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60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依次连接的炉膛、分离装置和尾部烟道,所述的分离装置通过返料管路与炉膛循环连接;所述的尾部烟道内设置有预热装置,所述的预热装置连接炉膛,一次风经预热装置预热后送入炉膛,所述的尾部烟道筒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经输送风机接入返料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实现炉膛内800~850℃低温燃烧,有利于实现锅炉的超低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
本技术属于燃烧锅炉
,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粒径在0~1mm的细粉燃料颗粒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技术介绍
NOx是造成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的重要元凶之一,其主要来源为各类燃料的燃烧过程,特别是来自电站及工业锅炉的排放。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以其在燃料适应性及排放控制低成本方面的优越性能,已成为燃料清洁燃烧的最佳途径。循环流化床(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其中温燃烧(800~900℃)、炉内存在大量还原性物料等特点,在采用分级送风的条件下,原始NOx排放较低,通常可以满足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准。但要实现原始超低排放则面临着巨大挑战,仍需要深度挖掘循环流化床技术的低氮燃烧潜力。CN104728834A公开了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原气氛燃烧工艺,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次风室与一次风管道连通,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室与二次风管道连通,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烟气排放管道上设置烟气再循环管,烟气再循环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次风室连通,一次风管道、二次风管道和烟气再循环管上均设置流量控制阀和气体流量传感器。CN204554801U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二次风分级布置系统,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底部连接有一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包括第一风机,第一风机通过风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相连接,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下部侧壁上连接有二次风系统,二次风系统包括高效二次风系统和下二次风系统,所述高效二次风系统的喷口位于下二次风系统的喷口上方,高效二次风系统包括第二风机,第二风机通过风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相连接,下二次风系统包括第三风机,第三风机通过风管与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相连接,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和第三风机输出风均经过空气预热器加热。CN207486788U公开了一种掺烧燃气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该锅炉含有炉膛、一次风室、旋风分离器、料腿、回料阀和尾部烟道;炉膛内布置有给煤口和二次风口;尾部烟道内包含过热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一次风室上部均匀布置风帽,该循环流化床锅炉还包含燃气室,燃气室和一次风室布置在炉膛下面,所述燃气室设置在一次风室的上面,燃气室上部均匀布置有燃气喷嘴;一次风室通过气体管路与空气预热器连接。常规的入炉燃料粒径一般要求在0~8mm范围内。对于细粉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多采用燃料中加水的方式,如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煤泥在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时,煤泥的含水量可达28%以上。额外水分的汽化降低了锅炉热效率,同时,加水细粉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热爆特性增加炉内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难度,从而增加了锅炉超低排放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本技术通过增设输送风机使得燃料燃烧后产生的高灰分得以流化形成循环料回到炉膛内,大量循环料增加了炉膛的蓄热量,从而可以实现炉膛内800~850℃低温燃烧,有利于实现锅炉的超低排放,无需采用煤泥方式进料,可以将低含水率的细粉燃料颗粒直接送入炉膛,避免了加水后的细粉燃料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的热爆特性导致炉内污染物排放控制困难,有效降低了锅炉的超低排放的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依次连接的炉膛、分离装置和尾部烟道,所述的分离装置通过返料管路与炉膛循环连接。所述的尾部烟道内设置有预热装置,所述的预热装置连接炉膛,一次风经预热装置预热后送入炉膛,所述的尾部烟道筒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经输送风机接入返料管路。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针对粒径在0~1mm范围内的细粉燃料颗粒对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结构改进,通过增设输送风机使得细粉燃料颗粒燃烧后产生的高灰分得以充分流化形成外循环燃料经由分离装置分离回到炉膛内,由于增设了输送风机为细粉颗粒的流化提供了驱动力,锅炉炉膛内的表观气速以不低于700μm燃料颗粒的终端速度进行设计,炉膛内的表观气速可以使得粒径小于700μm的燃料颗粒一次性通过炉膛,极少有燃料颗粒贴壁形成内循环物料,颗粒物料大部分进入了分离装置形成外循环回到炉膛,增加了炉膛的蓄热量,从而可以实现炉膛内800~850℃低温燃烧,有利于锅炉超低排放的实现。采用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无需采用煤泥方式进料,可以将低含水率的细粉燃料颗粒直接送入炉膛,避免了加水后的细粉燃料颗粒在燃烧过程中的热爆特性导致炉内污染物排放控制困难,有效降低了锅炉的超低排放的成本。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尾部烟道内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换热装置和预热装置。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换热装置和预热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尾部烟道内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的高温过热装置、省煤装置和预热装置。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高温过热装置和省煤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一级高温过热装置、二级高温过热装置、一级省煤装置、二级省煤装置和预热装置。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二级高温过热装置和一级省煤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炉膛内腔由下至上分为密相区、过渡区和稀相区。所述的密相区壳体和稀相区壳体为竖直柱状结构,所述的过渡区筒体为用于衔接密相区和稀相区的倒圆台形结构。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密相区壳体上开设有给料口、回料口和一次风入口,所述的分离装置出料口通过返料管路连接回料口。所述的过渡区壳体上开设有二次风入口。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稀相区壳体的截面积小于密相区壳体的截面积。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稀相区截面面积为密相区截面面积的1.2~1.5倍,例如可以是1.2倍、1.3倍、1.4倍或1.5倍,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所述的稀相区壳体高度为20~30m,例如可以是20m、21m、22m、23m、24m、25m、26m、27m、28m、29m或30m,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在本技术中,稀相区壳体的高度应保证粒径小于120μm的燃料颗粒在炉膛内一次燃尽,若上部稀相区高度不足易导致细粉燃料颗粒无法充分燃尽附着到炉膛内壁,影响燃烧效率。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输送风机出风主管的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连接二次风入口,另一路接入返料管路。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预热装置出口分为两路,一路通过一次风进风管路连接一次风进风口,另一路通过二次风进风管路接入输送风机的出风主管。所述的二次风进风管路上设置有二次风机。本技术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低位储存仓气力输送方式由给料口向炉膛内送入燃料,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依次连接的炉膛、分离装置和尾部烟道,所述的分离装置通过返料管路与炉膛循环连接;/n所述的尾部烟道内设置有预热装置,所述的预热装置连接炉膛,一次风经预热装置预热后送入炉膛,所述的尾部烟道筒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经输送风机接入返料管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依次连接的炉膛、分离装置和尾部烟道,所述的分离装置通过返料管路与炉膛循环连接;
所述的尾部烟道内设置有预热装置,所述的预热装置连接炉膛,一次风经预热装置预热后送入炉膛,所述的尾部烟道筒体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经输送风机接入返料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烟道内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换热装置和预热装置;
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换热装置和预热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烟道内部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的高温过热装置、省煤装置和预热装置;
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高温过热装置和省煤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部烟道内沿烟气流向依次设置有一级高温过热装置、二级高温过热装置、一级省煤装置、二级省煤装置和预热装置;
所述的出风口开设于二级高温过热装置和一级省煤装置之间的尾部烟道筒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波卢晓明司硕宋令坡王传志王海苗刘忠攀杨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兖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