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冬梅专利>正文

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572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插秧机车体、滑动杆、储苗机构和插秧箱,插秧机车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顶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滑动杆,顶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秧箱,插秧箱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块,每组滑动杆中均包括两个滑动杆,两个滑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两组滑动杆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储苗机构,储苗机构包括储苗箱和滑动防落板,储苗箱的一侧开设有四个与滑动杆相接触的滑动孔,储苗箱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滑动防落板相接触的滑槽,滑动防落板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具有通过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结构就能够完成对插秧箱自动补苗上料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秧机,具体为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属于水稻插秧播种

技术介绍
现如今对水稻的播种大都采用插秧机将水稻秧苗插在田地里,为了方便对插秧机中的水稻秧苗进行补充,需要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现有的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存在以下不足,部分的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通过设置多种传感器以及外接多个动力装置,以此来控制对插秧机中的水稻秧苗进行补充,通过这样复杂且成本很高的结构来对插秧机进行补苗上料使得整个插秧机的造价和维修很高,而且在雨天时也容易使传感器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迫切需要一种仅通过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结构就能够完成自动补苗上料的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针对现有技术的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仅通过简单且成本低廉的结构就能够完成自动补苗上料。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插秧机车体、滑动杆、储苗机构和插秧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插秧机车体(1)、滑动杆(2)、储苗机构(3)和插秧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车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101),所述顶架(101)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两组滑动杆(2),所述顶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秧箱(6),所述插秧箱(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块(601);/n每组所述滑动杆(2)中均包括两个滑动杆(2),两个所述滑动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201),两组所述滑动杆(2)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储苗机构(3);/n所述储苗机构(3)包括储苗箱(4)和滑动防落板(5),所述储苗箱(4)的一侧开设有储苗槽(40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插秧机车体(1)、滑动杆(2)、储苗机构(3)和插秧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车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架(101),所述顶架(101)的顶部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两组滑动杆(2),所述顶架(10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秧箱(6),所述插秧箱(6)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连接有接触块(601);
每组所述滑动杆(2)中均包括两个滑动杆(2),两个所述滑动杆(2)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杆(201),两组所述滑动杆(2)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储苗机构(3);
所述储苗机构(3)包括储苗箱(4)和滑动防落板(5),所述储苗箱(4)的一侧开设有储苗槽(401),所述储苗箱(4)的一侧开设有四个与滑动杆(2)相接触的滑动孔(402),所述储苗箱(4)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滑动防落板(5)相接触的滑槽(404),所述滑动防落板(5)滑动连接在滑槽(40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用的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架(101)的顶部开设有收集槽(102),所述滑动防落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贴合板(501)。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李冬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