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68513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方案设计、施工准备、预钻孔、沉桩、冠梁浇筑、基坑分区开挖、区域一内支护结构装配、基坑区域二施工和各分区内支护结构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板桩组合支护结构具有1)抗变形效果好,通过改变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刚度;2)抗坑底隆起,通过改变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模型,限制了基坑底部的变形;3)境污染小: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水泥等污染性材料的需求少,施工环境好,环境污染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支护桩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目前,对于挖深较浅的基坑,一般采用悬臂式的排桩支护结构。但当基坑开挖区域的土质较差时,受被动区土压力不足的影响,悬臂式支护结构容易出现变形过大、倾覆等工程事故。如果采用“排桩+内支撑”的支护结构,虽然可以较好的控制基坑的变形,但是基坑开挖至坑底以后仍需要对基坑底部进行处理,防止坑底隆起值较大。因此,为了保证软土区悬臂式排桩支护结构的支护效果,防止坑底隆起值过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板桩组合支护结构,通过对排桩受力结构的优化,在提高基坑支护刚度的同时,又可以很好的限制基坑底部的隆起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S1:方案设计:规划基坑,设计相匹配的桩板组合结构(100);/nS2:施工准备:预制相匹配的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并运送至施工现场;/nS3:预钻孔:在规划的基坑边缘,在预定位置先向地层钻孔;/nS4:沉桩:采用压桩设备将预制的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压入钻孔内;/nS5:冠梁浇筑:将基桩(101)的顶端打毛,并通过在相邻所述基桩(101)的顶部加装建筑模具,浇筑混凝土形成冠梁(200);/nS6:基坑分区开挖:将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所围成的基坑分为若干个依次相邻的区域一和区域二,采用隔区跳挖的方式先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用桩板组合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方案设计:规划基坑,设计相匹配的桩板组合结构(100);
S2:施工准备:预制相匹配的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并运送至施工现场;
S3:预钻孔:在规划的基坑边缘,在预定位置先向地层钻孔;
S4:沉桩:采用压桩设备将预制的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压入钻孔内;
S5:冠梁浇筑:将基桩(101)的顶端打毛,并通过在相邻所述基桩(101)的顶部加装建筑模具,浇筑混凝土形成冠梁(200);
S6:基坑分区开挖:将所述桩板组合结构(100)所围成的基坑分为若干个依次相邻的区域一和区域二,采用隔区跳挖的方式先对所有区域一内的土体进行清除,并在区域一内的基坑底部铺设支撑板(303);
S7:区域一内支护结构装配:展开所述预制桩板组合结构(100)中的支护板(102),放置于基坑底部的所述支撑板(303)上,并添加斜向支撑杆(301),且所述斜向支撑杆(30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桩板组合结构中的基桩(101)和支护板(102)的侧壁上,通过连接杆(400),将相邻的所述支护板(102)依次串联;
S8:基坑区域二施工:开挖基坑中区域二内剩余的土体,并将土体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爱兆袁媛黄献文侯贺营刘顺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中煤长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