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和隧道逃生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8517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和隧道逃生井,所述的隧道逃生井盖包括井盖框架、一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转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千斤顶,手动千斤顶的操作手柄连接有驱动其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与上盖底部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操作手柄抵触的推杆,滑杆上还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有与上盖转动连接的上杠杆,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有与上盖转动连接的下杠杆;滑杆远离上还连接有与井盖框架的锁槽配合的锁舌,滑动滑杆使锁舌处于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隧道逃生井盖具有自锁功能,而且能够实现井上井下两侧开启,而且在无电力情况下,仍可开启,增加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和隧道逃生井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逃生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和隧道逃生井。
技术介绍
隧道逃生井为了在隧道内出现紧急事故时的人员逃生,紧急事故如火灾、塌方、淹水、爆炸等,逃生井通过地下通道与外界相通,便于人员逃离隧道。在城市建设中上下管道及路面井盖都要有较强的承压力,大部分为铸铁制造,整体重量大,目前一般是采用电机或者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大型井盖,但在隧道发生紧急事故时,很有可能会影响到电力的供应,也就是说,在无电情况下,该隧道逃生井盖无法被打开;而且现有逃生井盖只能从单侧(井上或井下)开启井盖,无法双侧开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逃生井盖,以解决现有井盖在无电力情况下无法被打开、以及无法双侧开启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隧道逃生井盖的隧道逃生井。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包括井盖框架、一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相对井盖框架转动以打开或关闭上盖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千斤顶,手动千斤顶包括与上盖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油桶、安装在储油桶下端的泵体、与泵体通过加油软管和回油软管连接的油缸,加油软管上设有加油单向阀,回油软管上设有回油阀,泵体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与储油桶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油缸的下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与上盖的底部转动连接;操作手柄连接有驱动其摆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与上盖底部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操作手柄抵触的推杆,滑杆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上盖转动连接的上杠杆,上盖上开设有贯穿的容纳槽,上杠杆的上端穿过容纳槽而位于上盖的顶部,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第二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下杠杆;滑杆远离操作手柄的一端连接有锁舌,井盖框架内壁上开设有与锁舌配合的锁槽,滑动滑杆使锁舌处于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状态时,推杆与操作手柄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解锁状态时,推杆与操作手柄抵触。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井上(车道层)人们通过来回摆动上杠杆可将上盖打开,在井下(逃生通道)人们通过来回摆动下杠杆可将上盖打开,使得该上盖能够实现井上井下两侧开启,而且在无电力情况下,仍可开启,增加可靠性。井盖框架与上盖上的锁舌组合使得该井盖具有自锁功能,防止上盖受车轮滚压发生弹跳或意外开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驱动机构不仅可以驱动手动千斤顶工作以打开上盖,还可驱动锁舌运动以锁止或解锁,一套驱动机构实现两个功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回油阀安装上油缸活塞杆上,回油阀打开后,关闭上盖的过程中,上盖能够与回油阀手柄作用而使回油阀手柄转动以关闭回油阀。需要关闭上盖时,人们先转动回油阀手柄以打开回油阀,在关闭上盖的过程中,回油阀自动关闭,无需人工关闭,操作便捷。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滑杆上固定连接有与之垂直设置的顶块,锁舌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锁舌间隔的设置在顶块上。设置多个锁舌使得锁紧效果好,使得井盖的防跳效果更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顶块上具有与锁舌配合的滑槽,锁舌与滑槽滑动连接,滑槽的底部固接有与锁舌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由此在关闭上盖的过程中,无需人们手动操作上拉杆或下拉杆以使锁舌处于解锁状态,关闭上盖时,本方案的锁舌靠上盖的重力实现锁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锁舌的头部具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起导向作用,便于锁舌卡入锁槽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井盖框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固定连接有下铰接座,油缸与下铰接座铰接,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上铰接座,油缸活塞杆与上铰接座铰接。由此使得油缸通过下铰接座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油缸活塞杆通过上铰接座与上盖转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杠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固接有与之垂直设置的上拉手,下杠杆远离第二连杆的一端固接有与之垂直设置的下拉手。由此便于人们通过上拉手来转动上杠杆,通过下拉手来转动下杠杆,操作更方便。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上盖顶部设有与容纳槽连通的拉手槽,上拉手能够隐藏于拉手槽中,上盖顶部还设有与拉手槽连通的能够容纳人手的凹槽。车辆从井盖上方经过时,车轮不会发生抖动,不影响行车舒适感,而且人们可从凹槽处拿起上拉手,操作方便。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隧道风机供电总线上的设有电流传感器,在隧道中设有氧气浓度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滑杆为伸缩杆结构,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与滑杆的使能端电连接;控制器接收电流传感器和氧气浓度传感器的信号,以控制滑杆的伸缩。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电流传感器测得隧道风机供电总线的电流为零且氧气浓度传感器测得隧道中氧气含量低于20%时,控制器控制滑杆的伸缩工作,以实现隧道逃生井盖能够自动打开,打开快速。当然,当电力系统完全瘫痪时,仍可采用手动操作上杠杆和下杠杆的方式来打开上盖。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隧道逃生井,包括内井和上述隧道逃生井盖。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隧道逃生井盖安装后关闭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锁舌处于锁止状态。图3是锁舌脱离锁槽时锁舌处于解锁的状态示意图。图4是完全打开上盖的状态示意图,回油阀处于关闭状态。图5是完全打开上盖的状态示意图,回油阀处于打开状态。图6是关闭上盖的过程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井盖框架10、锁槽11、上盖20、拉手槽21、容纳槽22、凹槽23、手动千斤顶30、储油桶31、泵体32、操作手柄33、第一弹簧34、回油阀35、回油阀手柄351、油缸36、油缸活塞杆361、驱动机构、滑杆41、导向块411、顶块412、第一连杆42、上杠杆43、上拉手431、上销轴44、第二连杆45、下杠杆46、下拉手461、下销轴47、推杆48、支撑块49、锁舌51、导向斜面511、第二弹簧52、安装板60、下铰接座61、上铰接座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框架、一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相对井盖框架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上盖的驱动装置;/n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千斤顶,手动千斤顶包括与上盖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油桶、安装在储油桶下端的泵体、与泵体通过加油软管和回油软管连接的油缸,所述加油软管上设有加油单向阀,所述回油软管上设有回油阀,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与储油桶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油缸的下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与所述上盖的底部转动连接;/n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有驱动其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上盖底部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操作手柄抵触的推杆,所述滑杆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的上杠杆,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贯穿的容纳槽,所述上杠杆的上端穿过容纳槽而位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下杠杆;/n所述滑杆远离操作手柄的一端连接有锁舌,所述井盖框架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槽,滑动所述滑杆使所述锁舌处于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状态时,所述推杆与操作手柄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解锁状态时,所述推杆与操作手柄抵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井盖框架、一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的上盖、以及驱动上盖相对井盖框架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上盖的驱动装置;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手动千斤顶,手动千斤顶包括与上盖底部固定连接的储油桶、安装在储油桶下端的泵体、与泵体通过加油软管和回油软管连接的油缸,所述加油软管上设有加油单向阀,所述回油软管上设有回油阀,所述泵体上设置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与储油桶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油缸的下端与井盖框架转动连接,油缸活塞杆的上端与所述上盖的底部转动连接;
所述操作手柄连接有驱动其摆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上盖底部滑动连接的滑杆,滑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操作手柄抵触的推杆,所述滑杆靠近操作手柄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的上杠杆,所述上盖上开设有贯穿的容纳槽,所述上杠杆的上端穿过容纳槽而位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上盖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与所述支撑块转动连接的下杠杆;
所述滑杆远离操作手柄的一端连接有锁舌,所述井盖框架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锁舌配合的锁槽,滑动所述滑杆使所述锁舌处于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锁止状态时,所述推杆与操作手柄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解锁状态时,所述推杆与操作手柄抵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阀安装上油缸活塞杆上,回油阀打开后,关闭上盖的过程中,上盖能够与回油阀手柄作用而使回油阀手柄转动以关闭回油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逃生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上固定连接有与之垂直设置的顶块,所述锁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杨郭晓晓张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