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冶金应用设备领域,涉及高炉,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动力端设置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转动设置在第一延伸臂上,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抵压油缸,所述抵压油缸的动力端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远离抵压油缸的一侧涂覆有炮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抵压板使其堵在出铁的位置处,同时,通过抵压板上炮泥,配合气压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向出铁口处的缝隙进行渗透,进而完成对铁水的封堵,避免漏铁现象的发生,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
本技术属于冶金应用设备领域,涉及高炉,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高炉冶炼产生的渣铁,均是从高炉铁口排出,从而实现高炉连续生产的目的。高炉铁口漏铁,是指未到出铁时间,也没有开铁口,铁水自动流出的现象。这种事故多在渣铁连续排不净,打泥压力低,铁口连续过浅时发生。尤其出铁准备工作尚未做好时对生产危害极大,铁水会流到地上或流入下渣沟。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出现漏铁现象,普遍的高炉操作者在检查完设备状态及操作是否存在异常后,均是优先考虑更换堵口使用的炮泥,从而改善铁口漏现象。更换炮泥改善铁口漏铁现象的周期长,最快需要3炉次以上时间,且高炉现场并不能完全保证有质量更好的炮泥来应对铁口漏铁现象,甚至于更换炮泥后铁口仍然出现漏铁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的高炉炉前出铁口漏铁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有效避免出铁口漏铁的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动力端设置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转动设置在第一延伸臂上,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抵压油缸,所述抵压油缸的动力端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远离抵压油缸的一侧涂覆有炮泥。作为优选,所述抵压板包括与抵压油缸连接的板体以及设置在板体远离放置管,所述炮泥设置在放置管内,所述放置管的底部设置有抵压孔,所述抵压孔与气泵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延伸臂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平台上方的固定座以及设置在固定座上的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上设置有旋转油缸,所述旋转油缸的动力端与第二延伸臂铰接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油缸的动力端与第二延伸臂远离抵压油缸的一端铰接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提供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利用抵压板使其堵在出铁的位置处,同时,通过抵压板上炮泥,配合气压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向出铁口处的缝隙进行渗透,进而完成对铁水的封堵,避免漏铁现象的发生,同时,本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各图中,1、底座;2、旋转平台;3、第一延伸臂;4、第二延伸臂;5、抵压油缸;6、抵压板;61、板体;62、放置管;63、抵压孔;7、固定座;71、延伸杆;72、旋转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辅助炮泥的装置,使其更为更为稳定的达到密封出铁口的目的,为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在底座1上的旋转平台2,旋转平台2就是现有机械手或者开铁口机上常用的旋转平台2,在旋转平台2的动力端设置有第一延伸臂3,所述第一延伸臂3远离旋转平台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臂4,第二延伸臂4转动设置在第一延伸臂3上,这样,旋转平台2、第一延伸臂3和第二延伸臂4就构成了现有常见的机械手的结构,这样设置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出铁口处在安全操作规范中,不允许人的出现,同时,本装置的设置,后期会影响到开铁口机的使用,为此,使其可以设置在远处,在不使用的时候,利用旋转转动,使其脱离。考虑到漏铁的主要原因就是出铁口的炮泥产生一定的缝隙且压力不够,为此,在第二延伸臂4上设置有抵压油缸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延伸臂4呈中空设置,抵压油缸5设置在第二延伸臂4内,在第二延伸臂4内套装有套管,抵压油缸5的动力端固定在套装上,这样,套管能够起到保护抵压油缸5的作用,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套管远离第二延伸臂4的一端设置有抵压板6,在抵压板6远离抵压油缸5的一侧涂覆有炮泥。通过这样的设置,利用抵压板6的设置,就能够使铁水不会流到地上或流入下渣沟,实现对出铁口的一个补充封堵,另外,设置炮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利用炮泥的耐热性以及粘塑性,使其能够更好的与出铁口接触,同时,避免被铁水损坏抵压板6。考虑到封堵的目的,只能解决铁水流到地上或流入下渣沟的问题,而无法解决铁水渗透到整个出铁口的炮泥内,进而影响后期出铁的转孔,为此,抵压板6包括与抵压油缸5连接的板体61以及设置在板体61远离放置管62,炮泥设置在放置管62内,放置管62的底部设置有抵压孔63,抵压孔63与气泵连通,这样,利用气压使少部分的炮泥可以向出铁口处的炮泥缝隙渗入,进而达到封堵缝隙的目的,从而阻止了铁水向缝隙内渗入的可能。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平台2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延伸臂4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旋转平台2上方的固定座7以及设置在固定座7上的延伸杆71,延伸杆71上设置有旋转油缸72,旋转油缸72的动力端与第二延伸臂4铰接设置,具体的说,旋转油缸72的动力端与第二延伸臂4远离抵压油缸5的一端铰接设置。这样,利用旋转油缸72的伸缩,实现第二延伸臂4相对于第一延伸臂3之间的转动,相对于电机的转动控制,其成本更低且更稳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动力端设置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转动设置在第一延伸臂上,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抵压油缸,所述抵压油缸的动力端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远离抵压油缸的一侧涂覆有炮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动力端设置有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延伸臂远离旋转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转动设置在第一延伸臂上,所述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抵压油缸,所述抵压油缸的动力端设置有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远离抵压油缸的一侧涂覆有炮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炉前出铁用防漏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板包括与抵压油缸连接的板体以及设置在板体远离放置管,所述炮泥设置在放置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进运,张贵余,石莹,
申请(专利权)人:马进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