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桥移动装置及后桥组装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7025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后桥移动装置及后桥组装设备,该后桥组装设备包括后桥移动装置,后桥移动装置的X向组件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动件和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沿第一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驱动件;Y向组件包括沿Y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第二滑动件和用于驱动第二滑动件沿第二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二驱动件,Y向组件安装在第一滑动件上;Z向组件包括沿Z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滑动件和用于驱动第三滑动件沿第三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三驱动件,Z向组件安装在第二滑动件上;抓手组件安装在第三滑动件上、用于抓取后桥。该后桥移动装置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后桥的移动,从而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且移动效率高、安全隐患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桥移动装置及后桥组装设备
本技术涉及后桥组装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桥移动装置,该装置能够替代人工移动后桥。
技术介绍
后桥是传递车辆动力的重要部件。后桥包括位于中间的减速器组成和压装焊接在减速器组成两端的半轴套管。后桥组装过程中,先利用压装装置将半轴套管压装在减速器组成两端,然后再将压装好的后桥移动到焊接工位,利用焊接装置把半轴套管与减速器组成焊接在一起。目前,一般由人工将压装好的后桥搬运到KBK装置(悬挂在厂房梁架上用于运输物料的装置)的载货台上,由KBK装置将压装好的后桥移动到焊接工位附近,再由人工将压装好后桥搬运到焊接工位上。由于压装好的后桥的重量高达上百斤,所以上述后桥移动方式存在人工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等弊端,如何规避这些弊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后桥移动装置,所述后桥移动装置包括:X向组件,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第一滑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滑动的第一驱动件;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移动装置包括:/nX向组件(1),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11)、第一滑动件(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12)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nY向组件(2),包括沿Y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21)、第二滑动件(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22)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1)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Y向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件(12)上;/nZ向组件(3),包括沿Z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31)、第三滑动件(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动件(32)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1)滑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Z向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移动装置包括:
X向组件(1),包括沿X向延伸的第一直线导轨(11)、第一滑动件(1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12)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滑动的第一驱动件;
Y向组件(2),包括沿Y向延伸的第二直线导轨(21)、第二滑动件(2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动件(22)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1)滑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Y向组件(2)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动件(12)上;
Z向组件(3),包括沿Z向延伸的第三直线导轨(31)、第三滑动件(3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动件(32)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1)滑动的第三驱动件,所述Z向组件(3)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动件(22)上;
抓手组件(4),用于抓取后桥,所述抓手组件(4)安装在所述第三滑动件(32)上;
其中,X向、Y向、Z向两两垂直,X向和Y向为水平方向,Z向为竖直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3)以及相互啮合的齿轮(14)和齿条(15),所述齿轮(14)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3)的输出轴相连,所述齿条(15)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11)平行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23)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一丝杠(24)和第一螺母(25),所述第一丝杠(24)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3)的输出轴相连并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21)平行布置,所述第一螺母(25)与所述第二滑动件(22)相连;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第三伺服电机(33)以及相互配合的第二丝杠(34)和第二螺母(35),所述第二丝杠(34)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相连并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31)平行布置,所述第二螺母(35)与所述第三滑动件(3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桥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通过带传动结构与所述第二丝杠(34)相连,所述带传动结构包括主动带轮(36)、从动带轮(37)和绕设于两者的传动带(38),所述从动带轮(37)的直径大于所述主动带轮(36)的直径,所述主动带轮(36)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33)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从动带轮(37)与所述第二丝杠(34)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林劳淞廖海荣陆荣幸谭克京宋良辉曾艳雄李福送唐爱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