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和充电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584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和充电桩系统,其中柔性充电堆包括机柜本体和分别与机柜本体铰接的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右后门,机柜本体中的腔体结构包括分别对应左前门的左前腔、对应右前门的右前腔、对应左后门的左后腔和对应右后门的右后腔,右前腔和右后腔内又分为多个安装区。通过上述方式,使得打开每一个柜门就可以直接安装和维护对应腔中安装的电气器件,便捷、高效;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腔体结构空间,因此体积小,可节约占地空间;此外通过将强电器件与弱电器件分隔放置,可有效防止电池干扰。并且该柔性充电堆还能够充分调度整机功率,既能满足多车同时充电,又能满足车辆快速充电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和充电桩系统
本技术涉及充电装置
,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以及包含该柔性充电堆的充电桩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发展尤为迅猛。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用户对充电实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充电设施包括了充电桩和充电站,目前,物流车以及公交车主要是在充电场站充电。市场上已有的直流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充电速度慢,价格高,占地空间大以及充电设备利用不充分。伴随着电动物流车,电动公交车的大量投入,更多的直流充电场站需要建设,而这些问题都将限制电动车的发展,如果能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将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快捷的服务,电动汽车的普及也会随之提高,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和充电桩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直流充电桩体积大、充电速度慢、以及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包括柜体本体、安装于所述柜体本体内部的充电模块单元、与所述柜体本体铰接的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右后门,所述机柜本体包括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与所述左前门对应设置的左前腔、与所述右前门对应设置的右前腔、与所述左后门对应设置的左后腔、与所述右后门对应设置的右后腔;所述左前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第一开关电源单元、MNU控制板、继电器扩展板单元、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负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电源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关电源,所述继电器扩展板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继电器扩展板,所述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负极直流接触器,所述负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负极直流接触器和8个负极输出铜排;所述右前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前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前腔区,所述第二右前腔区安装有塑壳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左后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照明灯、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正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正极直流接触器,所述正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正极直流接触器、8个正极输出铜排和8个熔断器;所述右后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后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后腔区,所述第二右后腔区安装有交流接触器和分流铜排;所述第一右前腔区和所述第一右后腔区连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模块单元的连通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八路包括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所述充电模块单元包括A充电模块组、B充电模块组、C充电模块组、D充电模块组、E充电模块组、F充电模块组、G充电模块组、H充电模块组、I充电模块组,所述A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C路、所述E路、所述G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B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B路、所述D路、所述F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C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C路、所述A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D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D路、所述B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E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E路、所述A路、所述F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F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F路、所述B路、所述G路、所述E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G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G路、所述H路、所述A路、所述F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H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H路、所述G路、所述B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I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充电模块组、所述B充电模块组、所述C充电模块组、所述D充电模块组中均分别包含3个充电模块,所述E充电模块组、所述F充电模块组、所述G充电模块组、所述H充电模块组中均分别包含2个充电模块,所述I充电模块组中包含充电模块PW21、充电模块PW22、充电模块PW23和充电模块PW24,所述充电模块PW21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充电模块PW22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充电模块PW23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充电模块PW24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个所述充电模块的额定输出功率为15kW。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腔还安装有维护模块,所述维护模块设于所述MNU控制板的右侧,所述维护模块包括自左向右设置的三脚插座、若干个导轨端子和电磁继电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腔的左侧安装有四块继电器转接板,所述四块继电器转接板位于所述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的后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腔的左侧还安装有第二开关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电源位于所述四块继电器转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开关电源的规格型号为350W/24V,所述第一开关电源的规格型号为150W/24V。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腔的右侧自上而下安装有温湿传感器、三相交流电表和断路保护模块,所述温湿传感器、所述三相交流电表和所述断路保护模块均位于所述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所述负极功率分配单元的后面;所述断路保护模块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微形断路器、交流防雷器、漏电断路器和第二微形断路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前腔、所述右前腔、所述左后腔、所述右后腔中均安装有门禁开关,各个所述门禁开关在对应的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断开电路。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系统,该充电桩系统包含上述的柔性充电堆、以及设于该柔性充电堆上的八把充电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腔体结构空间分拆合理,整体布局美观、层次分明,打开每一个柜门就可以直接安装和维护对应腔中安装的电气器件,便捷、高效;同时由于充分利用了腔体结构空间,因此体积小,可节约占地空间;此外通过将强电器件与弱电器件分隔放置,可有效防止电池干扰。并且本技术提供的柔性充电堆还能够充分调度整机功率,既能满足多车同时充电,又能满足车辆快速充电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左前腔和右前腔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的左后腔和右后腔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图3是图1沿A-A′向的剖视图;图4是图1沿B-B′向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可分八路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本体、安装于所述柜体本体内部的充电模块单元、与所述柜体本体铰接的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右后门,所述柜体本体包括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与所述左前门对应设置的左前腔、与所述右前门对应设置的右前腔、与所述左后门对应设置的左后腔、与所述右后门对应设置的右后腔;/n所述左前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第一开关电源单元、MNU控制板、继电器扩展板单元、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负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电源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关电源,所述继电器扩展板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继电器扩展板,所述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负极直流接触器,所述负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负极直流接触器和8个负极输出铜排;所述右前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前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前腔区,所述第二右前腔区安装有塑壳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n所述左后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照明灯、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正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正极直流接触器,所述正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正极直流接触器、8个正极输出铜排和8个熔断器;所述右后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后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后腔区,所述第二右后腔区安装有交流接触器和分流铜排;所述第一右前腔区和所述第一右后腔区连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模块单元的连通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分八路输出的柔性充电堆,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本体、安装于所述柜体本体内部的充电模块单元、与所述柜体本体铰接的左前门、右前门、左后门、右后门,所述柜体本体包括腔体结构,所述腔体结构包括:与所述左前门对应设置的左前腔、与所述右前门对应设置的右前腔、与所述左后门对应设置的左后腔、与所述右后门对应设置的右后腔;
所述左前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第一开关电源单元、MNU控制板、继电器扩展板单元、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负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电源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第一开关电源,所述继电器扩展板单元包含自左向右设置的两个继电器扩展板,所述负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负极直流接触器,所述负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负极直流接触器和8个负极输出铜排;所述右前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前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前腔区,所述第二右前腔区安装有塑壳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
所述左后腔自上而下安装有照明灯、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和正极功率分配单元,所述正极游离模块调度单元包括32个游离模块调度正极直流接触器,所述正极功率分配单元包括9个功率分配正极直流接触器、8个正极输出铜排和8个熔断器;所述右后腔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右后腔区和位于下部的第二右后腔区,所述第二右后腔区安装有交流接触器和分流铜排;所述第一右前腔区和所述第一右后腔区连通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模块单元的连通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充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路包括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所述充电模块单元包括A充电模块组、B充电模块组、C充电模块组、D充电模块组、E充电模块组、F充电模块组、G充电模块组、H充电模块组、I充电模块组,
所述A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C路、所述E路、所述G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B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B路、所述D路、所述F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C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C路、所述A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D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D路、所述B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E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E路、所述A路、所述F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F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F路、所述B路、所述G路、所述E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G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G路、所述H路、所述A路、所述F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H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H路、所述G路、所述B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所述I充电模块组的功率通过所述A路、所述B路、所述C路、所述D路、所述E路、所述F路、所述G路、所述H路中的任意一路或多路输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周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