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26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缸体腔内设置有与端盖插接配合的活塞杆,环绕活塞杆位于端盖上设置有耐磨套槽,耐磨套槽内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套,所述活塞杆前端还设置有位于端盖上的密封圈。该耐磨拉臂油缸,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很好的保护了密封圈,减少油缸漏油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拉臂油缸
本技术属于油缸
,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拉臂油缸。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缸的使用涉及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油缸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泛。拉臂油缸由于其受力多集中于活塞杆上,而且活塞杆受力非线性,使得活塞杆常受到侧应力作用,使得活塞杆与端盖的摩擦力较大,长此以往,即使在端盖设置有密封圈,也会使油缸漏油,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拉臂油缸,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端盖,所述缸体腔内设置有与端盖插接配合的活塞杆,环绕活塞杆位于端盖上设置有耐磨套槽,耐磨套槽内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套,所述活塞杆前端还设置有位于端盖上的密封圈。优选的,所述自润滑耐磨套与活塞杆插接匹配。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与活塞杆插接匹配。优选的,所述耐磨套槽与缸体内腔连通。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耐磨拉臂油缸,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在端盖上设置自润滑耐磨套,来对活塞杆起一个支持作用,减少了活塞杆以及密封圈的摩擦损伤,很好的保护了油缸,减少油缸漏油情况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自润滑耐磨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缸体;2、端盖;3、密封圈;4、耐磨套槽;5、自润滑耐磨套;6、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包括缸体1,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缸体1腔内设置有与端盖2插接配合的活塞杆6,环绕活塞杆6位于端盖2上设置有耐磨套槽4,耐磨套槽4内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套5,所述活塞杆6前端还设置有位于端盖2上的密封圈3。具体地,所述自润滑耐磨套5与活塞杆6插接匹配。具体地,所述密封圈3与活塞杆6插接匹配,密封圈3内圈与自润滑耐磨套5内圈在同一平面,便于自润滑耐磨套5对活塞杆6支撑,以及活塞杆6对密封圈3的偏心力摩擦。具体地,所述耐磨套槽4与缸体1内腔连通,便于油缸腔体内的液压油润滑自润滑耐磨套5。工作原理:该耐磨拉臂油缸,通过在端盖2上开设一个耐磨套槽4,并在耐磨套槽4内设置自润滑耐磨套5来对往返运动的活塞杆6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作用,减少活塞杆6因侧应力作用对端盖以及密封圈的摩擦损伤,同时耐磨套槽4与缸体1内腔连通,使得缸体1内腔内的液压油对自润滑耐磨套5有一个很好的润滑作用,同时减少自润滑耐磨套5自身的摩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缸体(1)腔内设置有与端盖(2)插接配合的活塞杆(6),环绕活塞杆(6)位于端盖(2)上设置有耐磨套槽(4),耐磨套槽(4)内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套(5),所述活塞杆(6)前端还设置有位于端盖(2)上的密封圈(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拉臂油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前端设置有端盖(2),所述缸体(1)腔内设置有与端盖(2)插接配合的活塞杆(6),环绕活塞杆(6)位于端盖(2)上设置有耐磨套槽(4),耐磨套槽(4)内设置有自润滑耐磨套(5),所述活塞杆(6)前端还设置有位于端盖(2)上的密封圈(3)。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涵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新涵油缸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