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杯组件、排水系统及洗碗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435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杯组件、排水系统及洗碗机,所述水杯组件包括水杯、余水排出结构和负压装置,所述水杯内部设有排水腔;余水排出结构内部设有余水腔,所述余水腔包括余水出口,及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余水进口;负压装置与所述余水出口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排水腔排水后施加给所述余水腔负压。水杯组件不会堵塞,余水去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杯组件、排水系统及洗碗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水杯组件、排水系统及洗碗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洗碗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减轻了繁重的人力劳动。大部分洗碗机的水流系统大体相同,洗涤腔底部设有水杯,水杯的最低位置开有排水口,连向排水泵,排水时排水泵的叶轮通过离心作用将水排走。现有洗碗机的排水泵在排水的最后阶段中,水杯或洗碗机水槽中残余水量较大,影响洗碗机的洗涤和内部干燥效果,并且由于废水长时间残留会产生异味,影响用户体验,且影响了洗碗机的整机性能。部分洗碗机中,在水杯或洗碗机水槽的最低处开设强排口,通过水管连向强排泵,通过强排泵将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残余水排出。但是由于强排口设于水杯或洗碗机水槽的最低处,且连接排水泵的水管的管径较小,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杂质容易堵塞强排口,影响余水的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强排口易堵塞、影响水去除效果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不会堵塞的水杯组件、排水系统及洗碗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杯组件,包括:水杯,内部设有排水腔;余水排出结构,内部设有余水腔,所述余水腔包括余水出口,及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余水进口;负压装置,与所述余水出口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排水腔排水后施加给所述余水腔负压。可选地,所述余水进口靠近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设置在所述余水腔的侧壁上。可选地,所述余水腔具有由所述余水腔的顶部向下延伸而出的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所述水杯围成的容置腔分隔为排水腔和余水腔;所述分隔壁与所述水杯的杯底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余水进口。可选地,所述分隔壁与所述水杯的杯壁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余水出口设置在比所述余水进口高的位置处。可选地,所述余水出口设于所述余水排出结构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杯壁上。可选地,所述排水腔内部设有挡块,所述挡块从所述排水腔的底部向上延伸,所述挡块的顶部高于所述余水进口的底部,所述挡块的顶部与所述余水进口之间具有供余水通过的流通口。可选地,所述挡块的顶部高于所述余水进口的顶部。可选地,所述挡块背向所述余水进口的一侧具有倾斜壁,所述倾斜壁自下而上延伸的过程中朝向所述余水进口倾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排水系统,包括上述的水杯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排水腔连通的排水组件,所述负压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可选地,所述负压组件包括负压泵。可选地,所述负压泵与所述余水出口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一阀结构,所述负压泵与所述排水组件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二阀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阀结构为通断阀,所述第二阀结构为单向元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洗碗机,包括上述的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杯组件,在所述排水腔排水后,负压装置施加给所述余水腔负压,排水腔内的余水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余水进口进入所述负压腔内,再通过余水出口排出至水杯组件外;在所述排水腔排水前和排水过程中,余水出口与负压装置不连通,负压装置不施加给余水腔负压,水无法从余水出口排出水杯组件。相对于在水杯或洗碗机水槽的最低处开设强排口,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杂质容易堵塞强排口影响余水的排出,本专利技术设置余水腔,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杂质在排水腔底部或余水腔底部沉淀,不会堵塞在余水进口或余水出口处影响余水的排出。且强排口通过水管连向强排泵,水管的管径较小更容易被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杂质堵塞;若将水管的管径做大,则既占用空间又增加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中的余水进口因为余水腔的存在可以设置的比较大,不会被水杯或洗碗机水槽内的杂质堵塞。因为强排口设置在水杯或洗碗机水槽的最低处,对于强排口与水管之间的密封要求比较高,本专利技术中的余水进口无需密封,而余水出口因为余水腔的存在密封要求也不高。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余水进口靠近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负压装置提供适当的负压就可将余水从所述排水腔的底部吸到余水腔内;余水进口离排水腔的底部越远,负压装置需要提供的负压越大,对负压装置的要求越高,本专利技术中的余水进口靠近所述排水腔的底部,负压装置需要提供的负压较小,对负压装置的要求不高。余水进口设置在所述余水腔的底部时杂质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堆积在余水进口,容易导致余水进口的堵塞,本专利技术中所述余水进口设置在所述余水腔的侧壁上,杂质不会堆积在余水进口,余水进口不容易堵塞。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隔壁将水杯围成的容置腔分隔为排水腔和余水腔,所述排水腔和余水腔具有共同的底壁,负压装置无需提供很大的负压力就可以将余水从排水腔吸到余水腔。所述分隔壁与所述水杯的杯底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余水进口,余水更容易从排水腔进入余水腔。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分隔壁与所述水杯的杯壁一体成型,省略安装步骤,降低生产成本。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余水出口设置在比所述余水进口高的位置处,一方面余水不会通过所述余水出口返流至余水腔;另一方面大部分杂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排水腔的底部,少部分杂质在重力作用下堆积在余水腔的底部,不会随着余水的排出而堵住余水出口,保证余水的正常排出。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余水出口设于所述余水排出结构与所述分隔壁相对的杯壁上,余水出口朝向水杯外部,顺利将余水排出水杯外部。此外,杯壁与杯底相比空余空间较大,余水出口可设置的范围较广,与其他部件例如排水组件或喷淋组件之间无干涉问题。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挡块,将在重力作用下处于排水腔底部的杂质挡在余水腔外,防止杂质堵塞余水进口。所述挡块的顶部与所述余水进口之间具有供余水通过的流通口,流通口与余水进口配合保证余水可正常进入余水腔。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挡块的顶部高于所述余水进口的顶部,将杂质挡在排水腔的效果更好。挡块的顶部高于所述余水进口的顶部时,杂质要从排水腔进入余水腔需要经过“n”型通路,与挡块的顶部不高于所述余水进口的顶部时杂质要经过的通路相比,杂质进入余水腔的难度更高。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挡块背向所述余水进口的一侧具有倾斜壁,对于余水从排水腔向余水腔的流动起到引导作用,降低了余水从排水腔进入余水腔的难度。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还包括排水组件,所述负压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排水组件连通,将通过余水腔排出的余水通过排水组件排出。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水系统,所述负压泵与所述余水出口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一阀结构,既防止余水逆流;还在排水腔排水结束后控制负压泵与余水出口的连接通路连通,在排水腔处于排水状态和水循环状态时,控制负压泵与所述排水组件的连接通路断开。负压泵与所述排水组件的连接通路上设有第二阀结构,防止排水组件的水进入负压泵。1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洗碗机,具有上述排水系统,排水后水杯或洗碗机水槽中无余水残留,提高了洗碗机的整机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杯(11),内部设有排水腔(111);/n余水排出结构(12),内部设有余水腔(121),所述余水腔(121)包括余水出口(1212),及与所述排水腔(111)连通的余水进口(1211);/n负压装置,与所述余水出口(1212)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排水腔(111)排水后施加给所述余水腔(121)负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杯(11),内部设有排水腔(111);
余水排出结构(12),内部设有余水腔(121),所述余水腔(121)包括余水出口(1212),及与所述排水腔(111)连通的余水进口(1211);
负压装置,与所述余水出口(1212)连通,并适于在所述排水腔(111)排水后施加给所述余水腔(121)负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进口(1211)靠近所述排水腔(111)的底部设置在所述余水腔(121)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腔(121)具有由所述余水腔(121)的顶部向下延伸而出的分隔壁(13),所述分隔壁(13)将所述水杯(11)围成的容置腔分隔为排水腔(111)和余水腔(121);所述分隔壁(13)与所述水杯(11)的杯底之间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为所述余水进口(12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13)与所述水杯(11)的杯壁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出口(1212)设置在比所述余水进口(1211)高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水出口(1212)设于所述余水排出结构(12)与所述分隔壁(13)相对的杯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水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贵祥林召平姚智力黄进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