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2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部件(20),所述动涡旋部件(20)具有端板(22);以及止推板(80),所述止推板(80)构造成用于对所述动涡旋部件(20)进行轴向支承,其中,所述端板(22)具有与所述止推板(80)接触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80)滑动的第一止推表面(21),所述止推板(80)具有用于接触并支承所述第一止推表面(21)的第二止推表面(81),在邻近所述第一止推表面(2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环形凹槽(23),所述环形凹槽(23)的外径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止推板和包括该止推板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涡旋压缩机中,通过动涡旋部件和定涡旋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来实现流体的压缩。为了对动涡旋部件提供轴向支撑,在动涡旋部件的端板一侧设置有止推板。止推板固定至涡旋压缩机壳体。当涡旋压缩机运行时,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止推板运动。动涡旋部件的端板和止推板的接触表面(止推表面)之间需要充分润滑以减小二者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目前,在动涡旋部件的端板和止推板的止推表面之间采用的润滑结构,大都存在结构复杂、润滑不充分或止推表面磨损严重的缺陷。因此,本领域中需要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的更加高效供油且不损伤止推表面的油路布置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向止推表面更加高效地供给润滑剂并且不损伤止推表面的涡旋压缩机。本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动涡旋部件,所述动涡旋部件具有端板;以及止推板,所述止推板构造成用于对所述动涡旋部件进行轴向支承,其中,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止推板接触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滑动的第一止推表面,所述止推板具有用于接触并支承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第二止推表面,在邻近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Ra满足以下参数关系:Rb-Ror<Ra<Rb+Ror,其中,Rb为所述止推板的第二止推表面的内径,Ror为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平动转动的回转半径。该参数设置可以实现:在动涡旋部件和止推板之间的接触应力较小或没有接触应力的区域,环形凹槽与止推板的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接触,使环形凹槽中的润滑剂随着动涡旋部件的平动转动被带至止推板的止推表面上。此外,由于环形油槽处于应力较小区域,因而可以减少环形凹槽的棱边的缺陷如毛刺等对止推板的止推表面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Ra满足以下参数关系:Ra=Rb-0.5Ror。在该参数条件下,可以实现从环形凹槽至止推板的止推表面的润滑剂的供给和减少环形凹槽的棱边的缺陷如毛刺等对止推板的止推表面的损伤的最佳平衡。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型或U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凹槽为同心设置的多个环形凹槽。进一步地,在所述环形凹槽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使所述多个环形凹槽流体连通的多个径向通道。径向通道便于润滑剂在多个环形凹槽中流动,并进一步将润滑剂引导至动涡旋部件的止推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径向通道沿周向方向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多个环形凹槽在径向上等间距设置。进一步地,在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第一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设置有毂部,多个所述径向通道沿径向向内的方向延伸至所述毂部与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交界处,从而便于将沿毂部外侧输送的润滑剂引导至环形凹槽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止推板的轴承套,所述止推板固定至轴承套或者与所述轴承套形成为一体件。进一步地,所述止推板的邻近所述第二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处具有倒圆角。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施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截面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部件附近的放大图;图3A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的立体图,图3B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的截面图;图3C是图3B中环形凹槽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D是图3B中环形凹槽的改型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推板和动涡旋部件的相互运动的关系视图。图5A是止推板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图5B是止推板的另一示例的立体图。图6A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的立体图,图6B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的截面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截面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部件附近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再重复描述。现在将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涡旋压缩机的基本构造和运行原理。涡旋压缩机10包括一般为圆柱形的外壳12。在外壳12上设置有进气接头(未示出)用于吸入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外壳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端盖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底盖。端盖14装配有排放接头用于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外壳12和端盖14之间还设置有相对于外壳12横向延伸的隔板16,从而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高压侧和低压侧。端盖14和隔板16之间的空间构成高压侧空间,而隔板16、外壳12和底盖之间的空间构成低压侧空间。外壳12内容置有作为压缩机构的动涡旋部件20和定涡旋部件30以及作为驱动机构的马达40和驱动轴50。压缩机构可由驱动机构驱动并由轴承套70支撑。轴承套70可以任何期望的方式,如铆接在多个点处固定到壳体12。动涡旋构件20包括动涡旋端板22,在所述动涡旋端板22的一个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24,在其另一个表面设置有圆柱形毂部26。定涡旋部件30包括定涡旋端板32和螺旋叶片34。动涡旋构件20的螺旋叶片24和定涡旋构件30的螺旋叶片34啮合并且当动涡旋构件20和定涡旋构件30相对运动时在其间形成从外部向中心体积逐渐减小的流体腔从而对流体腔中的制冷剂进行压缩。马达40包括定子42和转子44。定子42与外壳12固定连接。转子44与驱动轴50固定连接并且在定子42中旋转。驱动轴50的一端设置有偏心曲柄销52以及配重60。配重60固定地设置在驱动轴50上,因此在驱动轴50旋转时能够随驱动轴50一体旋转。驱动轴50的上侧部分由轴承套70中的轴承以可转动的方式支撑。配重60位于轴承套70中。驱动轴50的一端具有偏心曲柄销52。驱动轴50的偏心曲柄销52经由衬套58插入到动涡旋部件20的毂部26中以旋转驱动动涡旋部件20。在动涡旋部件20相对于定涡旋部件30运动时,动涡旋部件20和定涡旋部件30之间的流体腔从径向外部位置向动涡旋部件20和定涡旋部件30的中心位置移动并且被压缩。被压缩的流体经由设置在定涡旋部件30的定涡旋端板32中心的排气口36排出。驱动轴50的另一端可包括同心孔54。同心孔54经由偏心孔56通向偏心曲柄销52,以便将压缩机底部油池中的润滑剂供给至压缩机的可动部件以进行润滑。在动涡旋部件20和轴承套70之间设置有止推板80,并且止推板80可以固定在轴承套70上或者与轴承套70形成为一体件。止推板80用于对动涡旋部件20进行轴向支撑。动涡旋部件20的端板22具有与止推板80接触并相对于止推板80滑动的止推表面21,止推板80也具有止推表面81,该止推表面81用于接触并支承动涡旋部件20的止推表面21。随着驱动轴50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n动涡旋部件,所述动涡旋部件具有端板;以及/n止推板,所述止推板构造成用于对所述动涡旋部件进行轴向支承,/n其中,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止推板接触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滑动的第一止推表面,所述止推板具有用于接触并支承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第二止推表面,/n其特征在于,在邻近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R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
动涡旋部件,所述动涡旋部件具有端板;以及
止推板,所述止推板构造成用于对所述动涡旋部件进行轴向支承,
其中,所述端板具有与所述止推板接触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滑动的第一止推表面,所述止推板具有用于接触并支承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第二止推表面,
其特征在于,在邻近所述第一止推表面的径向内侧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Ra满足以下参数关系:Rb-Ror<Ra<Rb+Ror,其中,Rb为所述止推板的第二止推表面的内径,Ror为所述动涡旋部件相对于所述止推板平动转动的回转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外径Ra满足以下参数关系:Ra=Rb-0.5Ror。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型或U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为同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榜张跃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