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93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包括步骤:1.地下通道分为第一导洞(1)和第二导洞(2);2.深孔注浆加固土体形成超前支护结构(6);3.施做第一导洞及其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和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2);4.在第一导洞与第二导洞交接处架设临时支撑(4),浇筑中隔墙(5);5.施做第二导洞及其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和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2);6.拆除临时支撑、中隔墙及部分第一初期支护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地下通道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并减少对周边的扰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
技术介绍
在地铁、公路、铁路、管廊、隧道等地下通道施工过程中,断面形式复杂多变,如对称双联拱隧道、不对称双联拱隧道、对称三联拱隧道、不对称三联拱隧道等。在现有技术的隧道施工中常采用新奥法施工,新奥法施工是指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组合在一起,作为主要支护手段的一种施工方法,施工顺序为:开挖→一次支护→二次支护。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地下通道主体结构、地质结构、施工步序等因素的影响下,若不使用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不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超挖、渗漏等质量事故,甚至导致塌方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能在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地下通道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并减少对周边的扰动。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地下通道分隔为两个导洞,分别为第一导洞和第二导洞;r>步骤2:深孔注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地下通道分隔为两个导洞,分别为第一导洞(1)和第二导洞(2);/n步骤2:深孔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地下通道的超前支护结构(6);/n步骤3:深孔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第一导洞(1)及第一导洞(1)的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和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2);/n步骤4:在第一导洞(1)内架设临时支撑(4),并浇筑中隔墙(5);临时支撑(4)和中隔墙(5)位于第一导洞(1)与第二导洞(2)的交接处;/n步骤5:中隔墙(5)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第二导洞(2)及第二导洞(2)的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和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地下通道分隔为两个导洞,分别为第一导洞(1)和第二导洞(2);
步骤2:深孔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地下通道的超前支护结构(6);
步骤3:深孔注浆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第一导洞(1)及第一导洞(1)的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和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2);
步骤4:在第一导洞(1)内架设临时支撑(4),并浇筑中隔墙(5);临时支撑(4)和中隔墙(5)位于第一导洞(1)与第二导洞(2)的交接处;
步骤5:中隔墙(5)达到设计强度后,施做第二导洞(2)及第二导洞(2)的第二初期支护结构(21)和第二二次衬砌结构(22);
步骤6:拆除临时支撑(4)、中隔墙(5)、以及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位于第一导洞(1)与第二导洞(2)交界处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包括以下分步骤:
步骤3.1:开挖第一导洞(1);
步骤3.2:在第一导洞(1)的两侧施做锁脚锚杆(3);
步骤3.3:在第一导洞(1)的四周架设格栅并喷射混凝土支护,形成第一导洞(1)的第一初期支护结构(11);
步骤3.4:铺设第一导洞(1)的底板及侧墙防水,并浇筑第一导洞(1)的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导洞(1)采用台阶法开挖,台阶长度为3-5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先衬砌后初支的地下通道暗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二次衬砌结构(12)为C形结构,第一二次衬砌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宇峰李洪杰孙红岩刘洪键张国贤闫江安景欣李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