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12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包括龙门架、电机、减速器、两组车轮驱动装置、两个主动轮、两个被动轮、走行轨、受流器和供电轨,龙门架包括水平横梁和两个上小下大的三角架;对于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而言,其各自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机构、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锥齿轮机构;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被动轮均放置在所述走行轨上;所述龙门架上安装有变流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变流器连接受流器,所述受流器连接所述供电轨;每个所述三角架在靠近列车的一侧均连接有探伤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探伤仪对列车的各轮对进行检测,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符合当前铁路无损检测领域提出的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
本技术属于列车检测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
技术介绍
走行部是车辆在牵引动力作用下沿线路运行的部分。走行部的作用是保证车辆灵活、安全平顺地沿钢轨运行和通过曲线;可靠地承受作用于车辆各种力量并传给钢轨;缓和车辆和钢轨的相互冲击,减少车辆振动,保证足够的运行平稳性和良好的运行质量;具有可靠的制动机构,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制动效果。走行部是指机车车辆下部引导车辆沿轨道运行,并将机车车辆的全部重量传给钢轨的部分,由轮对、轴箱油润装置、侧架、摇枕和弹簧减振装置等组成。轮对由一根车轴和两个车轮压装成一体,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车轮和车轴之间不容许有相对位移。轮对承受着车辆的全部重量,且在轨道上高速运行时还承受着从车体、钢轨两方面传来的其他各种作用力,在高速运行条件下,轮对容易出现表面褪化和内部缺陷、车轮不圆等危害性故障,严重影响运行安全。车轴内部应力状态是多种应力的综合,运用一定时间后易产生疲劳裂纹。其中,横向裂纹的危险性极大,可导致断轴事故的发生,要求检测过程更加快速、检测范围不断扩大、检测精度不断提高。当前国内列车车轮、车轴检测还是以人工手持式探伤仪探伤为主,这种探伤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检测精度不够、检测效率低下且无法保留原始数据,这种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列车车轮、车轴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其通过电机驱动龙门架移动,从而可以让安装在龙门架上的探伤仪实现对列车轮对的检测。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包括龙门架、电机、减速器、两组车轮驱动装置、两个主动轮、两个被动轮、走行轨、受流器和供电轨,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架为钢板搭接而成,该龙门架包括水平横梁和两个上小下大的三角架,两个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共同承接所述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水平横梁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所述减速机具有两根输出轴并且这两根输出轴的中心线同线,所述减速机的每根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连接;对于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而言,其各自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机构、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锥齿轮机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一根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内,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机构连接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三角架内并且第三传动轴与一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每个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每个所述被动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被动轮均放置在所述走行轨上,且两个所述主动轮的中心线同线;所述龙门架上安装有变流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变流器连接受流器,所述受流器连接所述供电轨;每个所述三角架在靠近列车的一侧均连接有探伤仪。优选地,所述三角架在对应于每个主动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块挡板,并且各主动轮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两块所述挡板之间,以用于防止主动轮脱轨。优选地,每块所述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走行轨上滚动的滚轮。优选地,所述三角架在对应于每个被动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块挡板,并且各被动轮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两块所述挡板之间,以用于防止被动轮脱轨。优选地,每块所述挡板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在走行轨上滚动的滚轮。优选地,所述龙门架上还安装有定位模块。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通过架车机将列车的车体支撑起来后,列车的轮对放置在列车轨道上,本技术可以通过供电轨来对电机进行供电,可以让电机通过车轮驱动装置来让龙门架及龙门架上的探伤仪移动,从而使探伤仪对列车的各轮对进行检测,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符合当前铁路无损检测领域提出的技术要求。2)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检修中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手持式探伤仪探伤,且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检测精度不够、无法保留原始数据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效防止人为失误造成严重后果,保证高铁列车运行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包括龙门架1、电机2、减速器3、两组车轮驱动装置4、两个主动轮5、两个被动轮、走行轨6、受流器7和供电轨8,所述龙门架1为钢板搭接而成,该龙门架1包括水平横梁9和两个上小下大的三角架10,两个所述三角架10的顶部共同承接所述水平横梁9,所述水平横梁9为箱体结构,每个所述三角架10均为方管焊接而成,所述水平横梁9为中空结构。所述电机2和所述减速机均安装在所述水平横梁9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机2的转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入轴,所述减速机具有两根输出轴并且这两根输出轴的中心线同线,所述减速机的每根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车轮驱动装置4连接。对于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4而言,其各自包括第一传动轴11、第一锥齿轮机构12、第二传动轴13和第二锥齿轮机构14,所述第一传动轴11的一端与所述减速机的一根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11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机构12与所述第二传动轴13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13通过轴承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10内,所述第二传动轴13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机构14连接第三传动轴18,所述第三传动轴18通过轴承安装在三角架10内并且第三传动轴与一所述主动轮5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主动轮5的旋转方向相同,这样就可以带着龙门架1移动,可以通过合理布置第一锥齿轮机构12和第二锥齿轮机构14中的锥齿轮的啮合位置来使得两个所述主动轮5的旋转方向相同,每个所述主动轮5分别设置在一所述三角架10的底部,每个所述被动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10的底部。两个所述主动轮5和两个所述被动轮均放置在所述走行轨6上,且两个所述主动轮5的中心线同线,两个所述主动轮5和两个所述被动轮分布在一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处;所述龙门架1上安装有变流器,所述电机2通过所述变流器连接受流器7,所述受流器7连接所述供电轨8;本技术通过供电轨8来对龙门架1上的电机2等用电装置进行供电,可保证有充足的电力供应。每个所述三角架10在靠近列车的一侧均连接有探伤仪15。进一步,所述三角架10在对应于每个主动轮5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两块挡板16,并且各主动轮5均位于对应位置的两块所述挡板16之间,以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包括龙门架、电机、减速器、两组车轮驱动装置、两个主动轮、两个被动轮、走行轨、受流器和供电轨,其特征在于,/n所述龙门架为钢板搭接而成,该龙门架包括水平横梁和两个上小下大的三角架,两个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共同承接所述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为中空结构;/n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均安装在所述水平横梁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所述减速器具有两根输出轴并且这两根输出轴的中心线同线,所述减速器的每根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连接;/n对于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而言,其各自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机构、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锥齿轮机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根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内,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机构连接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三角架内并且第三传动轴与一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n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每个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每个所述被动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n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被动轮均放置在所述走行轨上,且两个所述主动轮的中心线同线;/n所述龙门架上安装有变流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变流器连接受流器,所述受流器连接所述供电轨;/n每个所述三角架在靠近列车的一侧均连接有探伤仪。/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列车车轮车轴的移动式探伤机构,包括龙门架、电机、减速器、两组车轮驱动装置、两个主动轮、两个被动轮、走行轨、受流器和供电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龙门架为钢板搭接而成,该龙门架包括水平横梁和两个上小下大的三角架,两个所述三角架的顶部共同承接所述水平横梁,所述水平横梁为中空结构;
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器均安装在所述水平横梁的内部,并且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所述减速器具有两根输出轴并且这两根输出轴的中心线同线,所述减速器的每根所述输出轴分别与一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连接;
对于各所述车轮驱动装置而言,其各自包括第一传动轴、第一锥齿轮机构、第二传动轴和第二锥齿轮机构,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减速器的一根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内,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锥齿轮机构连接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三角架内并且第三传动轴与一所述主动轮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主动轮的旋转方向相同,每个所述主动轮分别设置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每个所述被动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一所述三角架的底部;
两个所述主动轮和两个所述被动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湖南先进轨道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