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自动稀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9956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溶液自动稀释系统,包括第一试剂容器和第二试剂容器,第二试剂容器通过输送管与抽液泵的进口相连通,抽液泵的出口通过排液管与配液容器相连通,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配液容器通过抽液管与抽液泵的进口相连通,抽液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排液管上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三接口与注液主管相连通,与注液主管连通的每个注液支管与一个分装容器相连通,每个注液支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一个抽液泵实现了试剂的自动添加,混合试剂的自动混匀和混匀试剂的自动分装,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操作简单,配液速度快且精度高,不仅可以用于浓缩液的稀释,还可以用于不同试剂的混合配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溶液自动稀释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合试剂的配制,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配制混合试剂的溶液自动稀释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生化检测领域,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混合试剂,即将至少两种试剂混合在一起的混合试剂。传统的混合试剂配制方法是人工配制,即人工手动将溶液A、溶液B、溶液C等按一定的配比添加到配液容器中,晃动或搅拌混匀。然而,随着体外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体外诊断设备检测量也越来越大,自动化体外诊断设备越来越受市场青睐。体外诊断设备在运行中通常需要大量的清洗剂,清洗剂通常是将浓缩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得到或是两种以上试剂的混合液,传统的人工配制效率低且配比精度不高,远远不能满足自动化体外诊断设备的工作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检测时多利用定量泵进行配液,配液时利用一台定量泵交替添加纯化水(或其它稀释剂)和浓缩液,或者利用两台定量泵分别添加浓缩液。与人工配液方法相比,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液精度和效率,但是定量泵价格昂贵,成本较高;在配液时浓缩液(如BF洗液)易结晶导致定量泵堵塞;同时该方法无需将纯化水和浓缩液混匀混合,影响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液速度快、配液精度高的溶液自动稀释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溶液自动稀释系统,包括第一试剂容器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每个所述第二试剂容器通过输送管与抽液泵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泵的出口通过排液管与配液容器相连通,所述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配液容器通过抽液管与抽液泵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的第三接口与注液主管相连通,与注液主管连通的每个注液支管与一个分装容器相连通,每个注液支管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其中,抽液泵将第二试剂容器内的试剂抽送至配液容器内形成自动上液系统;抽液泵将配液容器内的试剂经排液管后落入配液容器内,形成循环混匀回路;抽液泵将配液容器内的混匀试剂经排液管、注液主管和注液支管注入每个所述分装容器内,形成自动注液系统。所述排液管的出口端延伸至所述配液容器的上部,而所述抽液管的进口端延伸至配液容器底部。所述配液容器的下方设置有第一重量传感器,每个所述分装容器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重量传感器。所述第一试剂容器通过带有第四电磁阀的连接管与所述抽液泵的进口连通。本技术优点在于使用一个抽液泵实现了试剂的自动添加、自动混匀和混匀试剂的自动分装,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操作简单,配液速度快且精度高,不仅可以用于浓缩液的稀释,还可以用于不同试剂之间的混合配液。具体如下:1)、本技术利用一个抽液泵实现了自动上液、混匀和注液,结构简单、巧妙,成本低,对抽液泵要求低;同时本技术利用第一重量传感器反馈的信号精确控制原料试剂的重量比,配比精度高;利用第二重量传感器反馈的信号自动分装混匀试剂,无需人工辅助操作,减少污染。2)、本技术在混匀时,抽液管的进口端延伸至配液容器的底部,而排液管的出口端延伸至与抽液管相对侧的配液容器上部,在混匀过程中抽液管在配液容器一侧底部一直吸液,而经排液管悬空下落在配液容器的另一侧,确保混匀效果;同时本技术可定期对混合后的混匀试剂再次自动混匀,防止结晶性的混匀试剂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出现结晶。3)、本技术的自动上液系统、循环混匀回路和自动注液系统共用一个抽水泵,三条管路可以随意切换,非结晶性原料试剂在上液时可对抽液泵进行清洗,避免结晶性原料试剂堵塞抽液泵的泵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的自动混匀流程图。图4是本技术的自动注液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体外诊断设备检测时用到的BF浓缩液的稀释为例,对本技术做出更加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溶液自动稀释系统,包括用于盛装BF浓缩液的第一试剂容器1.1和用于盛装纯化水(即稀释剂)的第二试剂容器1.2(可以是试剂瓶或试剂桶,也可以是纯化水制水机;当然,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稀释剂,第二试剂容器对应为两个或多个),第二试剂容器1.2通过输送管2与抽液泵3的进口连通,抽液泵3的出口通过排液管4与底部放置有第一重量传感器11的配液容器5相连通,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配液容器5通过抽液管7与抽液泵3的进口相连通,抽液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排液管4上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8,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另一接口与注液主管9.1相连通,注液主管9.1的每个注液支管9.2与一个底部设置有第二重量传感器12的分装容器10相连通,每个注液支管9.2上设置有由控制系统控制的第三电磁阀6.3;排液管4的出口端延伸至配液容器5的上部,而抽液管7的进口端延伸至配液容器5底部,使纯化水和浓缩液低出高落,保证混合均匀;其中,抽液泵3将第二试剂容器1.2内的纯化水抽送至配液容器5内形成自动上液系统;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内的试剂经排液管4后落入配液容器5内,形成循环混匀回路;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内的混匀试剂经排液管4、注液主管9.1和注液支管9.2注入每个所述分装容器10内,形成自动注液系统。如图2所示,第一重量传感器11和多个第二重量传感器12均与控制系统(可以是体外诊断设备的PLC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用于接收第一重量传感器11和第二重量传感器12的检测到的重量信号,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2、第三电磁、两位三通电磁阀8和抽液泵3电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2和第三电磁的通断情况,还用于控制抽液泵3的启停,以及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工作状态,进而实现稀释剂的自动上液、自动混匀和自动分装。工作时,用户手动将第一试剂容器1.1中的BF浓缩液倒入配液容器5内,第一重量传感器11将检测的重量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抽液泵3按照设定的比例向配液容器5内添加纯化水;然后再利用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内的混合试剂经排液管4后再次流入配液容器5内;混合均匀后,利用抽液泵3将稀释混匀后的BF清洗液通过排液管4和注液主管9.1、注液支管9.2依次注入分装容器10内,完成BF清洗液的自动分注,具体包括以内容:第一步,当控制系统识别配液容器5为空瓶时,控制系统提醒用户将BF浓缩液倒入配液容器5内,然后控制系统向抽液泵3和第一电磁阀6.1发出指令,使自动上液系统处于通路,抽液泵3将纯化水按系统输送至配液容器5内,直至BF浓缩液与纯化水的重量比达到预定比例,关闭抽液泵3和第一电磁阀6.1,完成BF浓缩液和纯化水的上液作业;第二步,纯化水添加完毕后,控制系统向抽液泵3、第二电磁阀6.2和两位三通电磁阀8发出指令,使循环混匀回路处于通路,抽液泵3抽取配液容器5内的混合试剂,使混合试剂经排液管4和排液管4后再次落入至配液容器5内,混匀预定时间后,得到稀释混匀的BF清洗液,备用;当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溶液自动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剂容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1.2),每个所述第二试剂容器(1.2)通过输送管(2)与抽液泵(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泵(3)的出口通过排液管(4)与配液容器(5)相连通,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n配液容器(5)通过抽液管(7)与抽液泵(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所述排液管(4)上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8),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第三接口与注液主管(9.1)相连通,与注液主管(9.1)连通的每个注液支管(9.2)与一个分装容器(10)相连通,每个注液支管(9.2)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6.3);/n其中,抽液泵(3)将第二试剂容器(1.2)内的试剂抽送至配液容器(5)内形成自动上液系统;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内的混合试剂经排液管(4)后落入配液容器(5)内,形成循环混匀回路;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内的混匀试剂经排液管(4)、注液主管(9.1)和注液支管(9.2)注入每个所述分装容器(10)内,形成自动注液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自动稀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试剂容器(1.1)和至少一个第二试剂容器(1.2),每个所述第二试剂容器(1.2)通过输送管(2)与抽液泵(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泵(3)的出口通过排液管(4)与配液容器(5)相连通,所述输送管(2)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6.1);
配液容器(5)通过抽液管(7)与抽液泵(3)的进口相连通,所述抽液管(7)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6.2);所述排液管(4)上设置有两位三通电磁阀(8),所述两位三通电磁阀(8)的第三接口与注液主管(9.1)相连通,与注液主管(9.1)连通的每个注液支管(9.2)与一个分装容器(10)相连通,每个注液支管(9.2)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6.3);
其中,抽液泵(3)将第二试剂容器(1.2)内的试剂抽送至配液容器(5)内形成自动上液系统;抽液泵(3)将配液容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随营和发展李营刘耀基侯剑平楚武斌王超刘聪
申请(专利权)人: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