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566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包括悬臂机壳、电机罩、伺服电机和消音棉,所述悬臂机壳内部设置有电机罩和消音棉,所述消音棉位于电机罩的一侧,所述电机罩内部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腔上下表面正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夹板,两个支撑夹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电机罩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罩,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置有输出轴轴承,所述输出轴轴承的内壁上套接有伺服电机的电机输出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橡胶垫可吸收伺服电机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伺服电机运行时更加平稳,同时伺服电机运行的部分噪音分别通过第一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最后通过设置的消音棉可吸收伺服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
本技术涉及悬臂
,具体涉及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
技术介绍
悬臂是悬架系导向机构的主要部件,一方面,它在车轮与车架(或车身)间传递力和力矩,另一方面,它的布置形式及尺寸决定了悬架系统的运动特性。控制臂又称“摆臂”,在独立悬架中按布置形式主要有纵臂、横臂和斜臂三种。通常控制臂一端通过橡胶衬套与车架、副车架或车身铰接,另一端用球头销与车轮相连。现有的悬臂由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一般在运行时会有很大的噪音产生,更多的是在转轴转动处产生震动噪音,所以需要对伺服电机的转轴处进行消音处理,而现有的伺服电机对于减噪处理没有很好的体现,更多的是对伺服电机产生的噪音视而不见,没有很好的减噪装置。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包括悬臂机壳、电机罩、伺服电机和消音棉,所述悬臂机壳内部设置有电机罩和消音棉,所述消音棉位于电机罩的一侧,所述电机罩内部设置有电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包括悬臂机壳(1)、电机罩(2)、伺服电机(3)和消音棉(16),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机壳(1)内部设置有电机罩(2)和消音棉(16),所述消音棉(16)位于电机罩(2)的一侧,所述电机罩(2)内部设置有电机腔(10),所述电机腔(10)上下表面正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夹板(4),两个支撑夹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电机罩(2)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罩(5),另一端设置有开口(6),所述开口(6)内设置有输出轴轴承(7),所述输出轴轴承(7)的内壁上套接有伺服电机(3)的电机输出轴(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包括悬臂机壳(1)、电机罩(2)、伺服电机(3)和消音棉(16),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机壳(1)内部设置有电机罩(2)和消音棉(16),所述消音棉(16)位于电机罩(2)的一侧,所述电机罩(2)内部设置有电机腔(10),所述电机腔(10)上下表面正中间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夹板(4),两个支撑夹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3),所述电机罩(2)一端固定连接有散热罩(5),另一端设置有开口(6),所述开口(6)内设置有输出轴轴承(7),所述输出轴轴承(7)的内壁上套接有伺服电机(3)的电机输出轴(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臂的减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2)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第一通风孔(9)和多个第二通风孔(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争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国致优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