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544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包括主臂支撑杆,所述主臂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弹力回拉盒,底端连接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滑轮臂组安装于主臂支撑杆的底部,支臂轨道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柱栓滑动连接所述主臂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副臂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下端固定连接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强力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柱栓后绕过滑轮臂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力回拉盒,尖头柱锥安装于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上,插种管安装于所述副臂三脚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河道与湖泊皆可使用,其不受水深限制,可在船上使用,也不受施工船只大小的影响,适用范围广。

A new submerged plant pla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
本技术属于一种生态水处理技术中沉水植物种植的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
技术介绍
沉水植物是根茎叶全部浸没于水中的一类水生植物,其净化水质的效果已得到充分证明。植株对水质的改良作用是通过吸附水体中生物性和非生物性悬浮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下光照条件,增加水体溶解氧,以及吸收和固定水体和底泥中的N、P等营养元素实现的。但是,经过多个项目实践总结,较多河道或湖泊在进行生态治理难以实现降水,这种情况下,沉水植物的种植就需要采用人工种植的方法完成。工程上常用的人工种植方法无外乎两种,其一,对于较深的水体,采取抛种入水的方式,将沉水植物根部用软泥包裹或采用石子与降解网绑扎于沉水植物根部,抛入水中。抛种的方式为工人在船上进行抛洒,这种抛洒缺少距离控制、缺少量的把控。抛入水中的沉水植物在水底或堆积或分散太开,往往与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不符。此外沉水植物需抛种的面积越大,则存活率越低。其二,对于较浅水体,采取人工徒手扦插的方式,由大量人工徒手一株或一丛扦插,该种扦插方式虽然沉水植物的成活较高,但需耗费大量的人力,工并且由于人工扦插工作需长时间的在水中弯腰,无论工人对插种方式熟练与否,每天插种的面积是非常有限的。这种普遍的人工徒手扦插方式耗费人力,短时间难以将大量的沉水植物种植水中,致使大量的沉水植物长时间滞留岸上,造成沉水植物体内缺水,植物自身抵抗力下降,死亡率大幅上升,枯死的沉水植物在水中腐烂,长时间污染水质,增加水体负荷,并影响水体的景观效果。因此,在水生态治理领域施工中对沉水植物快速准确的种植方式技术或设备趋于亟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保障沉水植物高存活率的基础上,改变人工长期弯腰徒手扦插的种植方式,减少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大幅缩短种植时间,保证沉水植物的存活率,并且能够准确按照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进行种植。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本技术操作简单、种植效率高、管养方便、沉水植物投资较少,既能对沉水植物种植的精度进行较高的控制,也可减少人工消耗,缩短种植时间,保障沉水植物的高存活率,为水环境生态治理做好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包括主臂支撑杆、强力拉绳、弹力回拉盒、支臂轨道支撑架、滑轮臂组、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四段受力旋转套筒、副臂三脚架、尖头柱锥及插种管;所述主臂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弹力回拉盒,底端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滑轮臂组安装于所述主臂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臂轨道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柱栓滑动连接所述主臂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所述副臂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强力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柱栓后绕过所述滑轮臂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力回拉盒,所述尖头柱锥安装于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上,所述插种管安装于所述副臂三脚架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种管为圆柱形塑料管,其底端设置有三角形凹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轮臂组包括一涉水滑轮及一柱形固定件,所述柱形固定件固定于主臂支撑杆上,与主臂支撑杆垂直,所述涉水滑轮轴安装于柱形固定件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包括受力柱、涉水轴承、外柱管和端头,所述涉水轴承的内圈套设于受力柱上,涉水轴承设置为3个,所述外柱管设置为3段,分别套设于涉水轴承的外圈上,所述受力柱的两端安装有所述端头。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副臂三脚架由5个单体三脚架组成,相邻的单体三脚架间距200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体三脚架外侧由三条外框连接构成,外框长度分别为1000mm、610mm、360mm,内部设有K型支撑架,K型支撑架距与其相平行的底端外框距离165mm。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单体三脚架的底端设置有5个插种管。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种管靠近尖头柱锥的一侧最长,为100mm,其后长度依次递减10mm,相邻的插种管之间间距2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在河道与湖泊皆可使用,其不受水深限制,可在船上使用,也不受施工船只大小的影响,适用范围广,通过栽植方式改变,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的使用,并且可以有效地把控沉水植物的种植距离、密度与量。(2)本技术优化的种植施工方式,大幅减少种植时间,能够准确符合施工图纸所设计的种植区域与种植密度,从根本上保障沉水植物高存活率等问题,保障沉水植物较快扎根生长,快速修复水生态系统。(3)本技术结构简单、施工效率高、建设效果好、建设成本低廉、施工方便、维护管理简便等优点,体现生态、低碳、环保等理念,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实用性及广泛的适用性,特别适合在生态修复不易降水区域、生态修复施工难度大、水深比较大的水体内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实施例新型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的主视图。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弹力回拉盒1、强力拉绳2、主臂支撑杆3、支臂轨道支撑架4、滑轮臂组5、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副臂三脚架8、尖头柱锥9、插种管10、柱栓11、滑动轨道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该装置包括弹力回拉盒1、强力拉绳2、主臂支撑杆3、支臂轨道支撑架4、滑轮臂组5、三段受力旋转套筒6、四段受力旋转套筒7、副臂三脚架8、尖头柱锥9及插种管10。下面对各个部件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弹力回拉盒1,采用塑料材质制作而成,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臂支撑杆、强力拉绳、弹力回拉盒、支臂轨道支撑架、滑轮臂组、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四段受力旋转套筒、副臂三脚架、尖头柱锥及插种管;/n所述主臂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弹力回拉盒,底端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滑轮臂组安装于所述主臂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臂轨道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柱栓滑动连接所述主臂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所述副臂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强力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柱栓后绕过所述滑轮臂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力回拉盒,所述尖头柱锥安装于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上,所述插种管安装于所述副臂三脚架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臂支撑杆、强力拉绳、弹力回拉盒、支臂轨道支撑架、滑轮臂组、三段受力旋转套筒、四段受力旋转套筒、副臂三脚架、尖头柱锥及插种管;
所述主臂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弹力回拉盒,底端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滑轮臂组安装于所述主臂支撑杆的底部,所述支臂轨道支撑架的上端通过柱栓滑动连接所述主臂支撑杆,下端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所述副臂三角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三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受力柱,所述强力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柱栓后绕过所述滑轮臂组,另一端连接所述弹力回拉盒,所述尖头柱锥安装于所述四段受力旋转套筒的外柱管上,所述插种管安装于所述副臂三脚架的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种管为圆柱形塑料管,其底端设置有三角形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沉水植物的种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臂组包括一涉水滑轮及一柱形固定件,所述柱形固定件固定于主臂支撑杆上,与主臂支撑杆垂直,所述涉水滑轮轴安装于柱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奇峰唐利刘新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