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27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箱体;以及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多组锂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模块内侧;相变材料模块,其设置在相邻两组锂电池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以及多组锂电池的温度,通过相变材料进行一重保护,通过调节电加热模块的加热温度实现多组锂电池的二重保护,保证了电池组始终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热管理
,更具体的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寿命长、自放电率低、比能量高及储存时间长等优点,作为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但温度对其性能发挥有很大影响,其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20~45℃。研究表明,环境温度低于0℃时,锂电池的各种性能开始出现衰减;-20℃时,锂电池性能急剧恶化,容量和工作电压急剧下降,严重影响其使用;当环境温度为-40℃时,商用18650型锂离子电池只能保持1.25%的电量,严重制约了锂电池汽车的续航能力。低温充电电压高、恒流充电阶段所占比例变小,充电缓慢,充电容量大幅衰减,易产生析锂而对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阻抗造成不可恢复性严重损伤,严重影响电池寿命。目前锂电池组低温下的性能研究开展较少,锂电池组低温保护方面的技术也较少。现有技术为防止锂电池汽车在低温环境下续航能力下降,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案:(一)空气加热,这种方案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其加热效率低下,效果较差;(二)液体加热,此方案换热效率高,加热均匀,但其装置复杂,成本较高,不适合低端的车型;(三)相变材料加热,这种方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温度控制效果和成本方面均十分优秀,而且不消耗电池组自身的电量,但受目前材料储热的限制,一旦相变材料失效,将失去保护效果,不适合长时间工作;(四)内热法,主要有高低频交流电加热、电池自身加热等方案,此方法加热均匀,效率较高,加热迅速,但实际应用中会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伤,而且成本较高昂。目前这些解决方案,都有一定的低温保护能力,但均存在一些弊端,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采用相变材料作为第一重保护,同时又采用电加热片作为第二重保护,在相变材料失效后启用电加热装置,有效保证了电池组工作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还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调节电加热模块的温度,使锂电池的温度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箱体;以及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多组锂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模块内侧;相变材料模块,其设置在相邻两组锂电池之间。优选的是,所述相变材料模块的材质为固液相变材料。优选的是,所述电加热模块为电加热片。优选的是,所述电加热模块的功率密度为0.05~0.06W/cm3。优选的是,还包括:保温层,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优选的是,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多组锂电池之间;温控单元,其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电加热模块相连接。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所述的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所述多组锂电池的温度;步骤2、当所述多组锂电池的温度低于所述相变材料模块的相变温度时,所述相变材料模块释放潜热;步骤3、当所述多组锂电池的温度低于温控区间下限后,启动所述电加热模块;步骤4、当所述多组锂电池的温度达到所述温控区间上限后,关闭所述电加热模块。优选的是,所述相变材料模块的相变温度为20-25℃。优选的是,所述温控区间下限满足:式中,tL为温控区间下限,ta为环境温度。优选的是,所述温控区间上限满足:式中,tH为温控区间上限,α为能量系数,E为多组锂电池最大容量,P为电加热装置消耗的功率,δ为箱体的壁厚,λ为电池组壁面的导热系数,A为电池组外壳面积,tb为多组锂电池的温度,cm为多组锂电池整体的比热;其中,cm=∑cimi;式中,ci为多组锂电池的比热或者相变材料的比热,mi为多组锂电池的质量或者相变材料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采用相变材料作为第一重保护,利用其温度控制效果良好均匀、成本较低,不消耗电池组自身能量的优点,一方面维持了电池组温度在一定范围,另一方面由于相变仅与温度有关,因此节省了电池组电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又采用电加热装置作为第二重保护,在相变材料失效后启用电加热装置,弥补了相变材料有效时间较短的缺点,同时电加热片的成本也较低,从而控制整体的成本在较低的范围内,但效果显著。(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调节电加热模块的温度,使锂电池的温度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保证了电池组低温下的性能,提高了电池组在低温下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温度转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锂电池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为20~45℃,在这个温度区间,锂电池才能更好的得到保护并有效发挥其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相变材料与电加热的双重保护,弥补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一些缺点,有效保证了电池组工作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保证了电池组的正常工作。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箱体110、电加热模块120、多组锂电池130、相变材料模块140、多个温度传感器160和温控单元150,其中,所述多组锂电池130平行间隔设置,所述相变材料模块140设置在所述多组锂电池130之间,在所述多组锂电池130的外侧设置有箱体110,在所述箱体110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用于热量的保护,且在所述箱体110内侧设置有6个电加热模块120,所述6个电加热模块120之间能够单独控制;多个温度传感器160设置在所述多组锂电池130之间,用于检测多组锂电池130各部分的温度;温控单元150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60、电加热模块120相连接,通过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60检测到的温度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所述电加热模块120,电加热模块120将热量提供到多组锂电池130和相变材料模块1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变材料模块140的材质为固液相变材料,相变温度为20-25℃,在将所述相变材料模块140放置于所述多组锂电池130之间时,需要将所述相变材料模块140密封于密封袋内,当所述多组锂电池130的温度低于所述相变材料模块140的相变温度时,通过固液相变自动释放相变潜热,以维持多组锂电池130的温度,进行第一重保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箱体;以及/n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n多组锂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模块内侧;/n相变材料模块,其设置在相邻两组锂电池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以及
电加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侧;
多组锂电池,其设置在所述电加热模块内侧;
相变材料模块,其设置在相邻两组锂电池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材料模块的材质为固液相变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模块为电加热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模块的功率密度为0.05~0.06W/cm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保温层,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多组锂电池之间;
温控单元,其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电加热模块相连接。


7.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基于相变材料与电加热装置的锂电池低温保护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友朋王恬冯炜喆王馨胡兴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