于座板上部,所述第五安全区气囊设于靠板内的中部并可向车用防事故座椅的使用者所处方向伸出,所述第六安全区气囊设于所述靠板内的上部并可向车用防事故座椅的使用者所处方向伸出;所述靠板上端设有上下伸缩调节板,所述半环型气囊设于上下伸缩调节板的内部并可向保护板方向伸出;所述磁感应急提示灯设于保护板的中部靠近靠板侧。作为改进,所述紧急控制装置包括紧急控制按钮,所述紧急控制按钮设于保护板的中部且靠近靠板侧,所述紧急控制按钮与控制系统、设在车身外壳的感应系统相连。作为改进,所述灭火装置包括设于保护板的上部且靠近靠板侧的温控熔点感应喷头、设于底座内部的灭火器,所述温控熔点感应喷头与灭火器通过铁管连通。作为改进,所述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包括水位检测开关、防水眼镜配置箱、求救信号发射器,所述水位检测开关设于保护板的下部,所述水位检测开关与充电电池、求救信号发射器、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防水眼镜配置箱设于保护板的上部且靠近靠板侧,所述防水眼镜配置箱内装有防水眼镜、车用制氧机产生氧气的供氧袋、漂浮气囊。作为改进,所述防毒装置包括设于保护板的上部且靠近靠板侧的防毒面具配置箱,所述防毒面具配置箱内装有防毒面具及毛巾。作为改进,所述休闲装置包括屏控折叠平台、折叠耳麦、背部按摩架、头部脖圈靠枕、电源插板,所述屏控折叠平台通过自动调节转轴连接在保护板的中部且靠近靠板侧,所述折叠耳麦固连在靠板的上部且靠近保护板侧,所述背部按摩架设于靠板与座板的连接处,所述头部脖圈靠枕设于靠板的上部且靠近保护板侧,所述电源插板设于保护板的中部且靠近靠板侧,所述折叠耳麦设于头部脖圈靠枕上方,所述头部脖圈靠枕上方设有与折叠耳麦、头部脖圈靠枕配合的凹槽,所述头部脖圈靠枕不使用时折叠进靠板内部。作为改进,所述底座下方设有陀螺重心感应装置,所述底座前部设有缓冲减震弹簧,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两侧设有气压助推升降杆,所述气压助推升降杆的档杆上套有缓冲气囊,所述气压助推升降杆的气压助推装置将档杆可向上推升,保护用户不被甩出,所述气压助推升降杆的上端设有扶手,所述扶手上设有第一滑块,所述靠板的两侧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套接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间由拉力片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靠板下方的自动调节棘轮组间由限位弹簧连接,所述扶手上设有与背部按摩架配合的启动开关、控制座板相对支撑台滑动的控制开关,所述支撑台的靠近保护板侧设有垃圾抽屉、自救药物放置抽屉。作为改进,所述充电电池设于靠板内部,所述底座、座板、靠板及保护板采用胶质和钢丝融合生产。作为改进,所述Y型气囊、第一安全区气囊、第二安全区气囊、第三安全区气囊、第四安全区气囊、第五安全区气囊、第六安全区气囊、半环型气囊、磁感应急提示灯均与储气罐、充电电池、控制系统及设在车身外壳的感应系统相连,所述保护板上端设有与半环型气囊配合的卡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具有多重防事故功能:主要有防撞,防水、防火、防毒等,在关键时刻起到救人一命的作用,可打接电话、充电,屏控折叠平台方便使用者电子娱乐、人性化按摩功能缓解使用者的疲劳,功能强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的立体图1。图2是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的立体图2。图3是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的立体图3。图4是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的右视图。图6是图4的B-B处剖视图。图7是图4的C-C处剖视图。图8是图5的A-A处剖视图。图9是图4中D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1、底座,2、支撑台,3、座板,4、靠板,5、支撑板,6、自动调节棘轮组,7、保护板,8、充电电池,9、Y型气囊,10、第一安全区气囊,11、第二安全区气囊,12、第三安全区气囊,13、第四安全区气囊,14、第五安全区气囊,15、扶手,16、半环型气囊,17、磁感应急提示灯,18、上下伸缩调节板,19、紧急控制按钮,20、温控熔点感应喷头,21、灭火器,22、水位检测开关,23、防水眼镜配置箱,24、防毒面具配置箱,25、屏控折叠平台,26、折叠耳麦,27、背部按摩架,28、头部脖圈靠枕,29、电源插板,30、启动开关,31、控制开关,32、陀螺重心感应装置,33、缓冲减震弹簧,34、气压助推升降杆,35、缓冲气囊,36、卡槽,37、垃圾抽屉,38、自救药物放置抽屉,39、安全带,40、求救信号发射器,41、支撑杆,42、第六安全区气囊,43、滑杆,44、第二滑块,45、第一滑块,46、拉力片,47、限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车用防事故座椅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8,车用防事故座椅,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一端的支撑台2、设于支撑台2上方的座板3、转动连接在座板3相对外侧的靠板4、设于靠板4上方的安全带39;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5、自动调节棘轮组6、保护板7,所述支撑板5与保护板7通过自动调节棘轮组6实现相对转动和固定,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段与所述底座1间固定设有两根用于稳定结构的支撑杆41;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内设有气囊保护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灭火装置、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防毒装置、休闲装置、充电电池8。所述气囊保护装置包括Y型气囊9、第一安全区气囊10、第二安全区气囊11、第三安全区气囊12、第四安全区气囊13、第五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一端的支撑台(2)、设于支撑台(2)上方的座板(3)、转动连接在座板(3)相对外侧的靠板(4)、设于靠板(4)上方的安全带(39);/n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5)、自动调节棘轮组(6)、保护板(7),所述支撑板(5)与保护板(7)通过自动调节棘轮组(6)实现相对转动和固定,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段与所述底座(1)间固定设有两根用于稳定结构的支撑杆(41);/n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内设有气囊保护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灭火装置、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防毒装置、休闲装置、充电电池(8)。/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设于底座(1)上方一端的支撑台(2)、设于支撑台(2)上方的座板(3)、转动连接在座板(3)相对外侧的靠板(4)、设于靠板(4)上方的安全带(39);
所述底座(1)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板(5)、自动调节棘轮组(6)、保护板(7),所述支撑板(5)与保护板(7)通过自动调节棘轮组(6)实现相对转动和固定,所述支撑板(5)的水平段与所述底座(1)间固定设有两根用于稳定结构的支撑杆(41);
所述车用防事故座椅内设有气囊保护装置、紧急控制装置、灭火装置、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防毒装置、休闲装置、充电电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保护装置包括Y型气囊(9)、第一安全区气囊(10)、第二安全区气囊(11)、第三安全区气囊(12)、第四安全区气囊(13)、第五安全区气囊(14)、第六安全区气囊(42)、半环型气囊(16)、磁感应急提示灯(17);
所述Y型气囊(9)设于保护板(7)内并可向靠板(4)方向伸出,所述Y型气囊(9)设于保护板(7)的下部,所述Y型气囊(9)伸出时卡住车用防事故座椅上使用者的身体;
所述第一安全区气囊(10)设于保护板(7)内的上部,并根据人体形状设置结构,所述第一安全区气囊(10)向靠板(4)方向伸出,所述第二安全区气囊(11)设于保护板(7)内的下部,所述第三安全区气囊(12)设于支撑板(5)前部,所述第四安全区气囊(13)设于座板(3)上部,所述第五安全区气囊(14)设于靠板(4)内的中部并可向车用防事故座椅的使用者所处方向伸出,所述第六安全区气囊(42)设于所述靠板(4)内的上部并可向车用防事故座椅的使用者所处方向伸出;
所述靠板(4)上端设有上下伸缩调节板(18),所述半环型气囊(16)设于上下伸缩调节板(18)的内部并可向保护板(7)方向伸出;
所述磁感应急提示灯(17)设于保护板(7)的中部靠近靠板(4)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控制装置包括紧急控制按钮(19),所述紧急控制按钮(19)设于保护板(7)的中部且靠近靠板(4)侧,所述紧急控制按钮(19)与控制系统、设在车身外壳的感应系统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装置包括设于保护板(7)的上部且靠近靠板(4)侧的温控熔点感应喷头(20)、设于底座(1)内部的灭火器(21),所述温控熔点感应喷头(20)与灭火器(21)通过铁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防事故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报警及自救装置包括水位检测开关(22)、防水眼镜配置箱(23)、求救信号发射器(40),所述水位检测开关(22)设于保护板(7)的下部,所述水位检测开关(22)与充电电池(8)、求救信号发射器(40)、控制系统连接,所述防水眼镜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云国
申请(专利权)人:胡云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