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92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及车辆,涉及车辆油气悬架技术领域,其包括两导向臂、两油气缸和蓄能装置;两导向臂相对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导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与车架连接,导向臂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车桥连接;两油气缸相对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油气缸的缸体通过第二支架与车架连接,油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臂的另一端铰接;蓄能装置通过第三支架固定于车架并与油气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油气悬架
,具体来讲是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GB7258-2017规定∶总质量≥12000kg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的后轴,所有危险货物运输半挂车应装备空气悬架。随着GB7258-2017的实施,近些年空气悬架被广泛应用,气囊式空气悬架有比较理想的变刚度特性,但其存在着载重小,空间尺寸大和易老化、易损坏等缺点。当前油气悬架主要应用于矿用自卸车、军工车辆等,本专利技术所呈现的油气悬架结构简单,满足车辆空载和满载时承载和减振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及车辆,以液体为介质,压缩惰性气体来实现车辆的承载及减振功能,通过调整蓄能器内高压腔及低压腔的气压值来实现车辆不同载荷下的承载及减振适应性。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安装在车辆桥结构单元的车架和车桥之间,包括两导向臂、两油气缸和蓄能装置;两导向臂相对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所述导向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与车架连接,导向臂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车桥连接;两油气缸相对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所述油气缸的缸体通过第二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油气缸的活塞杆与导向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蓄能装置通过第三支架固定于车架并与油气缸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蓄能装置为一个或两个;当蓄能装置为一个时,车架左右两侧的两个油气缸通过油管与该蓄能装置并联连接;当蓄能装置为两个时,两蓄能装置相对设置在车架左右两侧,并通过油管与对应的一个油气缸连接,两油气缸通过油管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蓄能装置为两个时,设置有两根油管,其中一根油管把左侧油气缸的有杆腔与右侧油气缸的无杆腔连接,再与对应的蓄能装置连接;另一根油管把右侧油气缸的有杆腔与左侧油气缸的无杆腔连接,再与对应的另一蓄能装置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油气缸为双缸油气弹簧缸。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蓄能装置为两个独立的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包括第一气腔和第一油腔,两蓄能器的第一油腔分别通过油管与油气缸的油腔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蓄能器为一个集成的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内相对设置有两个活塞,将蓄能器内部划分为位于两活塞之间的第二油腔以及位于两侧的两第二气腔,所述第二油腔通过油管与油气缸的油腔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向臂自车桥的上方或者下方绕过。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车桥通过横向稳定杆及横向稳定杆支架与车架连接,所述限位机构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与车桥的桥壳之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车辆,该车辆的桥结构单元设置有如上述的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车辆具有至少两个依次连接的桥结构单元,各桥结构单元都设置有如上述的新型油气悬架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单根车桥配置二个双缸油气弹簧缸(左右对称设置)为该结构的基本购成单元,利用双缸油气弹簧缸的非线性刚度和非线性阻尼的固有特征,来获得理想的弹性特性,来满足车辆不同载荷的情况下对悬架系统承重及减振的要求。以液体为介质,压缩惰性气体来实现车辆的承载及减振功能,通过调整蓄能器内高压腔及低压腔的气压值来实现车辆不同载荷下的承载及减振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油气悬架机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新型油气悬架机构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新型油气悬架机构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新型油气悬架机构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蓄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蓄能装置和油气缸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车架;11-车桥;2-导向臂;21-第一支架;3-油气缸;31-第二支架;4-蓄能装置;41-油管;42-蓄能器;421-第一气腔;422-第一油腔;423-活塞;424-第二油腔;425-第二气腔;43-第三支架;5-限位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安装在车辆桥结构单元的车架1和车桥11之间,包括两导向臂2、两油气缸3和一个蓄能装置4;车桥可为驱动车桥或者随动车桥。两导向臂2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导向臂2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21与车架1连接,导向臂2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车桥11连接;两油气缸3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油气缸3的缸体通过第二支架31与车架1连接,油气缸3的活塞杆与导向臂2的另一端铰接;蓄能装置4通过第三支架43固定于车架1并与油气缸3连接。具体的,车架左右两侧的两个油气缸通过油管与该蓄能装置并联连接。当道路状况比较平坦时,相对于实施例2可节省一套蓄能器。参见图3所示,蓄能装置4为两个独立的蓄能器42,蓄能器42包括第一气腔421和第一油腔422,两蓄能器42的第一油腔422分别通过油管41与油气缸3的油腔连接。本实施例中,蓄能器42为二级压力蓄能器,可为普通活塞或气囊蓄能器。两个蓄能器的A、B气腔充气压力可以不同。具体的,导向臂2自车桥11的上方绕过,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导向臂的结构形状。具体的,新型油气悬架机构还包括限位机构5,车桥11通过横向稳定杆及横向稳定杆支架与车架1连接,稳定杆接近垂直于车架纵梁方向,车架内侧设置稳定杆上支架;限位机构5通过螺栓固定于车架1与车桥11的桥壳之间。实施例2参见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安装在车辆桥结构单元的车架(1)和车桥(1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导向臂(2)、两油气缸(3)和蓄能装置(4);/n两导向臂(2)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所述导向臂(2)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21)与车架(1)连接,导向臂(2)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车桥(11)连接;/n两油气缸(3)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所述油气缸(3)的缸体通过第二支架(31)与车架(1)连接,所述油气缸(3)的活塞杆与导向臂(2)的另一端铰接;/n所述蓄能装置(4)通过第三支架(43)固定于车架(1)并与油气缸(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安装在车辆桥结构单元的车架(1)和车桥(11)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导向臂(2)、两油气缸(3)和蓄能装置(4);
两导向臂(2)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所述导向臂(2)的一端通过第一支架(21)与车架(1)连接,导向臂(2)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与车桥(11)连接;
两油气缸(3)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所述油气缸(3)的缸体通过第二支架(31)与车架(1)连接,所述油气缸(3)的活塞杆与导向臂(2)的另一端铰接;
所述蓄能装置(4)通过第三支架(43)固定于车架(1)并与油气缸(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4)为一个或两个;当蓄能装置(4)为一个时,车架(1)左右两侧的两个油气缸(3)通过油管(41)与该蓄能装置(4)并联连接;当蓄能装置(4)为两个时,两蓄能装置(4)相对设置在车架(1)左右两侧,并通过油管(41)与对应的一个油气缸(3)连接,两油气缸(3)通过油管(4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油气悬架机构,其特征在于:当蓄能装置(4)为两个时,设置有两根油管(41),其中一根油管(41)把左侧油气缸(3)的有杆腔与右侧油气缸(3)的无杆腔连接,再与对应的蓄能装置(4)连接;另一根油管(41)把右侧油气缸(3)的有杆腔与左侧油气缸(3)的无杆腔连接,再与对应的另一蓄能装置(4)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睿喻成刚张东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图昂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