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物线形微结构单光纤光镊的熔拉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81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用于对微小物体进行三维捕获和操纵的具有抛物线形微结构的单光纤光镊的熔拉制作方法。它是将一段光纤的一端熔拉加工成具有抛物线形微结构的光纤针,将激光耦合到光纤的另一端中,激光从光纤针出射后在光纤针前端形成会聚光场,从而形成稳定的三维光势阱的方法实现单光纤光镊。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熔拉技术加工光纤光镊,设备简单,对加工条件无特殊要求,无需外部光学系统,成本低廉,且与光源耦合方便,单光纤光镊形成的光阱操纵灵活,被捕获的样品可以自由移动,光镊微操纵系统简单适用,而且单光纤光镊可以深入到样品室任何位置,大大提高了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
,特别涉及一种抛物线形微结构单光纤光镊及其熔拉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1986年Askin(Opt.Lett.11,288-290,1986)把单束激光引入高数值孔径物镜形成了三维光学势阱,实现了对微小粒子的三维空间控制。用一束强聚焦的激光实现了在x-y平面和沿z轴方向上同时形成梯度力势阱,从而稳定的俘获粒子。由于该光阱仅仅使用一束激光形成,所以称这种光阱为单光束梯度力光阱,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光镊。目前,人们可用光镊对细胞、细胞器及染色体进行捕获、分选、操纵、弯曲细胞骨架、克服分子马达力引起的细菌旋转动力、测定马达蛋白作用力、及对膜体系进行定量研究。此外,光镊技术还可应用于微小颗粒的捕获、排列和显微制造等领域。常规光镊仪器都是将从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经扩束器和光强调节器后进入生物显微镜系统,被双向色分束器和高倍显微物镜会聚后形成光焦点光阱,由于梯度场光阱的作用将样品中的微粒捕获于焦点附近。基于显微镜的常规光镊仪器体积庞大,样品移动自由度小。由于其具有几何尺寸大和工作距离短的特性,因而限制了普通光镊的应用,使其很难操纵位于狭窄位置(如深孔中)的微粒,也不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抛物线形微结构单光纤光镊的熔拉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1.1、取一段光纤(1)剥除光纤的涂覆层,将光纤包层清洗干净,固定在槽(2)内;1.2、利用氢氧焰(2)对处于水平状态的光纤(1)进行加热并施以轴向拉力,使光纤局部软化 部分逐渐被拉细,当光纤最细部分达到25-35μm时停止加热,同时停止槽(3)的拉伸;1.3、调节光纤位置,对拉细部分再次加热,并快速拉伸光纤(1);1.4、光纤(1)被拉断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自然形成一对具有抛物线形状的微 光纤针(4);1.5、将激光耦合进光纤(1),当激光从光纤针(4)出射后在光纤针前端就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海苑立波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