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257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包括:甩干机、罐体和除尘排风管;罐体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分仓隔板将罐体内腔分割成岩屑罐和稠浆罐,甩干机固定位于岩屑罐的顶部且远离稠浆罐的一侧,且其底端出风口与岩屑罐相通;罐体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罐面上盖板及盖板上的篷布实现密闭篷布覆盖,且分仓隔板的顶端至篷布底面留有的间隙;且除尘排风管的底端与稠浆罐相通,顶端与外界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提供的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依靠两次变化风速,使风力减弱,当风速造成的颗粒惯性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就会自动下沉,坠入到岩屑罐内,达到除去粉尘颗粒的目的,净化了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页岩气是指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天然气,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资源和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居民燃气、城市供热、发电、汽车燃料和化工生产等,用途广泛。随着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油基岩屑产生量也会逐步增加,页岩气开发单井约产生300立方米油基岩屑,每年产生的废弃钻屑可达300多万吨。油基岩屑是一种危险固体废弃物,是由石油烃类、胶质、沥青质、岩屑、无机絮凝体、有机絮凝体及水喝其他有机物、无机物牢固粘结在一起的固体废弃物,无法直接排放,需要对油基岩屑进行深度处理,降低其含油率,回收基础油,消除污染风险,这就需要用到油基岩屑分离设备。而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甩干机筛栏直径1.4米,最高转速900r/min,在干岩屑甩出的同时,会伴随较大的风力,因风力较大,会使部分小颗粒干岩屑随风飘荡,造成扬尘。虽然被甩干机甩出的干岩屑直径全部都大于筛栏间隙0.5mm(小于0.5mm的颗粒都透过筛栏间隙进入甩干机的液体收集储存仓内),但是也会因风速造成二次碰撞粉碎,从而产生直径小于0.5mm的颗粒,即,由于风速过大会造成这些直径小于0.5mm的百位数微米级的颗粒存在,导致出现扬尘。这些扬尘和平时说的PM2.5的颗粒直径完全不同,2.5表示2.5微米,而此处的扬尘颗粒是百位数微米级的颗粒,即在风速较小的情况下,会因自身重力而自动坠落、沉淀,但若不进行必要的除尘工艺,也会造成工作区不同程度的粉尘污染。r>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在甩干机底部出风口处与输送机入口连接,并使用泡沫胶进行封堵,在经过输送机的工作长度后,排出的风力中,几乎看不到扬尘,也能够满足现场工人的工作环境。但是,该除尘结构复杂,除尘成本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成本低的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结构简单,且成本低,能够很容易达到去除粉尘颗粒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包括:甩干机、罐体和除尘排风管;所述罐体的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所述分仓隔板将所述罐体的内腔分割成岩屑罐和稠浆罐,所述甩干机固定位于所述岩屑罐的顶部且远离所述稠浆罐的一侧,且其底端出风口与所述岩屑罐相通;所述罐体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盖板及盖板上的篷布实现密闭篷布覆盖,且所述分仓隔板的顶端至所述篷布底面留有80-100mm的间隙;所述除尘排风管固定于所述稠浆罐的顶部远离所述甩干机的一侧,且所述除尘排风管的底端与所述稠浆罐相通,顶端与外界相通。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扬尘中的颗粒和风力从甩干机中吹出,直接进入到岩屑罐封闭的大空间后,风速急剧下降,大多数大颗粒扬尘会因风速的降低,依靠自重坠落和沉淀,同时分仓隔板至篷布底面留有80-100mm宽度方向的条形间隙,岩屑罐的风力经过条形间隙后,又再次进入到稠浆罐的空间,风速再一次降下来,剩余小颗粒还是靠自身重力下落沉淀在稠浆表面粘附,最后风力通过除尘排风管引出,在除尘排风管中上升过程中,又会有细小的粉尘颗粒下落到罐内,则最终排出到空气中的风力几乎看不到扬尘,改善了现场工人的工作环境。优选的,所述分仓隔板的顶端至所述篷布底端的间隙为80mm。优选的,所述篷布采用耐油、防火篷布,使得篷布能够满足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环境要求。优选的,所述篷布由多个方块拼接而成,且多个方块之间利用子母扣双面胶条粘接固定。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篷布的拆装和更换。优选的,开发井时,干岩屑多,稠浆少,所述分仓隔板位于所述岩屑罐长度方向的四分之三处。优选的,探井时,干岩屑少,稠浆多,所述分仓隔板位于所述岩屑罐长度方向的二分之一处。优选的,所述除尘排风管的顶面通过尼龙滤网封口。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尼龙滤网能够过滤风力吹出来的杂质和大颗粒,避免对空气产生污染。优选的,所述除尘排风管为直径为6寸,长为3.5米的薄皮竖直铁管。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恰当地对风力进行引出。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依靠两次变化风速,使风力减弱,当风速造成的颗粒惯性小于颗粒自身重力时,就会自动下沉,坠入到岩屑罐内,达到除去粉尘颗粒的目的,净化了工作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视图。其中,各附图标记为:1-甩干机,2-岩屑罐,3-除尘排风管,4-分仓隔板,5-稠浆罐,6-含尘气体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公开了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包括甩干机1、罐体和除尘排风管3;罐体的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4,分仓隔板4将罐体的内腔分割成岩屑罐2和稠浆罐5,甩干机1固定位于岩屑罐2的顶部且远离稠浆罐5的一侧,且其底端出风口与岩屑罐2相通;罐体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盖板及盖板上的篷布实现密闭篷布覆盖,且分仓隔板4的顶端至篷布底面留有80mm的间隙;除尘排风管3固定于稠浆罐5的顶部远离甩干机1的一侧,且除尘排风管3的底端与稠浆罐5相通,顶端与外界相通。其中,篷布采用耐油、防火篷布,使得篷布能够满足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环境要求。篷布由多个方块拼接而成,且多个方块之间利用子母扣双面胶条粘接固定,方便篷布的拆装和更换。分仓隔板4位于岩屑罐2长度方向的三分之一处。除尘排风管3的顶面通过尼龙滤网封口。尼龙滤网能够过滤风力吹出来的杂质和大颗粒,避免对空气产生污染。除尘排风管3为直径为6寸,长为3.5米的薄皮竖直铁管,能够很好地对风力进行引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公开了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包括甩干机1、岩屑罐2和除尘排风管3;甩干机1固定位于岩屑罐2的顶部的一角处,且其底端出风口与岩屑罐2相通;岩屑罐2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篷布覆盖密封,岩屑罐2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4将远离甩干机的一侧分隔为稠浆罐5,且分仓隔板4的顶端至篷布底面留有100mm的间隙;除尘排风管3固定于稠浆罐5的顶部远离甩干机1的一侧,且除尘排风管3的底端与稠浆罐5相通,顶端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甩干机(1)、罐体和除尘排风管(3);所述罐体的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4),所述分仓隔板(4)将所述罐体的内腔分割成岩屑罐(2)和稠浆罐(5),所述甩干机(1)固定位于所述岩屑罐(2)的顶部且远离所述稠浆罐(5)的一侧,且其底端出风口与所述岩屑罐(2)相通;所述罐体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盖板及盖板上的篷布实现密闭覆盖,所述分仓隔板(4)的顶端至所述篷布底面留有80-100mm的间隙;所述除尘排风管(3)固定于所述稠浆罐(5)的顶部远离所述甩干机(1)的一侧,且所述除尘排风管(3)的底端与所述稠浆罐(5)相通,顶端与外界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甩干机(1)、罐体和除尘排风管(3);所述罐体的内腔沿宽度方向固定有分仓隔板(4),所述分仓隔板(4)将所述罐体的内腔分割成岩屑罐(2)和稠浆罐(5),所述甩干机(1)固定位于所述岩屑罐(2)的顶部且远离所述稠浆罐(5)的一侧,且其底端出风口与所述岩屑罐(2)相通;所述罐体顶部开口且开口处通过盖板及盖板上的篷布实现密闭覆盖,所述分仓隔板(4)的顶端至所述篷布底面留有80-100mm的间隙;所述除尘排风管(3)固定于所述稠浆罐(5)的顶部远离所述甩干机(1)的一侧,且所述除尘排风管(3)的底端与所述稠浆罐(5)相通,顶端与外界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仓隔板(4)的顶端至所述篷布底端的间隙为8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基岩屑分离设备的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兵团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坤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