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向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65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所述自动转向装置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电机安装孔;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孔;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所述转向电机相连;转向从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转向主动轮传动配合;调节隔套,所述调节隔套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具有装配精度要求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转向装置和具有其的电动摩托车
本技术涉及电动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和具有所述自动转向装置的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诸如电动摩托车等车辆,为实现自动行走转向功能,通常设有自动转向装置,自动转向装置采用减速电机结合齿轮传动的方式,但在实际生产装配过程中,如焊接精度达不到要求,经常容易出现齿轮无法按预定设计啮合,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转向装置,该自动转向装置具有装配精度要求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自动转向装置的电动摩托车。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转向装置,所述自动转向装置包括: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电机安装孔;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孔;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所述转向电机相连;转向从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转向主动轮传动配合;调节隔套,所述调节隔套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具有装配精度要求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贴合,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贴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调节隔套包括: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连接于所述调节环且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外,所述支撑环支撑于所述电机支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调节隔套具有沿其周向将所述调节隔套断开的开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电机支架包括:第一环臂和第二环臂,所述第一环臂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环臂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环臂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环臂的另一端断开设置且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所述第一环臂和所述第二环臂之间形成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第一环臂和所述第二环臂夹持所述转向电机的夹紧力由所述螺纹紧固件调节。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均为齿轮,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通过啮合而传动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均为带轮,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而传动配合。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均为链轮,所述转向主动轮和所述转向从动轮通过传动链而传动配合。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摩托车,所述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车把前叉组件,所述车把前叉组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车架;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所述电机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所述转向从动轮连接于所述车把前叉组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通过利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具有装配精度要求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动摩托车1、自动转向装置30、车架10、车把前叉组件20、电机支架310、电机安装孔311、第一环臂312、第二环臂313、螺纹紧固件314、转向电机320、转向主动轮330、转向从动轮340、调节隔套350、调节环351、支撑环352、开口3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1。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1包括车架10、车把前叉组件20和自动转向装置30。首先参考图1和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3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30包括电机支架310、转向电机320、转向主动轮330、转向从动轮340和调节隔套350。电机支架310具有电机安装孔311,转向电机320安装于电机安装孔311。转向主动轮330与转向电机320相连,转向从动轮340与转向主动轮330传动配合,即两者能够进行动力的传递。调节隔套350套设于转向电机320且装配于电机安装孔311,调节隔套35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调节隔套350通过转动以调节转向主动轮330和转向从动轮340的中心距。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动摩托车1,车把前叉组件20可转动地安装于车架10。电机支架310安装于车架10,转向从动轮340连接于车把前叉组件20。具体而言,转向电机320的输出轴可以通过平键和顶丝与转向主动轮330配合,转向从动轮340可以通过平键或焊接与车把前叉组件20配合,调节隔套350装配于电机安装孔311,转向电机320装入调节隔套350,即调节隔套350位于转向电机320和电机安装孔311的内壁之间,调节隔套350的外周面的中心和调节隔套350的内周面的中心错开设置,例如,偏心距可以为H,当需要调整转向主动轮330和转向从动轮340的中心距时,可以通过旋转调节隔套350在0~H范围内无级调整转向主动轮330和转向从动轮340中心距的数值,从而保证转向主动轮330和转向从动轮340能够稳定传动配合。当电动摩托车1进行自动转向控制时,电动摩托车1的中控装置控制转向电机320运行,转向电机320通过转向主动轮330和转向从动轮340驱动车把前叉组件20转动,从而实现自动转向。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转向装置30,通过在转向电机320和电机安装孔3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电机安装孔;/n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孔;/n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所述转向电机相连;/n转向从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转向主动轮传动配合;/n调节隔套,所述调节隔套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具有电机安装孔;
转向电机,所述转向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安装孔;
转向主动轮,所述转向主动轮与所述转向电机相连;
转向从动轮,所述转向从动轮与所述转向主动轮传动配合;
调节隔套,所述调节隔套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与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贴合,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与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的外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内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所述电机安装孔的内周面和所述调节隔套的外周面为彼此适配的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包括:
调节环,所述调节环套设于所述转向电机且装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所述调节环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偏心设置;
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连接于所述调节环且位于所述电机安装孔外,所述支撑环支撑于所述电机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隔套具有沿其周向将所述调节隔套断开的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玉斌韦永存石林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