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5880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门式框架和底部连接件进行组装,组装成钢筋架组件;S2,铺设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应力钢绞线一端连接于所述门式框架顶部,另一端依次铺设在所述门式框架一侧、绕过底部连接件、铺设所述门式框架另一侧后,连接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从而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门式框架两侧;S3,将钢筋架组件吊入预先挖好的地下连续墙孔槽,定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预应力钢绞线沿墙厚对称布置,底部绕过底部连接件,再对预应力钢绞线拉紧固定后可以使钢筋架组件不易变形,且预应力钢绞线的绕线方式容易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深基坑开挖中,地下连续墙由于整体受力性能优良,抗渗性好,常用来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深基坑开挖的临时支护结构,但由于基坑比较深,而每段施工的每幅墙宽度达6米,而墙厚往往800mm以上,每幅墙的钢筋就重达30~90吨,给钢筋笼的吊装就位带来相当不便,为了减少普通钢筋用量,预应力技术就应运而生,一般来讲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强度是普通三级螺纹钢筋的3~3.6倍,即采用一吨预应力钢筋至少可以代替3吨普通钢筋,假如一幅6米宽的地下连续墙普通钢筋用量35吨的话,按60%的代用率计算,普通钢筋18吨另加预应力钢筋7吨,总钢筋用量降为25吨,降低钢筋笼的重量将近30%,大大方便了钢筋笼的吊装就位。但是,目前在地下连续墙的同一条预应力钢筋往往在每个墙侧单独放置,预应力钢筋不好固定,难以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能将预应力钢绞线固定在钢筋架组件,钢筋架组件稳定,吊装不容易变形,利于连续墙施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门式框架和底部连接件进行组装,组装成钢筋架组件;S2,铺设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应力钢绞线一端连接于所述门式框架顶部,另一端依次铺设在所述门式框架一侧、绕过底部连接件、铺设所述门式框架另一侧后,连接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从而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门式框架两侧;对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用锚具锁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端部;S3,将钢筋架组件吊入预先挖好的地下连续墙孔槽,定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构件,冠梁浇筑前将拆除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的锚具,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绑扎冠梁钢筋,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处安装泡沫穴模,浇筑冠梁混凝土,后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封锚。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门式框架包括上横梁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梁的两根钢柱,所述底部连接件为螺旋箍筋。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安装有若干个保护层垫架,所述保护层垫架内安装有多根水平分布钢筋,所述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钢柱上。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布置有多根竖向钢筋。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架组件内设置有桁架钢筋,所述桁架钢筋与所述竖向钢筋焊接固定。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铺设所述钢筋架组件一侧的保护层垫架和水平分布钢筋,将所述水平分布钢筋与两侧所述钢柱进行焊接,将所述保护层垫架和相应所述水平分布钢筋焊接,捆扎各所述竖向钢筋,将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所述门式框架一侧,安装所述桁架钢筋,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绕过螺旋箍筋后铺设在门式框架另一侧;铺设所述钢筋架组件另一侧的竖向钢筋并将其与所述桁架钢筋焊接,并将所述钢筋架组件改该侧的水平分布钢筋和保护层垫架进行铺设及焊接。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在预应力钢绞线折弯过程中,螺旋箍筋安装有若干根支承钢筋,预应力钢绞线在螺旋箍筋处弯成半圆形折弯,半圆形折弯与相应所述支承钢筋进行绑扎。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架组件的每个侧面上,所述竖向钢筋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交错布置。在可选或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3后,用微膨胀混凝土对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端进行封闭,形成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钢筋架组件两侧,钢筋架组件在吊装过程中不容易变形,放入地下连续墙孔槽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从而形成混凝土构件。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预应力钢绞线沿墙厚对称布置,底部绕过底部连接件,再对预应力钢绞线拉紧固定后可以使钢筋架组件不易变形,且预应力钢绞线的绕线方式容易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未出示混凝土构件;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出示了混凝土构件;图5是图4中C-C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钢筋架组件和桁架钢筋的安装示意图;图7是图6中D-D向的剖视图;图8是图6中E-E向的剖视图;图9是图8中F圈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图9,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门式框架20和底部连接件23进行组装,组装成钢筋架组件。具体的,门式框架20包括上横梁22以及分别连接在上横梁22的两根钢柱21,底部连接件23为螺旋箍筋,本实施例中,钢柱21优选H型钢,上横梁22采用双工字钢形式,如图3所示。另外,底部连接件23安装有若干根支承钢筋45,如图2所示,支承钢筋45安装在螺旋箍筋内部。S2,铺设多根预应力钢绞线31。具体是,将预应力钢绞线31一端连接于门式框架20顶部,另一端依次铺设在门式框架20一侧、绕过底部连接件23、铺设门式框架20另一侧后,连接在门式框架20顶部,从而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31铺设在门式框架20两侧,对各预应力钢绞线31进行预应力张拉,并用锚具33锁紧预应力钢绞线31两端端部。本实施例中,锚具33采用夹片式单孔锚具。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安装有若干个保护层垫架44,保护层垫架44内安装有多根水平分布钢筋42,水平分布钢筋42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钢柱21上。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布置有多根竖向钢筋41。其中,钢筋架组件的每个侧面上,竖向钢筋41与预应力钢绞线31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将门式框架和底部连接件进行组装,组装成钢筋架组件;/nS2,铺设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应力钢绞线一端连接于所述门式框架顶部,另一端依次铺设在所述门式框架一侧、绕过底部连接件、铺设所述门式框架另一侧后,连接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从而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门式框架两侧,对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用锚具锁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端部;/nS3,将钢筋架组件吊入预先挖好的地下连续墙孔槽,定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构件,冠梁浇筑前将拆除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的锚具,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绑扎冠梁钢筋,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处安装泡沫穴模,浇筑冠梁混凝土,后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封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门式框架和底部连接件进行组装,组装成钢筋架组件;
S2,铺设多根预应力钢绞线,将预应力钢绞线一端连接于所述门式框架顶部,另一端依次铺设在所述门式框架一侧、绕过底部连接件、铺设所述门式框架另一侧后,连接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从而将多根预应力钢绞线铺设在门式框架两侧,对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用锚具锁紧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端部;
S3,将钢筋架组件吊入预先挖好的地下连续墙孔槽,定位后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形成混凝土构件,冠梁浇筑前将拆除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两端的锚具,在所述门式框架顶部绑扎冠梁钢筋,在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端部处安装泡沫穴模,浇筑冠梁混凝土,后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并对所述预应力钢绞线进行封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式框架包括上横梁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上横梁的两根钢柱,所述底部连接件为螺旋箍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安装有若干个保护层垫架,所述保护层垫架内安装有多根水平分布钢筋,所述水平分布钢筋端部分别固定在两根所述钢柱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直线布置无粘结预应力预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架组件两个侧面均布置有多根竖向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觉龙再明朱劲锋陈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