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波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4249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位置调整机构、采摘机构和控制屏;移动机构与位置调整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位置调整机构与采摘机构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悬挂着的木耳菌包进行自动采摘木耳,且不会因采摘工具而损坏木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
技术介绍
木耳,又叫云耳、桑耳,是我国重要的食用菌,有广泛的自然分布和人工栽培,黑木耳栽培主要有段木栽培与袋料栽培等方法,段木或者袋料都是圆柱状,种植好的黑木耳都结在圆柱状段木或者袋料的侧表面上。中国专利CN106973627A针对已有的现有技术中木耳的采摘通常由人工完成,人工采摘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黑木耳采摘装置,其通过将木耳菌包放置于采集笼,利用旋转组件带动木耳段绕其轴线转动,再利用采集刀在木耳段侧壁上往复运动采摘木耳的方式,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木耳的采摘通常由人工完成,人工采摘的质量和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技术水平的问题,但由于其需将木耳菌包一个个取下放置于采集笼,而菌包一般都串成一条悬挂放置,若菌包还能二次生长还需再次悬挂上去,这样操作及其不方便,另外木耳柔软,采集刀极易使木耳破损。综上,目前需要研发一种能够可移动且能对悬挂着的木耳菌包进行自动采摘木耳,且不会因采摘工具而损伤木耳的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位置调整机构和采摘机构;移动机构与位置调整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位置调整机构与采摘机构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包括有移动机构和控制屏;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位置调整机构和采摘机构;移动机构与位置调整机构相连接;移动机构与控制屏相连接;位置调整机构与采摘机构相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木耳采摘装置,其特征是,位置调整机构还包括有电机、第一传动杆、第一蜗杆、第一蜗轮、第七传动杆、第一锥齿轮、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一套杆、第三传动杆、第二蜗杆、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第二蜗轮、第二传动轮、第四传动杆、第五传动轮、第六传动轮、第五传动杆、第一直齿轮、第二直齿轮和底架;电机下方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电机下方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电机输出轴与第一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一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蜗杆进行固接;第一蜗杆上方设置有第一蜗轮;第一蜗杆下方设置有第二蜗轮;第一蜗轮内部轴心与第七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二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二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一套杆进行固接;第一套杆内部轴心与第三传动杆相连接;第三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二蜗杆进行固接;第三传动杆下方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蜗轮内部轴心与第四传动杆进行固接;第四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五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内部轴心与第五传动杆进行固接;第五传动杆外表面与第一直齿轮进行固接;第一直齿轮与第二直齿轮相啮合;第二直齿轮内部轴心与底架进行固接;第七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四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第五传动杆与移动机构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