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护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08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智能防护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钢柱,且钢柱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有气缸,所述支撑柱的四侧均设有第一磁铁,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顶部设有主台,所述主台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主台的一侧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有挡板,且挡板与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磁铁。该智能防护桩通过电机将挡板转至与外界物体相近的一侧,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斥力,配合伸缩杆和弹簧的使用,能够在外界物体撞向支撑柱前,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从而增强本装置的防撞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防护桩
本技术涉及防护桩
,具体为智能防护桩。
技术介绍
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智能防护桩的使用众多基桩的一种。市场上的智能防护桩的防护能力较差,使得在发生碰撞时容易损坏,且防护桩的结构固定,不便于对防护桩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对防护桩的高度进行调节,且具有较强的防护能力的智能防护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防护桩,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智能防护桩的防护能力较差,使得在发生碰撞时容易损坏,且防护桩的结构固定,不便于对防护桩的高度进行调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智能防护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钢柱,且钢柱与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底座之间设有气缸,且气缸与支撑柱和底座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四侧均设有第一磁铁,且第一磁铁与支撑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电机,且电机与支撑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顶部设有主台,且主台与电机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主台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主台的一侧设有伸缩杆,且伸缩杆与主台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末端设有挡板,且挡板与伸缩杆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外侧设有弹簧,所述挡板的内侧设有第二磁铁。优选的,所述底座的竖直中心线与钢柱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底座上设有四个呈环状均匀分布的螺纹孔。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相贴合,且气缸的中轴线与支撑柱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优选的,所述主台的竖直中心线与电机竖直中心线重合,且主台与电机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主台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同时红外传感器与主台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横向水平中心与弹簧的横向水平中心线重合,且弹簧与挡板与支撑柱之间为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磁铁关于支撑柱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且第一磁铁的正面与第二磁铁的正面极性相通,所述第二磁铁与挡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智能防护桩通过底座的螺纹孔,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钢柱能够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通过气缸的气压原理,能够调节本装置的高度,便于本装置适用不同的场地。2、该智能防护桩通过电机将挡板转至与外界物体相近的一侧,通过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斥力,配合伸缩杆和弹簧的使用,能够在外界物体撞向支撑柱前,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从而增强本装置的防撞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座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挡板内侧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钢柱;3、支撑柱;4、气缸;5、第一磁铁;6、电机;7、主台;8、红外传感器;9、伸缩杆;10、挡板;11、弹簧;12、第二磁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智能防护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设有钢柱2,且钢柱2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与底座1之间设有气缸4,且气缸4与支撑柱3和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支撑柱3的四侧均设有第一磁铁5,且第一磁铁5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与钢柱2的竖直中心线重合,且底座1上设有四个呈环状均匀分布的螺纹孔,支撑柱3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相贴合,且气缸4的中轴线与支撑柱3的竖直中心线重合,通过底座1的螺纹孔,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钢柱2能够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通过气缸4的气压原理,能够调节本装置的高度,便于本装置适用不同的场地,支撑柱3的顶部设有电机6,且电机6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电机6的顶部设有主台7,且主台7与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主台7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8,主台7的一侧设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与主台7之间为固定连接,伸缩杆9的末端设有挡板10,且挡板10与伸缩杆9之间为固定连接,伸缩杆9的外侧设有弹簧11,挡板10的内侧设有第二磁铁12,主台7的竖直中心线与电机6竖直中心线重合,且主台7与电机6之间构成转动结构,并且主台7的内部设有中央处理器,同时红外传感器8与主台7之间为固定连接,伸缩杆9的横向水平中心与弹簧11的横向水平中心线重合,且弹簧11与挡板10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第一磁铁5关于支撑柱3的竖直中心线呈环状均匀分布,且第一磁铁5的正面与第二磁铁12的正面极性相通,第二磁铁12与挡板10之间为固定连接,利用电机6将挡板10转至与外界物体相近的一侧,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2的相斥力,配合伸缩杆9和弹簧11的使用,能够在外界物体撞向支撑柱3前,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从而增强本装置的防撞能力。工作原理:对于这类的智能防护桩,首先通过底座1的螺纹孔,配合外界螺栓的使用,能够本装置与外界平面之间进行固定,钢柱2能够增强本装置底部的稳定性,通过气缸4的气压原理,能够调节本装置的高度,便于本装置适用不同的场地,当有外界物体靠近时,通过红外传感器8能对支撑柱3的顶部外侧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信号输入到主台7内部的中央处理器中,中央处理器启动电机6控制电路,利用电机6将挡板10转至与外界物体相近的一侧,通过第一磁铁5和第二磁铁12的相斥力,配合伸缩杆9和弹簧11的使用,能够在外界物体撞向支撑柱3前,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从而增强本装置的防撞能力,就这样完成整个智能防护桩的使用过程。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防护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钢柱(2),且钢柱(2)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与底座(1)之间设有气缸(4),且气缸(4)与支撑柱(3)和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四侧均设有第一磁铁(5),且第一磁铁(5)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设有电机(6),且电机(6)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的顶部设有主台(7),且主台(7)与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主台(7)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8),所述主台(7)的一侧设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与主台(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9)的末端设有挡板(10),且挡板(10)与伸缩杆(9)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9)的外侧设有弹簧(11),所述挡板(10)的内侧设有第二磁铁(12)。/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防护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钢柱(2),且钢柱(2)与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与底座(1)之间设有气缸(4),且气缸(4)与支撑柱(3)和底座(1)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四侧均设有第一磁铁(5),且第一磁铁(5)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设有电机(6),且电机(6)与支撑柱(3)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电机(6)的顶部设有主台(7),且主台(7)与电机(6)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主台(7)的顶部设有红外传感器(8),所述主台(7)的一侧设有伸缩杆(9),且伸缩杆(9)与主台(7)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9)的末端设有挡板(10),且挡板(10)与伸缩杆(9)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9)的外侧设有弹簧(11),所述挡板(10)的内侧设有第二磁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防护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竖直中心线与钢柱(2)的竖直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