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89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属于煤气脱硫领域。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包括池体、曝气单元、旋流分离单元和杂质容留室。曝气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腔的底部。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具有切向进口、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切向进口设有伸出所述池体外的清液进管,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池体的内腔连通。杂质容留室设于所述池体内,与所述底流口连通,所述杂质容留室设有与所述池体外部连通的排渣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旋流分离单元能够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杂质,并且可以通过曝气单元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油质,能够快速的处理大量的清液,提高清液的处理效率,而且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能够避免泄露,防止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气脱硫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在炼焦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硫化氢会引起设备腐蚀和催化剂中毒,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和产品质量下降,如不经处理排放到大气中,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现在的焦化厂中均设有用于脱除硫化氢的脱硫工段。在脱硫工段中,一般采用脱硫液吸收煤气中的硫化氢,然后从脱硫液中提取硫泡沫,最后将硫泡沫送入熔硫釜中通过清液提取硫单质。然而,在脱硫液吸收煤气的过程中,煤气中的焦油等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也会进入脱硫液中,进而混入到熔硫釜的清液中。若不去除熔硫釜清液中的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跟随清液进入熔硫釜中后,在釜内高温下,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会和硫磺发生反应,形成粘性物质,最终黏在熔硫釜壁上,影响熔硫釜的运行,降低熔硫效率,因此需要及时的去除熔硫釜清液中的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以免影响熔硫釜的运行。但是,若采用一般的沉淀方式来去除熔硫釜清液中的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由于沉淀时间较长,难以快速的处理大量的清液,会影响熔硫釜的熔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采用沉淀的方式去除熔硫釜清液中的油类物质和颗粒物杂质,难以快速的处理大量清液,影响熔硫釜的熔硫效率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包括:池体;曝气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腔的底部;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具有切向进口、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切向进口设有伸出所述池体外的清液进管,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池体的内腔连通;以及杂质容留室,设于所述池体内,与所述底流口连通,所述杂质容留室设有与所述池体外部连通的排渣管。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设有用于冲洗所述杂质容留室内残留杂质的反冲管。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反冲管设于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腔的底面上,且所述反冲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腔的底面平行。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还设有与所述排渣管连通的污泥泵。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杂质容留室包括折板,所述折板与所述池体的池底和侧壁包围形成所述杂质容留室。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溢流口位于所述旋流分离单元的顶部,所述溢流口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旋流分离单元的水平范围外。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杂质容留室设于所述池体的底部,所述杂质容留室支撑于所述旋流分离单元的下方。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旋流分离单元与所述池体的侧壁之间连接有连接板。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连接板具有沿竖直方向排列的多个。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旋流分离单元为旋流分离器,和/或所述曝气单元为曝气管。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熔硫釜的清液从清液进管进入旋流分离单元,旋流分离单元分离出的杂质从底流口流到杂质容留室中暂存,杂质容留室中的杂质积存到一定量后可以从排渣管排出,旋流分离单元分离出的去除杂质的清液从溢流口溢流到池体的内腔中,曝气单元在池体的底部进行曝气,通过气浮法除油,使池体内清液中的油质上浮形成油层,然后将池体中的清液和油层分别抽出回收,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旋流分离单元能够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杂质,并且可以通过曝气单元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油质,能够快速的处理大量的清液,提高清液的处理效率,而且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能够避免泄露,防止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的剖视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池体;2-曝气单元;3-旋流分离单元;31-清液进管;32-底流口;33-导管;34-连接板;4-杂质容留室;41-排渣管;42-反冲管;43-喷射孔;44-折板;5-污泥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进行说明。一种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包括:池体1、曝气单元2、旋流分离单元3和杂质容留室4。曝气单元2设于池体1内腔的底部。旋流分离单元3设于池体1内,具有切向进口、溢流口和底流口32,切向进口设有伸出池体1外的清液进管31,溢流口与池体1的内腔连通。杂质容留室4设于池体1内,与底流口32连通,杂质容留室4设有与池体1外部连通的排渣管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熔硫釜的清液从清液进管31进入旋流分离单元3,旋流分离单元3分离出的杂质从底流口32流到杂质容留室4中暂存,杂质容留室4中的杂质积存到一定量后可以从排渣管41排出,旋流分离单元3分离出的去除杂质的清液从溢流口溢流到池体1的内腔中,曝气单元2在池体1的底部进行曝气,通过气浮法除油,使池体1内清液中的油质上浮形成油层,然后将池体1中的清液和油层分别抽出回收,本技术实施例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旋流分离单元3能够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杂质,并且可以通过曝气单元2快速的分离清液中的油质,能够快速的处理大量的清液,提高清液的处理效率,而且旋流分离单元3设于池体1内,能够避免泄露,防止污染。本实施例中,池体1和曝气单元2的设置形式可以参考一般的水处理中的曝气池的结构。具体地,曝气单元2可以采用曝气管,曝气管均匀的铺设在池体1的底部,从而能够在池体1内均匀的进行曝气。池体1内可以安装有漂浮式浮油收集装置。漂浮式浮油收集装置上连接有排油管,漂浮式浮油收集装置漂浮在池体1的液面上,使排油管的进油口使用保持在池体1的液面上,收集池体1内的浮油。具体地,漂浮式浮油收集装置可以是采用市售的产品。本实施例中,杂质容留室4设置在池体1内,杂质容留室4的内腔与池体1的内腔隔离。杂质容留室4连通有排渣管41,排渣管41的一端延伸至池体1外。杂质容留室4可以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透气孔,以平衡杂质容留室4内和外部的气压。本实施例中,清液从切向进口进入旋流分离单元3中,在旋流分离单元3中形成旋流,较重的杂质下沉从下部的底流口32排出,较轻的清液从上部的溢流口排出。旋流分离单元3的内部可以设有螺旋状引导板,便于形成旋流。具体地,旋流分离单元3可以采用市售的旋流分离器,也可以在市售的旋流分离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池体;/n曝气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腔的底部;/n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具有切向进口、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切向进口设有伸出所述池体外的清液进管,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池体的内腔连通;以及/n杂质容留室,设于所述池体内,与所述底流口连通,所述杂质容留室设有与所述池体外部连通的排渣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池体;
曝气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腔的底部;
旋流分离单元,设于所述池体内,具有切向进口、溢流口和底流口,所述切向进口设有伸出所述池体外的清液进管,所述溢流口与所述池体的内腔连通;以及
杂质容留室,设于所述池体内,与所述底流口连通,所述杂质容留室设有与所述池体外部连通的排渣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设有用于冲洗所述杂质容留室内残留杂质的反冲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管设于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腔的底面上,且所述反冲管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射孔,所述喷射孔的喷射方向与所述杂质容留室内腔的底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硫釜清液除杂装置还设有与所述排渣管连通的污泥泵。


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量苏俊岭赵全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络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