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9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顶直墙暗挖隧道的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在洞口进行管棚超前支护后,首先对左上导洞进行超前注浆,注浆完成后对其进行开挖、支护;开挖一定距离后,利用左上导洞已开挖空间,对左下导洞、右上导洞分别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同理,利用右上导洞或左下导洞已开挖空间对右下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注浆时,根据左上导洞开挖获得的地质和水文资料,适时调整注浆浆液材料和注浆孔间距。本方法大幅减少超前注浆作业整体时间、充分利用先行开挖导洞空间、结合系统锚管进行注浆,并为后续开挖作业提供安全保障,实现安全、高效、精准、快速、高质量施工,并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平顶直墙暗挖隧道的超前注浆支护方法。
技术介绍
浅埋隧道由于其赋存条件复杂,地质条件差,隧道周边多为软土层,同时还经常受到地下水的影响,给隧道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和未知施工风险,并且由于隧道施工对于围岩的变形控制非常严格,因此在隧道开挖时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支护)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安全措施。然而传统的超前注浆支护采用的CRD法施工,由于采用全断面同时注浆,要达到超前注浆效果,普遍存在注浆距离长、注浆时间长、注浆效果没保障、不经济、影响施工进度等缺点,本方法主要为浅埋软弱地质段隧道超前注浆提供更为有效、精准、快捷、相对成本较低的超前注浆方法,以保障后续开挖支护施工安全,同时方便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CRD法施工采用全断面同时注浆存在的注浆距离长、注浆时间长、注浆效果没保障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平顶直墙暗挖隧道的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在洞口进行管棚超前支护后,将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划分为分部注浆加固,即首先对左上导洞进行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开挖端面分为四个导洞,首先对左上导洞进行超前注浆,注浆完成后对其进行开挖及支护;开挖一定距离后,利用左上导洞已开挖空间,对左下导洞和右上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对左下导洞和右上导洞分别进行开挖及支护,利用已开挖空间对右下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对右下导洞进行开挖及支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开挖端面分为四个导洞,首先对左上导洞进行超前注浆,注浆完成后对其进行开挖及支护;开挖一定距离后,利用左上导洞已开挖空间,对左下导洞和右上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对左下导洞和右上导洞分别进行开挖及支护,利用已开挖空间对右下导洞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对右下导洞进行开挖及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已开挖空间垂直于未开挖导洞的轴线进行超前注浆加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左上导洞的超前注浆包括:隧道开挖方向每8m一循环进行注浆加固,每注浆循环分次开挖累计进尺不超过6m,预留2m止浆盘用于下循环注浆;注浆径向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注浆径向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外扩时砂卵层或细砂底层注浆外扩3-5m,黏土层外扩2-3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超前注浆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过程中记录导洞的地质、水文情况,在利用已开挖空间对未开挖导洞进行超前注浆时,根据地质及水文情况优化调整注浆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胜凌涛周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