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60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上游参考NOx排放流量、新鲜进气量、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空气流量计实测进气量、NSC温度和排气流量;S2,根据步骤S1中的各参数计算出被吸附NOx质量、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S3,判断被吸附NOx质量是否大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如果是,进入步骤S4,如果否进入步骤S5;S4,进入预解吸附状态,以备车辆在合适的工况时进行解吸附;并将被吸附NOx质量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的差值作为NOx溢出量;进入步骤S6;S5,将NOx溢出量的值设定为0;S6,计算未吸附NOx质量,根据未吸附NOx质量和NOx溢出量计算出NSC下游的NOx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准确及时地对NOx进行解吸附,以及减少后续SCR的无效开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尾气处理
,特别是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轻型柴油机国6b排放法规要求,NSC+DPF+SCR的后处理组合是一种使轻型柴油车排放达标的有效路线。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s,柴油颗粒过滤器)用于吸附尾气中的PM,SCR(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转化尾气中的NOx为N2,但SCR的转化效率在后处理温度低时很低,无法使NOx排放达到国6b的限值要求,需要与NSC配合使用,NSC(NOxStorageCatalyst,氮氧化物存储还原技术)用于吸附尾气中的NOx,并在合适工况,通过改变混合气的成分进入再生工况来将已吸附的NOx还原为N2释放,清空NSC的吸附空间以便继续进行吸附,是一种低温下降低NOx排放的有效途径。由于NSC在不同排气流量、不同的NOx吸附占比情况下,其吸附能力有所不同。如何精确模拟出NOx的吸附情况,以准确及时地对NOx进行解吸附,同时减少后续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获取上游参考NOx排放流量、新鲜进气量、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空气流量计实测进气量、NSC温度和排气流量;/nS2,根据步骤S1中的各参数计算出被吸附NOx质量、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nS3,判断被吸附NOx质量是否大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如果是,进入步骤S4,如果否进入步骤S5;/nS4,进入预解吸附状态,以备车辆在合适的工况时进行解吸附;并将被吸附NOx质量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的差值作为NOx溢出量;进入步骤S6;/nS5,将NOx溢出量的值设定为0;/nS6,计算未吸附NOx质量,根据未吸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上游参考NOx排放流量、新鲜进气量、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空气流量计实测进气量、NSC温度和排气流量;
S2,根据步骤S1中的各参数计算出被吸附NOx质量、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
S3,判断被吸附NOx质量是否大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如果是,进入步骤S4,如果否进入步骤S5;
S4,进入预解吸附状态,以备车辆在合适的工况时进行解吸附;并将被吸附NOx质量与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的差值作为NOx溢出量;进入步骤S6;
S5,将NOx溢出量的值设定为0;
S6,计算未吸附NOx质量,根据未吸附NOx质量和NOx溢出量计算出NSC下游的NOx流量,以根据NOx流量控制SCR的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21,计算NSC上游NOx实际排放量;
S22,获取实际吸附效率,并根据NSC上游NOx实际排放量和实际吸附效率计算出被吸附NOx质量;
S23,计算NSC的实际最大吸附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中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S211,判断EGR是否开启,若是,进入步骤S212,若否,进入步骤S213;
S212,根据新鲜进气量、运行时油量、总进气量、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计算出参考氧含量;进入步骤S214;
S213,根据新鲜进气量、运行时油量和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计算出参考氧含量;
S214,根据参考氧含量、氧传感器实测氧含量和NSC上游NOx参考排放流量计算出NSC上游NOx实际排放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NSC对于氮氧化物的解吸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12中,参考氧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O2_Ref=(air_mfresh-fuel_m×14.5)×20.5%+(air_mall-air_mfresh-fuel_m×14.5)×O2_Act;
步骤S223中,参考氧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O2_Ref=(air_mfresh-fuel_m×14.5)×20.5%-fuel_m×14.5×O2_Act;
步骤S224中,NSC上游NOx实际排放流量的计算公式中下:



在上述公式中,air_mfresh为新鲜进气量,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怀望王丽王云鹏赵小虎肖江华刘运棋陈菲菲宋磊解亮李超王晓鹏赵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