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1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沟槽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且施工方法包括模架系统加工制作、施工准备、接触面处理、排水盲管安装、钢筋绑扎安装、模架移动定位、埋管件安装固定、模架整体加固封堵、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养护及拆模和模架移动进入下一施工段步骤;该施工方法施工操作简单、方便,质量好,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省时省工,综合施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适用于隧道电缆沟槽、路基排水沟等沟槽结构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沟槽施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移动模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沟槽是电网系统中变电站、开关站的重要建筑工程,也常在隧道等基础设施中建造,其施工质量关系到电缆线路的运行质量和线路设备的运行寿命,其可持续性非常重要,因此电缆沟槽的施工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电缆沟槽施工主要采用木模和小块组合钢模分段施工,施工工序包括模板组装、加固、混凝土浇筑、模板拆卸、转场、清洁涂油等,费时费工,模板工程施工成本高,工序繁杂,循环时间长,加固支撑多,整体性差,顶面平整度不易控制,接槎处易渗漏水,外观质量难控制,作业面文明形象不好。随着我国电力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电缆沟槽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传统电缆沟槽施工技术迫切需要创新改进,满足电力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实践,针对施工难点痛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大胆创新,研发出移动式模架及配套的定型模板,通过丝杆把模板悬挂起来,再将模板移动调整到设计的位置,采用定位卡装置固定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模板与模架的相对位置,模板固定后浇注结构,待结构成型脱模后,通过人工推动或机械牵引使模架整体移动到下一段混凝土浇注的位置,从而将传统施工工艺中分层、多次、多工序浇筑合理优化为移动定位调节、清洁涂油和整体浇筑三道施工工序循环,极大提高了施工工效,基本杜绝了质量缺陷,经在多个项目的反复实践总结,最终形成了施工速度快、操作简单、质量高、综合成本低且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的基于新型装配移动式模架的电缆沟槽施工工法,受到业主等各方一致好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以解决
技术介绍
所描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移动模架结构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模架系统加工制作根据现场及施工条件,采用框架式模架,长度宜控制在8~12米,模架框架底部安装行走轮,便于走行;模架墙面板及底模应加工成一体式,即“L型”,以便于安装、拆卸,并有效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沟槽墙面板利用模架框架采用悬挂方式;沟槽中隔定位器通过其横梁上的卡槽将“L型”模板上边沿定位,其定位器立柱将“L型”模板下边沿定位,方便易安装;沟槽外边模通过模架上的丝杆和定位器横梁上的卡槽联合定位,保证其竖直度;S2:接触面处理根据模架长度,一次凿毛并清洗1~2个循环长度接触面,确保新鲜混凝土面在75%以上,衬砌与沟槽接触面也要凿毛,确保与衬砌面结合良好,避免沟槽滑动和移位;S3:排水盲管安装通过测量定位,将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引出至沟槽内设计位置,端头采用土工布及扎丝绑紧封闭,并安装定位钢筋固定管位;S4:钢筋绑扎安装按照设计安装沟槽边墙钢筋,注意顶部纵向接地钢筋的焊接质量,确保接地效果,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须预先按照接地要求连接接地钢筋至设计位置;S5:模架移动定位沟槽模架在上一循环脱模后,收起模板系统,采用装载机或卷扬机牵引,慢行至下一循环设计位置,移动过程,注意调整模架位置,确保模架外侧距沟槽外边墙距离保持在40±10cm处;通过悬吊模板的丝杆将模板横向移动至设计平面位置,再通过拧动丝杆上的螺帽调节模板标高至设计标高;安装中隔定位器,拧紧定位螺栓;通过定位器上微调螺栓精确调整和控制模板位置;S6:预埋管件安装固定调整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位置,使其密贴模板面;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洞安装沟槽身Φ20横向排水管和边墙内Φ100PVC横向排水管;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接地端子;S7:模架整体加固及封堵为加强模架在浇筑砼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可在模架外侧的找平层混凝土面植入钢筋和安装斜撑加固;安装整体封端钢模,确保边墙纵向钢筋和沟槽端头止水胶条凹槽的预留;涂刷脱模剂,检查、报验,准备灌注混凝土。S8: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由于沟槽断面小,为避免砼污染模架,不能直接用罐车入模,将薄钢板边沿结合沟槽位置制成“凸凹型”溜槽,便于引导混凝土入模,使各个沟槽内砼灌注均匀对称,保证模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混凝土分层、对称浇筑,一次成型,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cm之间;浇筑过程不宜过快,避免模架上浮;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或附着式振动器捣固,不得触及钢筋、排水管、接地端子预埋管件。优选的,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准备,以便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施工准备为:(1)、人员组织准备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中的监控内容;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及专业施工队组,并完成各级审核、审批程序;(2)、技术准备a.组织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和工期措施;b.根据施工图纸结合单位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制定出整体移动式模板加工的具体操作方案,并提出材料计划;c.组织技术人员和技工对图纸、相关规范和图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各细部做法;(3)、场地准备a.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清除积垢、灰尘、油污和杂物,拆除障碍物;b.了解施工现场周边建筑状况,施工过程中避免影响临近建筑安全;(4)、材料机具准备a.合理选择机械,保证使用功能齐全;对施工机械和检测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机具设备工作状态良好;b.使用的材料除应有质量证明书外,还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做出的复检证明,符合标准后方使用;c.材料进入现场后应对各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进行核对,并在指定场所堆放保管,以便于后续施工。优选的,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后,等混凝土凝固后要对混凝土进行保护,以免混凝土开裂断层;砼浇筑完成后,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宜低于12小时;拆模:松开定位螺栓和微调螺栓,拆除定位器;用小锤敲击震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调整悬吊丝杆,使槽内两块模板一上一下后收拢,提升,移除模架;砼表面覆盖土工布,养生时间大于7天。一种移动模架结构,该移动模架结构适用于上述移动模架结构施工方法,且移动模架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和模板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主纵梁、上横梁、外侧上纵梁、外侧下纵梁和连接柱;所述上横梁一端垂直固接主纵梁的侧壁,上横梁的另一端垂直固接连接柱的一端;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垂直固接外侧下纵梁,连接柱与上横梁固接的下方垂直固接外侧上纵梁,且外侧上纵梁与外侧下纵梁平行,外侧上纵梁与外侧下纵梁所在平面与主纵梁平行;所述上横梁上安置模板单元;所述模板单元包括两张电力电缆沟槽模板、两张排水沟槽模板、两张通信电缆沟槽模板和一张边墙外模板;所述电力电缆沟槽模板、排水沟槽模板、通信电缆沟槽模板和边墙外模板的一端面设有竖向螺杆,且竖向螺杆的一端固接在电力电缆沟槽模板、排水沟槽模板、通信电缆沟槽模板和边墙外模板的一端面,竖向螺杆的另一端贯穿上横梁并通过螺母固定在上横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模架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模架系统加工制作/n根据现场及施工条件,采用框架式模架,长度宜控制在8~12米,模架框架底部安装行走轮,便于走行;模架墙面板及底模应加工成一体式,即“L型”,以便于安装、拆卸,并有效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沟槽墙面板利用模架框架采用悬挂方式;沟槽中隔定位器通过其横梁上的卡槽将“L型”模板上边沿定位,其定位器立柱将“L型”模板下边沿定位,方便易安装;沟槽外边模通过模架上的丝杆和定位器横梁上的卡槽联合定位,保证其竖直度;/nS2:接触面处理/n根据模架长度,一次凿毛并清洗1~2个循环长度接触面,确保新鲜混凝土面在75%以上,衬砌与沟槽接触面也要凿毛,确保与衬砌面结合良好,避免沟槽滑动和移位;/nS3:排水盲管安装/n通过测量定位,将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引出至沟槽内设计位置,端头采用土工布及扎丝绑紧封闭,并安装定位钢筋固定管位;/nS4:钢筋绑扎安装/n按照设计安装沟槽边墙钢筋,注意顶部纵向接地钢筋的焊接质量,确保接地效果,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须预先按照接地要求连接接地钢筋至设计位置;/nS5:模架移动定位/n沟槽模架在上一循环脱模后,收起模板系统,采用装载机或卷扬机牵引,慢行至下一循环设计位置,移动过程,注意调整模架位置,确保模架外侧距沟槽外边墙距离保持在40±10cm处;通过悬吊模板的丝杆将模板横向移动至设计平面位置,再通过拧动丝杆上的螺帽调节模板标高至设计标高;安装中隔定位器,拧紧定位螺栓;通过定位器上微调螺栓精确调整和控制模板位置;/nS6:预埋管件安装固定/n调整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位置,使其密贴模板面;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洞安装沟槽身Φ20横向排水管和边墙内Φ100PVC横向排水管;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接地端子;/nS7:模架整体加固及封堵/n为加强模架在浇筑砼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可在模架外侧的找平层混凝土面植入钢筋和安装斜撑加固;安装整体封端钢模,确保边墙纵向钢筋和沟槽端头止水胶条凹槽的预留;涂刷脱模剂,检查、报验,准备灌注混凝土。/nS8: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n由于沟槽断面小,为避免砼污染模架,不能直接用罐车入模,将薄钢板边沿结合沟槽位置制成“凸凹型”溜槽,便于引导混凝土入模,使各个沟槽内砼灌注均匀对称,保证模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混凝土分层、对称浇筑,一次成型,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cm之间;浇筑过程不宜过快,避免模架上浮;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或附着式振动器捣固,不得触及钢筋、排水管、接地端子预埋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模架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模架系统加工制作
根据现场及施工条件,采用框架式模架,长度宜控制在8~12米,模架框架底部安装行走轮,便于走行;模架墙面板及底模应加工成一体式,即“L型”,以便于安装、拆卸,并有效提高模板的整体刚度;沟槽墙面板利用模架框架采用悬挂方式;沟槽中隔定位器通过其横梁上的卡槽将“L型”模板上边沿定位,其定位器立柱将“L型”模板下边沿定位,方便易安装;沟槽外边模通过模架上的丝杆和定位器横梁上的卡槽联合定位,保证其竖直度;
S2:接触面处理
根据模架长度,一次凿毛并清洗1~2个循环长度接触面,确保新鲜混凝土面在75%以上,衬砌与沟槽接触面也要凿毛,确保与衬砌面结合良好,避免沟槽滑动和移位;
S3:排水盲管安装
通过测量定位,将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引出至沟槽内设计位置,端头采用土工布及扎丝绑紧封闭,并安装定位钢筋固定管位;
S4:钢筋绑扎安装
按照设计安装沟槽边墙钢筋,注意顶部纵向接地钢筋的焊接质量,确保接地效果,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须预先按照接地要求连接接地钢筋至设计位置;
S5:模架移动定位
沟槽模架在上一循环脱模后,收起模板系统,采用装载机或卷扬机牵引,慢行至下一循环设计位置,移动过程,注意调整模架位置,确保模架外侧距沟槽外边墙距离保持在40±10cm处;通过悬吊模板的丝杆将模板横向移动至设计平面位置,再通过拧动丝杆上的螺帽调节模板标高至设计标高;安装中隔定位器,拧紧定位螺栓;通过定位器上微调螺栓精确调整和控制模板位置;
S6:预埋管件安装固定
调整Φ107纵向打孔波纹管和Φ50环向打孔波纹管位置,使其密贴模板面;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洞安装沟槽身Φ20横向排水管和边墙内Φ100PVC横向排水管;若沟槽位于接地极段,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接地端子;
S7:模架整体加固及封堵
为加强模架在浇筑砼过程中的整体稳定性,可在模架外侧的找平层混凝土面植入钢筋和安装斜撑加固;安装整体封端钢模,确保边墙纵向钢筋和沟槽端头止水胶条凹槽的预留;涂刷脱模剂,检查、报验,准备灌注混凝土。
S8:一次性整体浇筑混凝土
由于沟槽断面小,为避免砼污染模架,不能直接用罐车入模,将薄钢板边沿结合沟槽位置制成“凸凹型”溜槽,便于引导混凝土入模,使各个沟槽内砼灌注均匀对称,保证模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混凝土分层、对称浇筑,一次成型,坍落度宜控制在14~16cm之间;浇筑过程不宜过快,避免模架上浮;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或附着式振动器捣固,不得触及钢筋、排水管、接地端子预埋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模架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工之前,做好施工准备,以便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且施工准备为:
(1)、人员组织准备
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规范,熟悉设计图纸,了解工程的质量要求以及施工中的监控内容;成立项目管理小组及专业施工队组,并完成各级审核、审批程序;
(2)、技术准备
a.组织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内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质量和工期措施;
b.根据施工图纸结合单位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制定出整体移动式模板加工的具体操作方案,并提出材料计划;
c.组织技术人员和技工对图纸、相关规范和图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各细部做法;
(3)、场地准备
a.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清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有源孙娜伍晓波吴文谷幸化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