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60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采用中间为通孔的轴套,在轴套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将扩压器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形成前轴承润滑油进油油路,最终前轴承与前轴承通过轴套上开设的连通通道形成润滑油密封腔,实现前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与后轴承调整垫片间隙配合,形成后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润滑与冷却效果较大改善的独立循环滑油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润滑油消耗和提升轴承润滑与冷却效果,提高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
技术介绍
滑油系统是发动机的关键系统之一,主要用于润滑和冷却发动机各承力和传动部件。当发动机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将足够数量的清洁润滑油输送到发动机各转动机件的轴承和传动齿轮的啮合处进行润滑,带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和周围高温零件传给滑油的热量,冲走在这些零件工作表面上的杂物和碎屑,以维持这些零件的正常工作温度状态,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以防止它们腐蚀和表面硬化。因此,滑油系统对发动机的可靠性、稳定性、长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鉴于发动机润滑与降温的重要性,润滑系统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性能发动机对润滑系统提出易损性低、重量轻、通风面积小和可靠性高的新要求。一般发动机转速可达数万转每分钟,微型发动机转速更可达近20万转每分钟,且由于微型发动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等特点,目前没有单独的润滑油路,一般采用燃油与润滑油特定比例掺混后通过燃油油路进行润滑,最终与高温燃气混合后排出发动机。润滑油与燃油混合后影响发动机的稳定燃烧,并且润滑油在高温下有一定的毒性,燃烧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且冷却效果差,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润滑与冷却效果较大改善的独立循环滑油系统,从而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润滑油消耗和提升轴承润滑与冷却效果,提高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寿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包括中间为通孔的轴套,轴套的通孔用于设置转子轴,轴套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前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前轴承,扩压器安装台用于安装扩压器,轴套的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后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后轴承,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前轴承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前轴承端部的前轴承调整垫片,后轴承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后轴承端部的后轴承密封螺母。进一步的,前轴承套设安装于转子轴的一端,前轴承位于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后轴承套设安装于转子轴的另一端,后轴承位于轴套的后轴承安装凹槽内。进一步的,前轴承调整垫片套设于转子轴上,前轴承调整垫片的外圈与扩压器内圈接触,扩压器端面与前轴承的外圈端面接触,前轴承调整垫片的端面与前轴承内圈端面接触。进一步的,前轴承调整垫片的轴向截面为锥形,前轴承调整垫片外圈与扩压器内圈锥面接触。进一步的,前轴承与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前轴承安装垫片上设有分别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连通的通油孔,前轴承安装垫片的端面与前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端面接触。进一步的,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的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的管壁内。进一步的,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轴线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轴线以及轴套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后轴承安装凹槽的出油孔轴线与后轴承安装凹槽的进油孔轴线以及轴套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进一步的,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开设于轴承安装凹槽内端面上,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开设于轴承安装凹槽内圆周壁面上。进一步的,前轴承与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轴套的内壁开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设置于密封圈槽内。一种基于循环润滑油路结构的发动机转动装置,转子轴的一端安装有压气轮,压气轮通过前螺母紧固于转子轴的一端,前螺母与转子轴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前轴承设置于压气轮与轴套之间,压气轮与前轴承之间设置有前轴承调整垫片,前轴承与轴套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转子轴的另一端安装有涡轮,涡轮位于后轴承的外端,涡轮与轴承之间设有后轴承调整垫片,轴承与轴套之间设有后轴承前安装垫片,涡轮通过后螺母紧固于转子轴的另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采用中间为通孔的轴套,在轴套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形成前轴承润滑油进油油路,最终前轴承与前轴承通过轴套上开设的连通通道形成润滑油密封腔,实现前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与后轴承调整垫片间隙配合,形成后轴承润滑油密封腔,实现后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润滑与冷却效果较大改善的独立循环滑油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润滑油消耗和提升轴承润滑与冷却效果,提高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长寿命。进一步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开有润滑油出油孔,与后轴承前安装垫片通过通油孔配合,形成后轴承润滑油进油油路;后轴承安装凹槽的出油孔位于轴套轴承外钢圈安装面,确保润滑油能够完全浸满轴承腔,提高润滑和冷却效果。进一步的,在轴套管壁中设计单独润滑油油路通道,并通过辅助零件形成轴承润滑密封腔,实现微型航空发动机的单独循环润滑系统,有效的提高了微型涡喷发动机的润滑与冷却效率,避免了润滑油的浪费与伤害,实现润滑油的循环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循环润滑油路结构的发动机转动装置,实现了微型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燃油分流,建立了微型航空发动机的独立可循环的润滑油系统,大大提高了微型航空发动机的转动件的润滑和冷却效率,润滑油通过回油通道循环往复,极大地节省了润滑油的使用和避免了润滑油在高温条件下对环境和操作人员的伤害,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微型航空发动机的稳定性、可靠性,增加了发动机轴承的使用寿命,微型航空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对前轴承润滑示意图。轴套的安装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对后轴承润滑示意图。图3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循环润滑油路结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前轴承安装垫片结构示意图。图5是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轴套后轴承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为通孔的轴套(8),轴套(8)的通孔用于设置转子轴(3),轴套(8)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前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前轴承(5),扩压器安装台用于安装扩压器(6),轴套(8)的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后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后轴承(9),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前轴承(5)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前轴承5端部的前轴承调整垫片(16),后轴承(9)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后轴承(9)端部的后轴承密封螺母(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为通孔的轴套(8),轴套(8)的通孔用于设置转子轴(3),轴套(8)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前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前轴承(5),扩压器安装台用于安装扩压器(6),轴套(8)的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后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后轴承(9),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前轴承(5)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前轴承5端部的前轴承调整垫片(16),后轴承(9)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后轴承(9)端部的后轴承密封螺母(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5)套设安装于转子轴(3)的一端,前轴承(5)位于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后轴承(9)套设安装于转子轴(3)的另一端,后轴承(9)位于轴套(8)的后轴承安装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调整垫片(16)套设于转子轴(3)上,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外圈与扩压器(6)内圈接触,扩压器(6)端面与前轴承(5)的外圈端面接触,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端面与前轴承(5)内圈端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轴向截面为锥形,前轴承调整垫片(16)外圈与扩压器(6)内圈锥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5)与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17),前轴承安装垫片(17)上设有分别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连通的通油孔,前轴承安装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元园卢秉恒张琦杨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