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切换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652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路切换阀门,包括中空的阀体、设置于阀体内部的阀芯以及与阀芯顶部连接的转动柄,所述阀体的阀壁沿圆周均布多个出口;所述阀芯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阀芯流道,阀芯流道的两端出口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出口相对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切换阀门,主要用于满足两路可选管路中,需要使一路连通而另一路关闭的设计需求,降低管路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操作难度,实现管路快速选择、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路切换阀门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路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路切换阀门。
技术介绍
常规管路设计中,二路管路选择通路时,通常是两路的进出口都需要连接截止阀门,通过将一路管路的进出口截止阀关闭,将另一路管路的进出口截止阀打开,从而实现管路选择。这种设计的弊端是需要安装的阀门数量多,使用时需要操作的阀门开关多,对操作人员对管路设计工艺的熟悉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多路管路选择通路时安装的阀门数量、多操作复杂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切换阀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路切换阀门,包括中空的阀体、设置于阀体内部的阀芯以及与阀芯顶部连接的转动柄,所述阀体的阀壁沿圆周均布多个出口;所述阀芯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阀芯流道,阀芯流道的两端出口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出口相对应。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动柄顶部连接手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体的中空内腔为球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为球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的数量为双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的外部设置出口管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口管道的外部设置连接法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流道纵截面呈圆形,且纵截面直径与出口直接相配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阀芯流道呈圆弧状弯曲。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切换阀门,主要用于满足两路可选管路中,需要使一路连通而另一路关闭的设计需求,降低管路设计的复杂程度,降低操作难度,实现管路快速选择、切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管路切换阀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管路切换阀门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Ⅰ号设备连通状态的管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Ⅱ号设备连通状态的管路连接示意图。其中:1阀体2阀芯3转动柄4手轮5出口6出口管道7连接法兰8阀芯流道9Ⅰ号设备10Ⅱ号设备11总管路入口12总管路出口5a总进口5bⅠ号设备进口5cⅡ号设备出口5d总出口5eⅠ号设备出口5fⅡ号设备进口8aⅠ号流道8bⅡ号流道。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管路切换阀门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将管路切换阀门应用于双设备运行系统中,实现Ⅰ号设备9和Ⅱ号设备10与总管路的连接。如图1、2所示,一种管路切换阀门,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部的阀芯2以及与阀芯2顶部连接的转动柄3,转动柄3顶部连接手轮4。所述阀体1的阀壁沿圆周均布六个出口5;所述阀芯2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阀芯流道8,阀芯流道8的两端出口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出口5相对应。所述阀体1的中空内腔为球形。所述阀芯2为球形。所述出口5的外部设置出口管道6。所述出口管道6的外部设置连接法兰7。所述阀芯流道8纵截面呈圆形,且纵截面直径与出口5直接相配合。所述阀芯流道8呈圆弧状弯曲。实施例2以实施例1为基础,为了实现自动化控制可将转动柄3连接电机驱动设备,实现阀门的自动控制。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以实施例1为基础):首先将管路切换阀门按照如图3或4的方式将Ⅰ号设备9和Ⅱ号设备10与总管路的连接,总管路入口11与总进口5a连接,总管路出口12与总出口5d连接,Ⅰ号设备9的进口、出口与阀体1上的Ⅰ号设备进口5b、Ⅰ号设备出口5e相连接,Ⅱ号设备10的进口、出口与阀体1上的Ⅱ号设备进口5f、Ⅱ号设备出口5c相连接。当需要Ⅰ号设备9与总管路连通时,如图3所示,转动阀芯2,将Ⅰ号流道8a的两端出口分别与总进口5a、Ⅰ号设备进口5b连通;Ⅱ号流道8b的两端出口分别与总出口5d、Ⅰ号设备出口5e相连通,此时实现Ⅰ号设备9与总管路流道连通。当需要Ⅱ号设备10与总管路连通时,如图4所示,转动阀芯2,将Ⅰ号流道8a的两端出口分别与总进口5a、Ⅱ号设备进口5f连通;Ⅱ号流道8b的两端出口分别与总出口5d、Ⅱ号设备出口5c相连通,此时实现Ⅱ号设备10与总管路流道连通。本实施例中阀门尺寸并不固定,不能实现双通路都连通的状态,一般用于双回路管路一路连通而另一路需要封闭的管路设计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路切换阀门,降低管路设计的复杂程度;减少管路切换的操作难度;减少管路切换时间;降低误操作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切换阀门,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部的阀芯(2)以及与阀芯(2)顶部连接的转动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阀壁沿圆周均布多个出口(5);所述阀芯(2)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阀芯流道(8),阀芯流道(8)的两端出口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出口(5)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切换阀门,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部的阀芯(2)以及与阀芯(2)顶部连接的转动柄(3),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阀壁沿圆周均布多个出口(5);所述阀芯(2)形成两条对称设置的阀芯流道(8),阀芯流道(8)的两端出口与任意两个相邻的出口(5)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切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柄(3)顶部连接手轮(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切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的中空内腔为球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切换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2)为球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坤吴重均
申请(专利权)人: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