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572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包括插秧台,所述插秧台的后侧左右两端、上下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内侧顶端表面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同的第一滑槽,所述底座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插孔,所述底座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从左至右均焊接有连接杆,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一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横杆。该装置可有效的增加了插秧机插秧台携带稻苗的数量,避免插秧机在插秧的过程中将稻苗用尽,需要返回田边进行加料,增加了插秧机插秧台使用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
本技术涉及插秧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
技术介绍
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农业发展领域,各种先进设备代替了人工操作,其中就有插秧机,插秧机是将稻苗植入稻田中的一种农业机械,插秧机是运用事先摆置好的秧苗通过插秧机构插入田里的原理进行工作的;目前现有的水稻插秧机插秧台为固定式的,携带稻苗的量为固定,当插秧机在对稻苗进行插秧时,使用者将稻苗放到插秧台上,通过插秧机在行进过程中进行插秧,当一些稻田长度较长时,插秧台上的稻苗的量不够维持插秧机行驶到对面田边,还需要原路往回或到对面田边加料,操作较为麻烦,且降低了插秧机插苗的工作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其特征在于:/n包括插秧台(1),所述插秧台(1)的后侧左右两端、上下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内腔内侧顶端表面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同的第一滑槽(4),所述底座(3)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所述第二滑槽(5)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插孔(6),所述底座(3)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杆(7),两个所述支撑杆(7)之间从左至右均焊接有连接杆(8),所述支撑杆(7)的外侧一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外侧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把手(10);/n卡动机构(2),所述卡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7)的内侧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水稻插秧机插秧台,其特征在于:
包括插秧台(1),所述插秧台(1)的后侧左右两端、上下两侧均通过螺栓锁紧有底座(3),所述底座(3)的内腔内侧顶端表面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同的第一滑槽(4),所述底座(3)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槽(5),所述第二滑槽(5)的内壁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插孔(6),所述底座(3)的内腔插接有支撑杆(7),两个所述支撑杆(7)之间从左至右均焊接有连接杆(8),所述支撑杆(7)的外侧一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横杆(9),所述横杆(9)的外侧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把手(10);
卡动机构(2),所述卡动机构(2)设置于所述支撑杆(7)的内侧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嗣珏张伟鑫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张玉梅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