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1073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00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该装置的连接框架上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正中下方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笼一侧相邻两根竖向钢筋距离,两个第一连接部连线至第二连接部的距离小于钢筋笼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连接框架中部横向的安装有滚轴,滚轴中部安装有滚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钢筋笼下沉之前就将传感器线缆牵引至钢筋笼内,可以减少钢筋笼下沉过程中整理线缆并一节节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上的工作,提高了引线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后续施工时对线缆的破坏,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节地墙钢筋笼中安装监测传感器牵引线缆至地面的装置。
技术介绍
早期基坑工程主要以一段钢筋笼作为围护结构,随着地下空间开发深度越来越深,围护结构的深度也越来越深,需要将地墙分为多段进行拼接吊装。安装在地墙钢筋笼上的各种监测传感器导线需要在钢筋笼吊装过程中将导线牵引上来。传感器导线牵引敷设没有相应成熟的装备和技术,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将第一节钢筋笼内埋设的传感器线缆,在上节钢筋笼与第一节钢筋笼对接完成后下放过程中,顺着上节钢筋笼的外侧(钢筋笼与导墙间间隙)逐段同步沉放并逐段与钢筋外侧绑扎固定,以此类推,完成多节钢筋笼中监测传感器的线缆上引工作。传统的牵引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传感器牵引过程中面临导线多,重量大,工作量大等问题,现场需要多人配合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施工速度;在钢筋笼沉放过程中,钢筋笼体在槽段内前后左右摇晃,沉放姿态难以控制,这就致使钢筋笼与导墙侧壁发生碰撞时,顺着钢筋笼外侧上引的线缆易受到碰撞挤压断裂;同时如分区开挖的基坑工程,中隔墙中传感器线缆采用此方式上引后,在后续基坑挖开后,地墙鼓包凿除或植筋的过程中,顺着地墙钢筋笼钢筋外侧绑扎固定的线缆很容易被凿断,致使埋设的传感器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解决钢筋笼内传感器导线有序快速牵引的问题、提高传感器成活率的多节地墙钢筋笼中安装监测传感器牵引线缆至地面的滑轮装置。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技术的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包括连接框架、滚轮,所述连接框架上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正中下方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笼一侧相邻两根竖向钢筋距离,两个第一连接部连线至第二连接部的距离小于钢筋笼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连接框架中部横向的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中部安装有所述滚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框架包括上横梁、左纵梁、右纵梁、下横梁和T型固定支架,所述上横梁、左纵梁、右纵梁、下横梁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横梁两端均具有伸出端,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上横梁两端的伸出端上,所述T型固定支架设置在下横梁中部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T型固定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伸出端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T型固定支架上的第二安装开孔。本技术较目前分节地墙钢筋笼内传感器牵引至地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优势:与传统传感器线缆牵引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钢筋笼下沉之前就将传感器线缆牵引至钢筋笼内,可以减少钢筋笼下沉过程中整理线缆并一节节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上的工作,一个外业人员即可完成线缆绑扎工作,提高了引线的工作效率;同时,该方法将大量传感器线缆从钢筋笼内侧走线并顺利牵引至地面,避免后续施工时对线缆的破坏,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成活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包括连接框架1、滚轮2,所述连接框架1上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7,两个第一连接部7正中下方的连接框架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8,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7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笼一侧相邻两根竖向钢筋3距离,两个第一连接部7连线至第二连接部8的距离小于钢筋笼相邻两个横向钢筋4之间的距离,连接框架1中部横向的安装有滚轴5,所述滚轴5中部安装有所述滚轮6。本技术可以通过将连接框架1安装在钢筋笼上,在钢筋笼下沉之前就将传感器线缆牵引至钢筋笼内,可以减少钢筋笼下沉过程中整理线缆并一节节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上的工作,一个外业人员即可完成线缆绑扎工作,提高了引线的工作效率;同时,该方法将大量传感器线缆从钢筋笼内侧走线并顺利牵引至地面,避免后续施工时对线缆的破坏,能明显提高传感器的成活率。在本申请中,连接框架1包括上横梁11、左纵梁12、右纵梁13、下横梁14和T型固定支架15,所述上横梁11、左纵梁12、右纵梁13、下横梁14共同构成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上横梁11两端均具有伸出端16,第一连接部7设置在上横梁11两端的伸出端16上,所述T型固定支架15设置在下横梁14中部外侧,所述第二连接部8设置在所述T型固定支架15上。连接框架还可以设置为其他框架结构,用于将滚轮2安装在钢筋笼的特定位置。所述第一连接部7为设置在伸出端16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部8为设置在T型固定支架15上的第二安装开孔。这样设置结构简单,施工工地可以随处收集制作材料。当然该第一连接部7和第二连接部8也可以设置为卡扣结构方便快速拆装。本技术的线缆牵引滑轮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S1、将滑轮装置安装在需要牵引线缆的钢筋笼顶部,将上横梁1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7与钢筋笼一侧相邻的两个竖向钢筋3固定安装,T型固定支架15上的第二连接部8与横向钢筋4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7与竖向钢筋18通过螺丝螺母固定;第二连接部8与横向钢筋19通过螺丝螺母固定,方便在施工现场就地取材。S2、在滚轮2内放置一根牵引线缆17用于传感器线缆18的牵引,牵引线缆17一端顺着钢筋笼内侧拖拉至上节钢筋笼的底部,并将下节钢筋笼上的传感器线缆18绑扎在牵引线缆17上,另一端拖拉至上节钢筋笼的外侧;牵引线缆17优选的可以采用钢丝绳。S3、当上节钢筋笼起吊至对应槽段时,将传感器线缆18顶部放至上节钢筋笼内部,两节钢筋笼对接过程中,将放至上节钢筋笼内部的传感器线缆18顶部与步骤S2中放置的钢筋笼底部牵引线缆17绑扎固定;S4、反拉放置在钢筋笼外侧的牵引线缆17,将下节钢筋笼的线缆向上牵引至上节钢筋笼的顶部。为了能够让传感器线缆18与钢筋笼绑扎固定,所述步骤S4之后还进行以下步骤:S5、在钢筋笼下沉过程中每隔一段距离用扎带将传感器线缆18固定在钢筋笼的主筋上。所述步骤S5中完成上节钢筋笼下沉后将滑轮装置和牵引线缆17都拆下来回收再利用。方便资源再利用。当有两节以上的钢筋笼时,重复步骤S1至S5,实现多节钢筋笼内传感器线缆牵引至地面的工作。以上所述,仅为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技术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架、滚轮,所述连接框架上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正中下方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笼一侧相邻两根竖向钢筋距离,两个第一连接部连线至第二连接部的距离小于钢筋笼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连接框架中部横向的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中部安装有所述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框架、滚轮,所述连接框架上部两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两个第一连接部正中下方的连接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钢筋笼一侧相邻两根竖向钢筋距离,两个第一连接部连线至第二连接部的距离小于钢筋笼相邻两个横向钢筋之间的距离,连接框架中部横向的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中部安装有所述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节地墙钢筋笼线缆牵引滑轮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伟洪戴加东成龙陈卫南杨余进路鹏杨志豪孙建军刘仁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