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794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包括地拖架,所述地拖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传送部;两传送部之间设有铅锭顶升组件,所述铅锭顶升组件用于顶升铅锭跺,所述铅锭顶升组件沿地拖架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地拖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锭跺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在上料时处于顶升状态,当其上的铅锭被抓取完毕后,铅锭顶升组件下移,并驱动传送部将下一铅锭跺通过传送部送至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上方,以进行补充,从而实现铅锭的连续供料,形成流水线式的生产,进而提高铅锭冷切成粒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
技术介绍
铅蓄电池因其独有的蓄电量大、制造成本低等优点,仍然是现有运用较为广泛的蓄电池。铅酸蓄电池为用填满海绵状铅的铅基板栅作负极,填满二氧化铅的铅基板栅作正极,并用稀硫酸作电解质。在铅酸蓄电池的铅基板栅制作初期,均需要使用铅粉为原料。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一种工艺是将铅锭融化成铅液,再将铅液冷却成条状或粒状,并对上述条状的铅条进一步剪切成铅粒后,而后将铅粒在如球磨机内,使之相互摩擦成铅粉。以上工艺中,用于对铅锭进行融化所需要的能量较大,同时也会产生气体污染物;为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一种冷切割工艺,需要将铅锭送入冷切机进行切削加工。而现有的铅锭输送大都通过叉车或者夹持机构将铅锭送至冷切机的进料工位,难以实现流水线式的生产,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铅锭冷却机上料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能够实现铅锭的连续供料,进而提高铅锭冷切成粒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包括地拖架,所述地拖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传送部;两传送部之间设有铅锭顶升组件,所述铅锭顶升组件用于将铅锭跺顶离传送部,所述铅锭顶升组件沿地拖架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所述地拖架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锭跺的位置。本技术使用时,将地拖架的一端设在铅锭堆放工位,地拖架的另一端设在与冷切机配套的上料机构的抓料工位;先通过叉车或者其他工具将铅锭跺堆放在位于铅锭堆放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上,此时铅锭顶升组件位于顶升状态。堆放完成后,铅锭顶升组件下移将铅锭跺堆放在传送部上,然后通过设置在地拖架两侧的传送部运输铅锭跺,通过位置传感器监测铅锭跺的位置,当铅锭跺离开位于铅锭堆放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时,再进行下一铅锭跺的堆放,直到所有的铅锭顶升组件上方均堆放有铅锭跺为止。其中,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在上料时处于顶升状态,当其上的铅锭被抓取完毕后,铅锭顶升组件下移,并驱动传送部将下一铅锭跺通过传送部送至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上方,以进行补充,从而实现铅锭的连续供料,形成流水线式的生产,进而提高铅锭冷切成粒的工作效率。进一步的,所述地拖架进料端设置有限位桩,所述限位桩用于对堆码的铅锭跺进行限位,防止铅锭顶升组件下移时铅锭产生偏移而影响铅锭的运输。进一步的,所述地拖架两侧设有地拖围栏,以对铅锭的运输进行防护。作为铅锭顶升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铅锭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板和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板上下移动;所述顶升机构由顶升液压缸驱动;所述铅锭顶升组件还包括顶升底板,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所述第一顶升杆一端与顶升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杆另一端可与顶升底板相对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杆一端与顶升底板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升杆另一端可与顶升板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顶升杆中部和第二顶升杆中部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杆和第二顶升杆移动端位于顶升板同一侧。优选的,所述顶升机构设置有两组,以确保顶升板运行的平稳性,防止铅锭跺在顶升时倾斜。优选的,所述铅锭顶升组件设置有五个,以进一步提高地拖的供料效率。优选的,所述传送部为两条并列的传送链,以确保传送部的可靠性。优选的,两所述传送部由同一运输电机驱动,以确保两传送部运动的同步性,防止铅锭跺在移动过程中倾斜和散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当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上的铅锭被抓取完毕后,铅锭顶升组件下移,并驱动传送部将下一铅锭跺通过传送部送至位于抓料工位的铅锭顶升组件上方,以进行补充,从而实现铅锭的连续供料,形成流水线式的生产,进而提高铅锭冷切成粒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地拖主体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铅锭顶升组件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面剖切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地拖架,2-传送部,3-铅锭顶升组件,4-限位桩,5-地拖围栏,6-顶升板,7-顶升液压缸,8-顶升底板,9-第一顶升杆,10-第二顶升杆,11-运输电机,12-滚轮,13-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包括地拖架1,所述地拖架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传送部2;为确保传送部2的可靠性,所述传送部2为两条并列的传送链;而为确保两传送部2运动的同步性,防止铅锭跺在移动过程中倾斜和散落,两所述传送部2由同一运输电机11驱动。本实例采用链条作为传送部2,传送力矩大、能够防止铅锭跺打滑,为防止传送链滑移,在地拖架1的两侧均设有料槽,用于容纳传送链和对传送链进行限位,当然传送部2也可以是滚筒传送组件、传送网带等。两传送部2之间设有铅锭顶升组件3,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用于顶升铅锭跺,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沿地拖架1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设置有五个,以对应位于地拖架1前端的上料工位、位于地拖架1中部的三个中间工位以及位于上料机构抓料段的抓料工位。所述地拖架1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锭跺的位置,所述位置传感器可以磁感应器、红外传感器等,本实施例采用光电传感器,以对铅锭是否运动到相应工位上方进行判断,为控制铅锭顶升组件3和传送部2的动作提供数据支撑。作为铅锭顶升组件3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包括顶升板6和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板6上下移动,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顶升机构可以是气压缸或液压缸、电机带动的丝杠机构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升机构由顶升液压缸7驱动,即顶升板6通过顶升液压缸7驱动上下移动。由于铅锭跺重量大,为确保铅锭顶升组件3顶升动作的稳定性,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还包括顶升底板8,所述顶升机构包括第一顶升杆9和第二顶升杆10;所述第一顶升杆9一端与顶升板6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杆9另一端顶靠在顶升底板8上端且可与顶升底板8相对移动;所述第二顶升杆10一端与顶升底板8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顶升杆10另一端顶靠在顶升板6上下端可与顶升板6相对移动;所述第一顶升杆9中部和第二顶升杆10中部铰接,所述第一顶升杆9和第二顶升杆10移动端位于顶升板6同一侧。其中,为减小第一顶升杆9移动端与顶升底板8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第二顶升杆10移动端与顶升板6之间的摩擦力,所述第一顶升杆9和第二顶升杆10的移动端均设有滚轮12,以将滑动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相应的,所述顶升板6和顶升底板8上设有与滚轮12适配的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包括地拖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拖架(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传送部(2);/n两传送部(2)之间设有铅锭顶升组件(3),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用于将铅锭跺顶离传送部(2),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沿地拖架(1)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n所述地拖架(1)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锭跺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包括地拖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拖架(1)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传送部(2);
两传送部(2)之间设有铅锭顶升组件(3),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用于将铅锭跺顶离传送部(2),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沿地拖架(1)长度方向至少设有两个;
所述地拖架(1)上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铅锭跺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拖架(1)进料端设置有限位桩(4),所述限位桩(4)用于对堆码的铅锭跺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拖架(1)两侧设有地拖围栏(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锭顶升组件(3)包括顶升板(6)和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顶升板(6)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运输铅锭的地拖,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机构由顶升液压缸(7)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斌陈学安杨雄任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凯仕腾机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