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153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楼板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的内壁设有活动腔与稳定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反旋丝杆,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反旋丝杆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反旋丝杆的一端贯穿活动腔的内部并延伸夹具主体的外部且均焊接有反旋螺母,所述反旋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公夹头,所述公夹头的表面与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公夹头的表面开设有与反旋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具主体与公夹头,使得在需要将夹具整体夹在建筑楼顶板与角模拼接在一起时,不需更大的空间即可快速完成对楼顶模板与角模的夹紧,达到了在狭窄空间内壳顺畅拼接组装楼顶模板与角模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
本技术涉及建筑楼板
,具体为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建筑模板事先做好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模型,以此来使后续的混凝土能够按照要求顺利成型,提高混凝土施工的工程质量与保证施工安全,同时加快施工进度。现有的建筑模板中,需要使用夹具将建筑楼顶板与角模连接在一起,但在楼顶板与角模连接处空间较小时,常用的销片式夹具所占用空间较大,无法适用在此处,影响建筑模板的正常拼接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具备在狭窄空间内也能够保证建筑模板顺利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夹具在狭窄空间中安装操作较为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所述夹具主体的内壁设有活动腔与稳定腔,所述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反旋丝杆,所述活动腔的内壁开设有与反旋丝杆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反旋丝杆的一端贯穿活动腔的内部并延伸夹具主体的外部且均焊接有反旋螺母,所述反旋丝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公夹头,所述公夹头的表面与活动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公夹头的表面开设有与反旋丝杆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夹具主体远离公夹头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有母夹头。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中活动腔的俯视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公夹头的俯剖面与活动腔内壁相适配的矩形。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中公夹头的底端贯穿活动腔的内腔底面并延伸至夹具主体的底面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夹具主体的底面开设有与公夹头相适配的活动槽,所述限位板的顶面与夹具主体的底面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中反旋螺母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反旋螺母以反旋丝杆的正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布在反旋丝杆的两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中两个所述反旋螺母的其中一个反旋螺母与稳定腔的内壁活动连接,另一个所述反旋螺母与夹具主体的表面活动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中所述公夹头与限位板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离胶垫,所述隔离胶垫远离公夹头与限位板的一端与夹具主体的表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夹具主体与公夹头,使得在需要将夹具整体夹在建筑楼顶板与角模拼接在一起时,能够将母夹头与公夹头分别放入角模边框上的凹槽与楼顶模板上的凹槽中后,通过扳手拧动反旋螺母,让反旋螺母带动反旋丝杆在活动腔的内部转动,使得反旋丝杆能够带动公夹头活动,进而使得公夹头与母夹头合拢进而将建筑楼顶板与角模夹紧,从而不需更大的空间即可快速完成对楼顶模板与角模的夹紧,达到了在狭窄空间内壳顺畅拼接组装楼顶模板与角模的效果。2、本技术通过活动腔与公夹头的形状,使得在公夹头与母夹头合拢将楼顶模板与角模夹紧后,公夹头不会随着环境中的震动而松动,避免公夹头与母夹头在长时间的夹持后出现松脱的现象,通过隔离胶垫,使得在通过反旋丝杆控制公夹头与母夹头夹紧楼顶模板与角模后,能够避免大部分的外界灰尘与大颗粒沙粒掉入至活动腔的内部,避免影响反旋丝杆与公夹头之间的正常活动,达到了保证装置正常工作的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剖结构示意图。图中:1、夹具主体;2、活动腔;3、稳定腔;4、反旋丝杆;5、反旋螺母;6、公夹头;7、母夹头;8、限位板;9、隔离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夹具主体1的内壁设有活动腔2与稳定腔3,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反旋丝杆4,活动腔2的内壁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活动孔,反旋丝杆4的一端贯穿活动腔2的内部并延伸夹具主体1的外部且均焊接有反旋螺母5,反旋丝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公夹头6,公夹头6的表面与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公夹头6的表面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螺纹孔,夹具主体1远离公夹头6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有母夹头7,通过夹具主体1与公夹头6,使得在需要将夹具整体夹在建筑楼顶板与角模拼接在一起时,能够将母夹头7与公夹头6分别放入角模边框上的凹槽与楼顶模板上的凹槽中后,通过扳手拧动反旋螺母5,让反旋螺母5带动反旋丝杆4在活动腔2的内部转动,使得反旋丝杆4能够带动公夹头6活动,进而使得公夹头6与母夹头7合拢进而将建筑楼顶板与角模夹紧,从而不需更大的空间即可快速完成对楼顶模板与角模的夹紧,达到了在狭窄空间内壳顺畅拼接组装楼顶模板与角模的效果。活动腔2的俯视面形状为矩形,公夹头6的俯剖面与活动腔2内壁相适配的矩形,通过活动腔2与公夹头6的形状,使得在公夹头6与母夹头7合拢将楼顶模板与角模夹紧后,公夹头6不会随着环境中的震动而松动,避免公夹头6与母夹头7在长时间的夹持后出现松脱的现象。公夹头6的底端贯穿活动腔2的内腔底面并延伸至夹具主体1的底面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板8,夹具主体1的底面开设有与公夹头6相适配的活动槽,限位板8的顶面与夹具主体1的底面活动连接,通过限位板8,使得能够保证公夹头6能够稳定的在夹具主体1的表面活动。反旋螺母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反旋螺母5以反旋丝杆4的正面竖直中线为对称轴分布在反旋丝杆4的两端,个反旋螺母5的其中一个反旋螺母5与稳定腔3的内壁活动连接,另一个反旋螺母5与夹具主体1的表面活动连接,通过两个反旋螺母5,使得能够保证反旋丝杆4在活动腔2的内部能够稳定且顺畅的活动。公夹头6与限位板8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隔离胶垫9,隔离胶垫9远离公夹头6与限位板8的一端与夹具主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隔离胶垫9,使得在通过反旋丝杆4控制公夹头6与母夹头7夹紧楼顶模板与角模后,能够避免大部分的外界灰尘与大颗粒沙粒掉入至活动腔2的内部,避免影响反旋丝杆4与公夹头6之间的正常活动,达到了保证装置正常工作的效果。在使用本技术时:若需要通过夹具整体连接楼顶模板与角模,首先经由扳手控制反旋螺母5让反旋丝杆4带动公夹头6移动到活动腔2的底部,随后将公夹头6与母夹头7分别放入至楼顶模板与角模上对应的卡槽中后,继续使用扳手不断拧动反旋螺母5,使得反旋螺母5带动反旋丝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1)的内壁设有活动腔(2)与稳定腔(3),所述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反旋丝杆(4),所述活动腔(2)的内壁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反旋丝杆(4)的一端贯穿活动腔(2)的内部并延伸夹具主体(1)的外部且均焊接有反旋螺母(5),所述反旋丝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公夹头(6),所述公夹头(6)的表面与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公夹头(6)的表面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夹具主体(1)远离公夹头(6)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有母夹头(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包括夹具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主体(1)的内壁设有活动腔(2)与稳定腔(3),所述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反旋丝杆(4),所述活动腔(2)的内壁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反旋丝杆(4)的一端贯穿活动腔(2)的内部并延伸夹具主体(1)的外部且均焊接有反旋螺母(5),所述反旋丝杆(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公夹头(6),所述公夹头(6)的表面与活动腔(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公夹头(6)的表面开设有与反旋丝杆(4)相适配的螺纹孔,所述夹具主体(1)远离公夹头(6)的一端顶面固定连接有母夹头(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腔(2)的俯视面形状为矩形,所述公夹头(6)的俯剖面与活动腔(2)内壁相适配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楼板角模连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夹头(6)的底端贯穿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天扬章照庚施江峰李杰伟楼晔凡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欣捷模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