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611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利用有压气体气压以及液体工质压力来对储气腔气体进行压缩,这样储气腔中的气体就会受到配重物体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整体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现增压泵的高效率,低的插入损失,低的输入压力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控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
技术介绍
气体增压一般采用增压泵进行增压,其中传统增压泵的工作原理是: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根据大面积活塞低压推动转换成小活塞面积的高压气体;增压比是活塞面积之比,它决定了输出压力的大小。这种结构对于活塞缸的精度要求较高制造成本较高,且由于活塞往复一次要浪费一半的气源能源浪费严重,能耗较高,经济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以提高压缩效率,降低压缩气体能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当输入的有压气体作用的储液腔内配重物体顶部液面时,所述储气腔中的气体就会受到液体工质的压力和输入压气体的压力两个压力之和的作用,形成倍压关系,达到增压储能的目的。与所述储液腔分别连通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n与所述储液腔分别连通有一进气管和排空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排空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有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上分别连接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产生气压为P1的气压源连通,以使得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内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腔室,所述增压腔室内具有各自独立且可变容积的储液腔和储气腔,所述储气腔内充满了具有初始气压为P1的有压气体,所述储液腔内具有配重物体,该配重物体对所述储气腔产生压力为P2,其中P1>P2;
与所述储液腔分别连通有一进气管和排空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排空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与所述储气腔连通有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和输气管上分别连接单向止回阀,所述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均与产生气压为P1的气压源连通,以使得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内充满具有气压为P1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腔和储气腔之间设置有一阻隔部,以使得所述储液腔位于所述储气腔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压气体增压泵,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海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