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555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5
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能够通过使在显示器的长度在折叠时快速变化的拐点处发生的应力最小化来保持显示器的平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虽然包括便携式终端(诸如智能电话)的电子装置的使用增加,但是已经在电子装置中提供了功能。为了支持诸如相机功能和运动图像再现功能的多媒体功能,电子装置可以包括显示器。由于显示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电子装置必须具有增大的尺寸。近年来,包括柔性显示器的可折叠终端的数量逐渐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包括显示图像的活动区域和作为活动区域的边缘部分并且不显示图像的非活动区域。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摸位置的输入的触摸面板可以布置在显示器的活动区域中,并且诸如相机、接收器和传感器的电子部件可以布置在显示器的活动区域中。在诸如可折叠终端的电子装置中,在折叠时,由于根据显示器的形状的长度差异会发生应力。因此,可能无法保持显示器的平坦度。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即使在折叠时也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并抵抗应力的可折叠终端。问题解决方案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至少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至少提供下面描述的优点。相应地,本公开的一方面是提供一种可以使显示器的活动区域最大化同时使黑色掩蔽区域最小化的电子装置。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使在显示器的长度在折叠时快速变化的拐点处发生的应力最小化来保持显示器的平坦度的电子装置。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包括:第一壳体结构;以及第二壳体结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结构,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能够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相对于彼此折叠,使得第二结构在折叠状态下面向第一结构,并且使得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展开状态下形成平面结构,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一起限定凹部,其中,当在展开状态下从凹部上方观察时,凹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以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宽度,第二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以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宽度在长度上比第一宽度长,其中,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比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更近,并且其中,柔性显示器位于凹部中,柔性显示器包括位于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部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在黑色掩蔽区域被最小化的同时,显示器的活动区域可以被扩展到最大。根据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通过使在显示器的长度在折叠时快速变化的拐点(例如,大致L形的切割点)处发生的应力最小化,可以保持显示器的平坦度。附图说明根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特定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图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网络环境中的电子装置的配置;图2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配置;图3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构造;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组装处理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一些构造的分解透视图;图6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包括可折叠壳体和柔性显示器的电子装置的构造的结合状态;图7是图6所示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的示图;图8是示出图7的一些构造的放大的示图;图9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柔性显示器的构造;图10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柔性显示器的构造的示例;图11示出根据实施例的位置邻接于电子装置的第一外围的柔性显示器的应力系数;以及图12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可折叠壳体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当并入本文的已知功能和配置可以使本公开的主题相当不清楚时,将省略对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图1是示出根据各种实施例的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的框图。参照图1,网络环境100中的电子装置101可经由第一网络198(例如,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2进行通信,或者经由第二网络199(例如,长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与电子装置104或服务器108进行通信。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经由服务器108与电子装置104进行通信。根据实施例,电子装置101可包括处理器120、存储器130、输入装置150、声音输出装置155、显示装置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76、接口177、触觉模块179、相机模块180、电力管理模块188、电池189、通信模块190、用户识别模块(SIM)196或天线模块197。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从电子装置101中省略所述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例如,显示装置160或相机模块180),或者可将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部件添加到电子装置101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所述部件中的一些部件实现为单个集成电路。例如,可将传感器模块176(例如,指纹传感器、虹膜传感器、或照度传感器)实现为嵌入在显示装置160(例如,显示器)中。处理器120可运行例如软件(例如,程序140)来控制电子装置101的与处理器120连接的至少一个其它部件(例如,硬件部件或软件部件),并可执行各种数据处理或计算。根据一个实施例,作为所述数据处理或计算的至少部分,处理器120可将从另一部件(例如,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接收到的命令或数据加载到易失性存储器132中,对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132中的命令或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数据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器134中。根据实施例,处理器120可包括主处理器121(例如,中央处理器(CPU)或应用处理器(AP))以及与主处理器121在操作上独立的或者相结合的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形处理单元(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传感器中枢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CP))。另外地或者可选择地,辅助处理器123可被适配为比主处理器121耗电更少,或者被适配为具体用于指定的功能。可将辅助处理器123实现为与主处理器121分离,或者实现为主处理器121的部分。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未激活(例如,睡眠)状态时,辅助处理器123(而非主处理器121)可控制与电子装置10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或者在主处理器121处于激活状态(例如,运行应用)时,辅助处理器123可与主处理器121一起来控制与电子装置101的部件之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显示装置160、传感器模块176或通信模块190)相关的功能或状态中的至少一些。可将辅助处理器123(例如,图像信号处理器或通信处理器)实现为在功能上与辅助处理器123相关的另一部件(例如,相机模块180或通信模块190)的部分。存储器130可存储由电子装置101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处理器120或传感器模块1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n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包括:/n第一壳体结构;以及/n第二壳体结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结构,/n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能够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相对于彼此折叠,使得第二结构在折叠状态下面向第一结构,并且使得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展开状态下形成平面结构,/n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一起限定凹部,其中,当在展开状态下从凹部上方观察时,凹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以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宽度,第二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以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宽度在长度上比第一宽度长,/n其中,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比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更近,并且/n其中,柔性显示器位于凹部中,柔性显示器包括位于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部分。/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3 KR 10-2018-00511941.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可折叠壳体,所述可折叠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结构;以及
第二壳体结构,可折叠地连接到第一结构,
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能够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相对于彼此折叠,使得第二结构在折叠状态下面向第一结构,并且使得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在展开状态下形成平面结构,
其中,第一结构和第二结构一起限定凹部,其中,当在展开状态下从凹部上方观察时,凹部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之间以具有在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一宽度,第二区域在第一结构的第二部分和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以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宽度,其中,第二宽度在长度上比第一宽度长,
其中,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比第二结构的第二部分距第一轴的距离更近,并且
其中,柔性显示器位于凹部中,柔性显示器包括位于凹部的第一区域中的第一部分和位于凹部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二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其中,第二结构的第一部分具有邻接所述显示器的第一部分的第一外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
其中,第一外围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
其中,第一外围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其中,第一外围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第一方向形成锐角使得第一宽度朝向所述显示器的第二部分增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
其中,第一外围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
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正植禹正金基大金光问白茂铉安正铁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