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831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包括导线、橡胶绝缘外皮、弹簧、挡针、电针仪、针灸针、金属针柄和尾孔,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一圈橡胶绝缘外皮,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一挡针,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针仪相连,所述弹簧内部设置有针灸针,所述针灸针的上半部设有金属针柄,所述金属针柄与弹簧相互接触,所述金属针柄的顶部设有尾孔,所述挡针穿过该尾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解决电针针头易损坏、不方便固定、可能导致触电或者短路的情况,而且使用方便、快捷、容易上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针灸电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新型针灸电针。
技术介绍
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电针灸属于针灸学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主要作用机理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可以代替传统的捻针。电针治疗可以帮助患者使血液中淤阻的经络通畅,发挥正常作用,还可以调节气血,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电针疗法不但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而且随着针刺阵痛研究的深入,电针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电针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现存电针的电极夹夹板面积小,拿捏固定电针不方便;然后就是电极夹与导线连接处容易损坏,导致电针疗效降低;最后一点就是电极片损坏可能导致触电、短路的情况发生,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针灸电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针灸电针,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仅能解决电针针头易损坏、不方便固定、可能导致触电或者短路的情况,而且使用方便、快捷、容易上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包括导线、橡胶绝缘外皮、弹簧、挡针、电针仪、针灸针、金属针柄和尾孔,所述导线的外侧包覆有一圈橡胶绝缘外皮,所述导线的一端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有一挡针,所述导线的一端与电针仪相连,所述弹簧内部设置有针灸针,所述针灸针的上半部设有金属针柄,所述金属针柄与弹簧相互接触,所述金属针柄的顶部设有尾孔,所述挡针穿过该尾孔。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和导线为一体式设计,所述弹簧与挡针通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挡针与于弹簧顶面的直径相重合,所述弹簧的内径略小于金属针柄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电针仪正面的中心处设有波形控制面板,所述波形控制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关旋钮和频率旋钮,所述电针仪正面的底端设有若干电针接线孔,所述电针接线孔内设有接线头,所述接线头与导线电性相连。作为优选,所述电针接线孔的数量至少为6个,所述电针接线孔呈水平均匀排列分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金属针柄外侧设置弹簧的方式,利用弹簧的可塑性和弹性,增大弹簧与金属针柄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使得弹簧牢牢贴合在金属针柄外侧,增加了电流的传导效率,提升电针的效果;通过设置挡针的方式,对设有尾孔的针灸针进行固定,而对于没有尾孔的针灸针来说,挡针可以起到阻挡弹簧从金属针柄上滑脱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新型针灸电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新型针灸电针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导线、2-橡胶绝缘外皮、3-弹簧、4-挡针、5-电针仪、51-波形控制面板、52-开关旋钮、53-频率旋钮、54-电针线接孔、55-接线头、6-针灸针、7-金属针柄、8-尾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本技术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包括导线1、橡胶绝缘外皮2、弹簧3、挡针4、电针仪5、针灸针6、金属针柄7和尾孔8,所述导线1的外侧包覆有一圈橡胶绝缘外皮2,所述导线1的一端设有弹簧3,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设有一挡针4,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电针仪5相连,所述弹簧3内部设置有针灸针6,所述针灸针6的上半部设有金属针柄7,所述金属针柄7与弹簧3相互接触,所述金属针柄7的顶部设有尾孔8,所述挡针4穿过该尾孔8。其中,所述弹簧3和导线1为一体式设计,所述弹簧3与挡针4通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挡针4与于弹簧3顶面的直径相重合,所述弹簧3的内径略小于金属针柄7的直径。其中,所述电针仪5正面的中心处设有波形控制面板51,所述波形控制面板5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开关旋钮52和频率旋钮53,所述电针仪5正面的底端设有若干电针接线孔54,所述电针接线孔54内设有接线头55,所述接线头55与导线1电性相连。其中,所述电针接线孔54的数量至少为6个,所述电针接线孔54呈水平均匀排列分布。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本技术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在工作过程中,当针灸针6的尾部设有尾孔8时,可以将针灸针6的金属针柄7穿过弹簧3,然后将挡针4穿过尾孔8,将针灸针6固定,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然后将与导线1相连的接线头55插接到电针线接孔54内部,然后将针灸针6针入到相应的穴位内,最后启动电针仪5并根据患者情况实际调整电针仪5的各项参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金属针柄7外侧设置弹簧3的方式,利用弹簧3的可塑性和弹性,增大弹簧3与金属针柄7的接触面积的同时,也使得弹簧3牢牢贴合在金属针柄7外侧,增加了电流的传导效率,提升电针的效果;通过设置挡针4的方式,对设有尾孔8的针灸针6进行固定,而对于没有尾孔8的针灸针6来说,挡针4可以起到阻挡弹簧3从金属针柄7上滑脱的作用。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1)、橡胶绝缘外皮(2)、弹簧(3)、挡针(4)、电针仪(5)、针灸针(6)、金属针柄(7)和尾孔(8),所述导线(1)的外侧包覆有一圈橡胶绝缘外皮(2),所述导线(1)的一端设有弹簧(3),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设有一挡针(4),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电针仪(5)相连,所述弹簧(3)内部设置有针灸针(6),所述针灸针(6)的上半部设有金属针柄(7),所述金属针柄(7)与弹簧(3)相互接触,所述金属针柄(7)的顶部设有尾孔(8),所述挡针(4)穿过该尾孔(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1)、橡胶绝缘外皮(2)、弹簧(3)、挡针(4)、电针仪(5)、针灸针(6)、金属针柄(7)和尾孔(8),所述导线(1)的外侧包覆有一圈橡胶绝缘外皮(2),所述导线(1)的一端设有弹簧(3),所述弹簧(3)的另一端设有一挡针(4),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电针仪(5)相连,所述弹簧(3)内部设置有针灸针(6),所述针灸针(6)的上半部设有金属针柄(7),所述金属针柄(7)与弹簧(3)相互接触,所述金属针柄(7)的顶部设有尾孔(8),所述挡针(4)穿过该尾孔(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针灸电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和导线(1)为一体式设计,所述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