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丽华专利>正文

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21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结构包括接线端子、电极块、散热盖、机体、控制箱,接线端子上设有电极块,散热盖安装在接线端子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料腔的内侧槽口下设有活动堵块,且活动堵块是从内部往上抵住槽口,因此只有靠来自上面的力将其抵开,而下料腔与滑动管道连接的出口,也被活动条抵住,此时下料腔是封闭状态,这样滑动管道内部的水就不会落到下料腔,当接触器抵开下料腔时,下料腔有存放空间,才能将其内部已受热的也液体排出,并进行替换,时刻保持其内部液体的温度比电容器低的现象,实现热传递解决设备的散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
技术介绍
干式电容器是一种可以容纳电荷的器件,干式电容器的内部是无油的,不会出现渗油和漏油的问题,结构简单且环保性能好,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干式电容器在电场作用下,在单位时间内会消耗的能量,所损耗的能量即为为干式电容器工作时散发的热量,由于电容器内部的热量无法与外部温度交换,使得干式电容器的散热性能不好,会导致干式电容器出现闪络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结构包括接线端子、电极块、散热盖、机体、控制箱,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电极块,所述散热盖安装在接线端子下,所述散热盖和机体卡合连接,所述机体和控制箱机械连接;所述电极块由正电极体、电极柱、负电极棒组成,所述电极柱设在正电极体的右侧,所述电极柱的侧面设有负电极棒,所述负电极棒上设有接线端子。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机体设有壳体、泄压槽、电容器芯、散热器,所述壳体上设有电容器芯,所述散热器和壳体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接线端子(1)、电极块(2)、散热盖(3)、机体(4)、控制箱(5),所述接线端子(1)上设有电极块(2),所述散热盖(3)安装在接线端子(1)下,所述散热盖(3)和机体(4)卡合连接,所述机体(4)和控制箱(5)机械连接;/n所述电极块(2)由正电极体(21)、电极柱(22)、负电极棒(23)组成,所述电极柱(22)设在正电极体(21)的右侧,所述电极柱(22)的侧面设有负电极棒(23),所述负电极棒(23)上设有接线端子(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接线端子(1)、电极块(2)、散热盖(3)、机体(4)、控制箱(5),所述接线端子(1)上设有电极块(2),所述散热盖(3)安装在接线端子(1)下,所述散热盖(3)和机体(4)卡合连接,所述机体(4)和控制箱(5)机械连接;
所述电极块(2)由正电极体(21)、电极柱(22)、负电极棒(23)组成,所述电极柱(22)设在正电极体(21)的右侧,所述电极柱(22)的侧面设有负电极棒(23),所述负电极棒(23)上设有接线端子(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4)设有壳体(40)、泄压槽(41)、电容器芯(42)、散热器(43),所述壳体(40)上设有电容器芯(42),所述散热器(43)和壳体(40)机械连接,所述壳体(40)的下端安装了泄压槽(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43)设有器体(431)、冷却器(432)、冷却腔(433)、闭合器(434)、接触器(435)、移动活塞(436)、滑道(457)、下料腔(438)、滑动管道(439),所述器体(431)的上方设有冷却腔(433),所述冷却腔(433)和冷却器(432)机械连接,所述冷却腔(433)和滑动管道(43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却腔(433)和闭合器(434)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道(439)和接触器(43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管道(439)和下料腔(438)固定连接,所述下料腔(438)下安装了滑道(457),所述滑道(457)和移动活塞(436)滑动连接,所述器体(431)的一侧内部设有两个滑动管道(439),所述滑动管道(439)上各设有一个接触器(435),所述接触器(435)的直径为器体(431)内部直径的一半,所述下料腔(438)侧边上设有槽口,所述下料腔(438)的内侧槽口下设有活动堵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的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器(434)设有翻转块(341)、连接壁(342)、封闭块(343)、填补块(344)、壁体(345)、勾块(346),所述翻转块(341)和连接壁(342)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壁体(345)安装在连接壁(342)的侧面,所述连接壁(342)和勾块(346)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连接壁(342)的和填补块(344)卡合连接,所述封闭块(343)和翻转块(34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丽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