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92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有亥姆霍兹共鸣器的车辆用车轮,该亥姆霍兹共鸣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自由地改变连通孔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车轮,其通过将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副气室构件(10)安装于轮辋(11)而成,其中,所述副气室构件(10)由以覆盖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方式在车轮径向(Z)的外侧隔开间隔配置的板体构成,所述副气室构件(10)的副气室(SC)由所述外周面(11d)与所述板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副气室构件(10)的连通孔(18a)以成为比所述副气室(SC)的所述外周面(11d)与所述板体的间隔短的间隔的方式使所述板体接近所述外周面(11)而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车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车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具有消除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鸣声的亥姆霍兹共鸣器(副气室构件)的车轮,已知有通过利用盖体覆盖凹下部而形成副气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亥姆霍兹共鸣器在凹下部的外周面与盖体之间形成有副气室,因此能够简化其结构。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9739号公报但是,现有的车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亥姆霍兹共鸣器通过在盖体上开孔而形成用于使副气室与轮胎空气室连通的连通孔。因此,存在用于决定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共振频率的连通孔的长度被盖体的板厚限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亥姆霍兹共鸣器的车辆用车轮,该亥姆霍兹共鸣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自由地改变连通孔的长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解决了所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车轮,其通过将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副气室构件安装于轮辋而成,所述车辆用车轮的特征在于,所述副气室构件由以覆盖凹下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在车轮径向的外侧隔开间隔配置的板体构成,所述副气室构件的副气室由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板体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副气室构件的连通孔以成为比所述副气室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板体的间隔短的间隔的方式使所述板体接近所述外周面而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具有亥姆霍兹共鸣器的车辆用车轮,该亥姆霍兹共鸣器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能够自由地改变连通孔的长度。附图说明<br>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图1的II-II局部剖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局部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局部剖视图。图5是图3的V-V局部剖视图。图6是图3的VI-VI局部剖视图。图7是第一变形例的车辆用车轮的剖视图,是与图1的II-II剖视图对应的图。图8是第二变形例的车辆用车轮的剖视图,是与图3的VI-VI局部剖视图对应的图。图9是第三变形例的车辆用车轮的剖视图,是与图3的VI-VI局部剖视图对应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车辆用车轮1a车辆用车轮1b车辆用车轮1c车辆用车轮4钩部4a前端部5b槽部9轮胎空气室10副气室构件11轮辋11c凹下部11d外周面13主体部14缘部14a倒钩爪15a纵壁15b纵壁18连通孔形成部18a连通孔20内壁部20a壁主体20b抵接部21胎圈座25a上板25c侧板25d侧板25e侧板SC副气室X车轮周向Y车轮宽度方向Z车轮径向。具体实施方式接着,适当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参照的附图中,“X”表示车轮周向,“Y”表示车轮宽度方向,“Z”表示车轮径向。另外,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有时将车轮中的凹下部的外周面的中央侧称为“车轮宽度方向Y的内侧”,将车轮中的轮辋凸缘侧称为“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以下,首先对车辆用车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然后对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副气室构件进行说明。<车辆用车轮的整体结构>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1的整体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轮1例如通过在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上安装由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盖体构成的副气室构件10(亥姆霍兹共鸣器)而形成。图1中,附图标记12是用于将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轮盘。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车轮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胎圈座21、21彼此之间具有朝向车轮径向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陷的凹下部11c。由该凹陷的底面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以车轮轴为中心成为大致同径。这样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辋11具备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相互对置的一对纵壁15a和纵壁15b。这些纵壁15a、15b彼此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从外周面11d朝向车轮径向的外侧立起。顺便说一下,假设本实施方式中的纵壁15a、15b分别形成为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侧立起的立起部。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如图2所示,在纵壁15a、15b的车轮径向Z的外侧端部(上端部)形成有钩部4(卡止部)。本实施方式中的钩部4通过在与车轮周向X(参照图1)交叉的图2所示的剖视下,纵壁15a、15b各自的上端部朝向下方弯折成大致L字状而形成。由此,在纵壁15a、15b的上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开口的槽部5b。需要说明的是,槽部5b在车轮周向X上呈环状延伸。并且,如后所述,副气室构件10的倒钩爪14a嵌入在以与钩部4在车轮宽度方向Y上排列的方式形成的槽部5b的里侧深处。图2中,附图标记11e是在将之后说明的副气室构件10的倒钩爪14a(参照图6)的前端嵌入槽部5b时用于确保缘部14(参照图6)向下方的超行程量的凹部。<副气室构件>接着,对副气室构件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副气室构件10是在车轮周向X上较长的构件,由以弯折的板体形成的立体结构体构成。该板体形成覆盖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盖体。副气室构件10具备主体部13和连通孔形成部18。副气室构件10在其长度方向上沿着车轮周向X弯曲。并且,作为盖体的副气室构件10沿着车轮周向X局部地覆盖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由此,主体部13如后所述在与外周面11d之间形成副气室SC(参照图2)。另外,连通孔形成部18如后所述在与外周面11d之间形成连通孔18a(参照图3)。如图2所示,主体部13具备上板25a、一对侧板25c和一对缘部14。这些上板25a、侧板25c及缘部14成为一体,在与车轮周向X(参照图1)交叉的图2所示的剖视下,呈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侧开口的大致帽形状。上板25a由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对置的板体形成。侧板25c形成为分别从上板25a的车轮宽度方向Y的两外侧端部朝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延伸。另外,侧板25c分别以从上板25a的端部越朝向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越逐渐接近车轮径向Z的内侧的方式位移并倾斜。这样的上板25a和一对侧板25c形成大致帽形状的凸起部。缘部14由从侧板25c的车轮径向Z的内侧端部(下端部)向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弯折并延伸的板体形成。该缘部14形成大致帽形状的凸缘部。在缘部14的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端部形成有倒钩爪14a(被卡止部)。倒钩爪14a通过从缘部14的车轮宽度方向Y的外侧端部朝向车轮径向Z的外侧弯折而形成。具有这样的倒钩爪14a的缘部14与侧板25c的下端部成为一体,在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车轮,其通过将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副气室构件安装于轮辋而成,/n所述车辆用车轮的特征在于,/n所述副气室构件由以覆盖凹下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在车轮径向的外侧隔开间隔配置的板体构成,/n所述副气室构件的副气室由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板体之间的空间形成,/n所述副气室构件的连通孔以成为比所述副气室的所述外周面与所述板体的间隔短的间隔的方式使所述板体接近所述外周面而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13 JP 2019-1100591.一种车辆用车轮,其通过将作为亥姆霍兹共鸣器的副气室构件安装于轮辋而成,
所述车辆用车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副气室构件由以覆盖凹下部的外周面的方式在车轮径向的外侧隔开间隔配置的板体构成,
所述副气室构件的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斋藤寿信大泽悠佑神山洋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