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其包括设于车内的固定杆组和安装于固定杆组上的扶手杆组,固定杆组上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上开口中设有定位结构,扶手杆组包括扶杆、上插接杆及下插接杆,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分别转动地插设于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并通过定位结构对上插接杆进行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扶手杆组可以相对连接座进行转动,并通过定位结构对扶手杆组进行定位,使得扶手不仅可以打开以方便乘坐轮椅者的使用,而且在无需使用时可以收起,非常便捷,不会造成空间浪费,增加了乘客的站立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
技术介绍
很多车辆上(客车、公交车等)都设有轮椅区,并在轮椅区安装有方便乘坐轮椅者把握的扶手,现有车辆中供乘坐轮椅者使用的扶手大多是直接固定安装在车内的固定杆或车身上,通过这种方式安装的扶手无法收起,不仅会阻挡轮椅进入轮椅区,非常不便于轮椅进入或离开轮椅区,而且不需使用扶手时,无法收起的扶手造成空间浪费,减少了乘客的站立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包括设于车内的固定杆组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杆组上的扶手杆组,所述固定杆组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中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扶手杆组包括扶杆、上插接杆及下插接杆,所述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分别转动地插设于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对上插接杆进行定位。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卡口,所述定位卡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所述连接座的上开口处,所述连接座的上端设有包围所述定位卡口的上限位环,所述上插接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定位卡块,所述定位卡块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卡口相卡配。优选地,所述定位卡口的形状呈类V字形,所述定位卡块的形状与定位卡口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定位卡口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所述下插接杆包括下座体和连接体,所述下座体固设于扶杆的端部,所述连接体可拆卸地安装于下座体上,所述连接体插入下开口中,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与连接座的下端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止挡所述连接体。优选地,所述连接体包括连接部和插接部,所述下座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部通过穿设于安装孔上的螺丝固定于所述下座体上,所述连接部向其一侧延伸形成所述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相对连接部向其中部收缩,所述插接部插入下开口中,所述限位台阶用于止挡所述连接部。优选地,所述下座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凸沿,所述第一凸沿上设有定位口,所述连接部的底部设有第二凸沿,所述第二凸沿搭接于第一凸沿上,所述第二凸沿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口相卡配。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内设有一中空腔,所述中空腔与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相通,所述中空腔内固设有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下方设有活动的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设有弹簧。优选地,所述扶杆呈L形,其包括一组平行连接的L形连杆,所述L形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呈圆筒状,其外壁上设有侧板,所述连接座通过侧板安装于所述固定杆组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扶手杆组可以相对连接座进行转动,并通过定位结构对扶手杆组进行定位,使得扶手不仅可以打开以方便乘坐轮椅者的使用,而且在无需使用时可以收起,非常便捷,不会造成空间浪费,增加了乘客的站立面积。2、本技术在连接座内设有弹簧,扶手杆组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其插设于上开口和下开口中时更加稳定,避免扶手因车辆颠簸而影响使用,提高了扶手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隐藏固定杆组);图3为扶手杆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连接座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剖视图(隐藏固定杆组)。附图标记说明:固定杆组100;扶手杆组200、扶杆210、上插接杆220、定位卡块221、下插接杆230、下座体231、安装孔2311、第一凸沿2312、定位口2313、连接体232、连接部2321、插接部2322、第二凸沿2323、定位块2324、螺丝240;连接座300、上开口310、定位卡口311、上限位环312、下开口320、侧板330、下限位环340、限位台阶350、中空腔360、上连接板361、下连接板362;弹簧4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配合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包括设于车内的固定杆组100和安装于固定杆组100上的扶手杆组200,固定杆组100上安装有连接座300,连接座3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开口310和下开口320,上开口310中设有定位结构,连接座300呈圆筒状,其外壁上设有侧板330,连接座300通过侧板330安装于固定杆组100上。扶手杆组200包括扶杆210、上插接杆220及下插接杆230,扶杆210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插接杆220和下插接杆230,在本实施例中,扶杆210呈L形,其包括一组平行连接的L形连杆,L形连杆的端部分别设有上插接杆220和下插接杆230。上插接杆220和下插接杆230分别转动地插设于上开口310和下开口320中,并通过定位结构对上插接杆220进行定位。配合图2至图5所示,定位结构为定位卡口311,定位卡口311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设于连接座300的上开口310处,连接座300的上端设有包围定位卡口311的上限位环312,上插接杆220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定位卡块221,定位卡块221与其中一个定位卡口311相卡配。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卡口311的形状呈类V字形,定位卡块221的形状与定位卡口311的形状相适应,定位卡口311的数量为两个。下插接杆230包括下座体231和连接体232,下座体231固设于扶杆210的端部,连接体232可拆卸地安装于下座体231上,连接体232插入下开口320中,下座体231和连接体232这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非常便于下插接杆230装入下开口320中。连接座300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下限位环340,下限位环340与连接座300的下端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350,限位台阶350用于止挡连接体232。连接体232包括连接部2321和插接部2322,下座体231上设有安装孔2311,连接部2321通过穿设于安装孔2311上的螺丝240固定于下座体231上,连接部2321向其一侧延伸形成插接部2322,插接部2322相对连接部2321向其中部收缩,插接部2322插入下开口320中,限位台阶350用于止挡连接部2321。下座体231的顶部设有第一凸沿2312,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包括设于车内的固定杆组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杆组上的扶手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组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中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扶手杆组包括扶杆、上插接杆及下插接杆,所述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分别转动地插设于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对上插接杆进行定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包括设于车内的固定杆组和安装于所述固定杆组上的扶手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组上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上开口和下开口,所述上开口中设有定位结构,所述扶手杆组包括扶杆、上插接杆及下插接杆,所述扶杆的两端分别设有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所述上插接杆和下插接杆分别转动地插设于所述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并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对上插接杆进行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定位卡口,所述定位卡口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其设于所述连接座的上开口处,所述连接座的上端设有包围所述定位卡口的上限位环,所述上插接杆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定位卡块,所述定位卡块与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卡口相卡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口的形状呈类V字形,所述定位卡块的形状与定位卡口的形状相适应,所述定位卡口的数量为两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捷式车用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插接杆包括下座体和连接体,所述下座体固设于扶杆的端部,所述连接体可拆卸地安装于下座体上,所述连接体插入下开口中,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延伸形成有下限位环,所述下限位环与连接座的下端之间形成一限位台阶,所述限位台阶用于止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勋,赵雁云,朱亚康,卢凌焰,黄梅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丰泰国际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