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模具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42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具组,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布置的底模,各底模上部为敞口且纵向形成有依次交替排列的粗模腔段和细模腔段,细模腔段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细桩段;以及若干沿纵向间隔排列的顶模,各顶模可活动地横向架设于两个以上底模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粗模腔段共同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粗桩段;其中,当顶模横向罩盖在底模顶部时,顶模的成型腔与所述粗模腔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底模以及横向架设于两个以上底模顶部的顶模,使模具组可以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制造多根桩身四周均具有凹凸结构的变截面预制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组
本技术涉及预制桩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变截面预制桩的模具组。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一般情况之下是在工厂通过模具预制出来的圆桩或者是多边形桩,再将其运输到桩位所在的地点之上,该类预制桩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展现出荷载能力比较强、沉降变形比较小、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以及效率比较高等优点,因而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使用。现有混凝土预制桩通常是各横截面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的直桩,但是,由于比表面积小,这种预制桩普遍存在混凝土用量大,侧摩擦阻力小导致抗拔承载力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实心桩,此种桩桩身的横截面尺寸及形状沿桩长度而变化的桩,此种构造形式的桩与普通直身桩相比,具有较好的抗拔和承载性能,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青睐。生产变截面实心桩,需要对应的成型变截面实心桩的模具,该模具的长模腔沿长度方向形成至少一正多边形粗孔段和至少一正多边形细孔段,且所述正多边形粗孔段和所述正多边形细孔段相连通;其中,所述正多边形细孔段的孔壁开设有至少一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模具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模具于所述正多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布置的底模(10),各底模(10)上部为敞口且纵向形成有依次交替排列的粗模腔段(11)和细模腔段(12),细模腔段(12)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细桩段;以及/n若干沿纵向间隔排列的顶模(3),各顶模(3)可活动地横向架设于两个以上底模(10)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粗模腔段(11)共同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粗桩段;/n其中,当顶模(3)横向罩盖在底模(10)顶部时,顶模(3)的成型腔与所述粗模腔段(11)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以上沿横向依次排列布置的底模(10),各底模(10)上部为敞口且纵向形成有依次交替排列的粗模腔段(11)和细模腔段(12),细模腔段(12)用于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细桩段;以及
若干沿纵向间隔排列的顶模(3),各顶模(3)可活动地横向架设于两个以上底模(10)的顶部用于与所述粗模腔段(11)共同成型变截面预制桩的粗桩段;
其中,当顶模(3)横向罩盖在底模(10)顶部时,顶模(3)的成型腔与所述粗模腔段(1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包括外模(1)与若干内造型模(2),各所述内造型模(2)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外模(1)内以形成所述细模腔段(12);
在横向上和/或纵向上的所述顶模(3)相互连接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在横向上和/或纵向上相邻的两个顶模(3)之间通过连接杆(4)连接,连接杆(4)上设有连接孔,外模(1)的顶部开设有与连接孔对应的定位孔,连接杆(4)由紧固件连接固定于外模(1)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3)的成型腔外凸于粗模腔段(11),且内造型模(2)和顶模(3)在外模(1)的纵向上交替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3)的成型腔形成有拔模面(21),和/或所述内造型模(2)的成型腔形成有拔模面(21)。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顶模(3)的横向一端与横向最边侧的一外模(1)顶部铰接,顶模(3)的横向另一端与另一侧的外模(1)顶部可拆卸连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数量的顶模(3)上开设有混凝土布料口(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至少一对横向梁(5)和至少一对纵向梁(6)相互可拆卸连接围成的上方敞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