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840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学器件,其特征是:    具有:    光传输机构(15)、    上述光传输机构(15)中设有的狭缝(18)、    插入上述狭缝(18)内、用来分离通过上述光传输机构(15)传输的信号光(22)的一部分的滤光器部件(20)、    填充在上述狭缝(18)内的上述狭缝(18)和上述滤光器部件(20)间的间隙中的树脂(19);    上述滤光器部件(20)具有衬底(54)和形成于上述衬底(54)的主表面上的光学薄膜(56);    当将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上述光学薄膜(56)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一表面(70),将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上述衬底(54)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二表面(72),在上述狭缝(18)的内壁表面中,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上述第一表面(70)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一内壁表面(74),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上述第二表面(76)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二内壁表面(76)时,    上述狭缝(18)的第一内壁表面(74)、上述第二内壁表面(76)及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上述第二表面(72)中的一个或多个面与上述滤光器部件(20)的第一表面(70)不平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一个或多根光纤的光纤阵列或者具有一个或多个光波导的光学器件,更具体地,涉及适于在途中监视通过此等光传输机构进行传输的信号光的光学器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光通信技术中,通信质量的监视技术非常重要。其中,对于光输出的监视,特别是在波长多路通信技术(wavelength multiplex communicationtechnology)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对这样的光输出监视技术的小型化、高性能化、低成本化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往,例如,已提出了日本特开2001-26459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该技术如图18所示,在玻璃衬底200的V形槽内配置光纤202,然后,对玻璃衬底200形成狭缝204使其斜向(相对于光轴)穿过光纤202。并且,将光反射基体(滤光器部件)206插入该狭缝204内,再在其间隙中填充紫外线硬化树脂(粘接剂)208。滤光器部件206具有衬底210和形成于该衬底210的主表面上的多层膜212。该多层膜212被设计成与衬底210的折射率和狭缝204内填充的树脂208的折射率相匹配(match)。因此,在经由光纤202传输的信号光214中,由滤光器部件206反射的光分量(反射光)216被提取到包层外。故而,可用诸如光接收元件来检测该反射光216以监视信号光214。然而,迄今为止,狭缝204是平行沟,且狭缝204的内壁表面、滤光器部件206的主表面(多层膜212的侧面)、滤光器部件206的衬底210的表面及狭缝204的另一内壁表面设计成互相平行。此外,由于光纤202的折射率和树脂208的折射率不同,且滤光器部件206的衬底210的折射率和树脂208的折射率不同,故反射光226、228及230发生于狭缝204和树脂208间的第一界面220、滤光器部件206的衬底210和树脂208间的界面222、狭缝204和树脂208间的第二界面224。通常,由于狭缝204内填充的树脂208具有匹配折射率的功能,所以光纤202和树脂208的折射率差很小。因此,由这样小的折射率差引起的反射光226、228及230的输出对输入光(信号光214)的分贝数为负几十dB。但是,由于光具有波动性,所以导致了干涉。因此,虽然由折射率差引起的反射光226、228及230的而功率较小,但是由于其出射方向与来自滤光器部件206的多层膜212的反射光216的出射方向大体相同,所以可对反射光216的特性施加影响。此外,在用插入相对于光轴方向斜向形成的狭缝204的滤光器部件206来进行分光(dividing light)时,存在来自滤光器部件206的反射光216的特性容易受到来自上述第一及第二界面220及224等的反射光226、228及230的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考虑了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可减小由其它部分反射的光对来自滤光器部件的多层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影响并可改善信号光监视功功能的可靠性的光学器件。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的特征是,其具有光传输机构,光传输机构中设有的狭缝,插入上述狭缝内、用来分离通过上述光传输机构传输的信号光的一部分的滤光器部件,填充在上述狭缝内的该狭缝和上述滤光器部件间的间隙中的树脂;上述滤光器部件具有衬底和形成于该衬底主表面上的光学薄膜;当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光学薄膜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一表面,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衬底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二表面,在上述狭缝的内壁表面中,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第一表面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一内壁表面,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二内壁表面时时,上述狭缝的第一内壁表面、上述第二内壁表面及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二表面中的一个或多个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一表面不平行。在上述狭缝的第一内壁表面、上述第二内壁表面及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二表面中,由于由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一表面不平行的面所反射(分离)的光的出射方向与来自滤光器部件的第一表面的反射光(分离光)的出射方向不同,所以可减小对来自上述第一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影响。这可改善信号光监视功能的可靠性。在此,虽然在滤光器部件主表面上形成的光学薄膜也有单层的情况,但在大多情况下都采用具有最佳设计的多层膜的光学薄膜。此外,滤光器部件的主表面不但可配置于光的入射侧,也可配置于出射侧。上述两个不平行表面所成角度最好大于等于0.5°。这是因为,如果小于0.5°,则不能达到减小对来自上述第一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影响。而且,在上述结构中,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一表面、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二表面、上述狭缝的第一内壁表面及上述狭缝的第二内壁表面与上述信号光光轴所在的铅直面相交并将形成的线段分别定义为第一线段、第二线段、第三线段及第四线段时,上述第二线段、上述第三线段及上述第四线段中的一个或多个线段与上述第一线段可不平行。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二线段互相不平行,上述第三线段与上述第四线段互相不平行,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三线段互相不平行。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二线段互相平行,上述第三线段与上述第四线段互相平行,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三线段互相不平行。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二线段互相不平行,上述第三线段与上述第四线段互相平行,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三线段互相不平行。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二线段可互相平行,上述第三线段与上述第四线段互相不平行,上述第一线段与上述第三线段互相不平行。而且,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一表面、上述滤光器部件的第二表面、上述狭缝的第一内壁表面及上述狭缝的第二内壁表面与上述信号光光轴所在的水平面相交所形成的线段分别定义为第五线段、第六线段、第七线段及第八线段时,上述第六线段、上述第七线段及上述第八线段中的一个或多个线段与上述第五线段可不平行。或者,也可以是上述第七线段与上述第八线段互相平行,上述第五线段与第七线段互相不平行。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的特征是,其具有多个光传输机构,上述多个光传输机构中共同设有的狭缝,插入上述狭缝内、用来分离通过上述多个光传输机构传输的信号光的各一部分的一个滤光器部件,填充在上述狭缝内的该狭缝和上述滤光器部件间的间隙中的树脂;上述滤光器部件具有至少与上述狭缝相对的曲面。因此,通过多个光传输机构,狭缝的与滤光器部件相对的面和滤光器部件的与狭缝相对的面互相不平行,且滤光器部件的表面和背面互相不平行。因此,可减小对来自滤光器部件的表面的反射光的干涉影响。这可改善信号光监视功能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器件的特征是,其具有光传输机构,光传输机构中设有的狭缝,插入上述狭缝内、用来分离通过上述光传输机构传输的信号光的一部分的滤光器部件,填充在上述狭缝内的该狭缝和上述滤光器部件间的间隙中的树脂;上述滤光器部件具有衬底和形成于该衬底主表面上的光学薄膜;当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光学薄膜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一表面,将上述滤光器部件的衬底一侧的面定义为第二表面,在上述狭缝的内壁表面中,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第一表面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一内壁表面,将与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第二表面相对的面定义为第二内壁表面时,至少上述滤光器部件的上述第二表面是粗糙表面。通常,来自滤光器部件第一表面的反射光依据滤光器部件的厚度等而受到来自滤光器部件第二表面的反射光发生的强烈干涉。然而,在本专利技术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山畅嗣岩崎康范井出晃启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