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具有防伪功能的化学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防伪化学纤维作为一项常用防伪技术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有价证券、钞券、护照等领域。目前,防伪化学纤维主要以单色光荧光纤维为主,双波段荧光纤维及多色段染色纤维、光致变色、红外吸收防伪等产品也相继出现,例如中国专利CN2731620Y、CN103850144B、CN104963241B。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色荧光纤维及双波段荧光纤维的防伪特征较单一,易于伪造,其防伪力度已无法适应钞券、护照等高端安全领域;多色段染色纤维的稳定性较差,且为有色荧光纤维,防伪特征隐蔽性差,亦不适用于钞券、护照等高端安全领域;光致变色以及红外吸收,易伪造的同时还易受到其它物质的干扰。目前也有人提出了一种标示性纤维素纤维的制备方法-CN101942707B,其公开了一种添加在纤维素纤维制备过程中的分散液,分散液包括一种金属无机化合物、分散剂和水,分散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磷酸酯、六偏磷酸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组合物包括载体、防伪追踪剂和分散剂,所述防伪追踪剂由氧化钡、氧化锶、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锌构成,控制所述防伪组合物中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间具有固定的投料质量比例;其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和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5-50%;所述载体为基体高聚物或生物衍生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伪组合物包括载体、防伪追踪剂和分散剂,所述防伪追踪剂由氧化钡、氧化锶、三氧化二铝和氧化锌构成,控制所述防伪组合物中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间具有固定的投料质量比例;其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和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5-50%;所述载体为基体高聚物或生物衍生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高聚物为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乳酸、聚己内酯、再生PET、聚丁二酸丁二醇酯、3-羟基丁酸酯与3-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氯乙烯和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和/或,当所述载体为基本高聚物时,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或者聚丙烯蜡或者两者的混合;当所述载体为生物衍生油时,所述分散剂为聚丙烯酰胺或者分子量为400-2000的聚乙二醇或者两者的混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衍生油的闪点为230-320℃;和/或,所述生物衍生油的密度为0.91-0.95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衍生油为选自亚麻油、橄榄油、葡萄籽油、玉米油、蓖麻油、芝麻油、大豆油和葵花籽油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钡的平均粒径、所述氧化锶的平均粒径、所述三氧化二铝的平均粒径和所述氧化锌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00-750nm;和/或,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当所述载体为基体高聚物时,所述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和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10-20%;当所述载体为生物衍生油时,所述钡元素含量、锶元素含量、铝元素含量和锌元素含量之和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10-4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化学纤维用的防伪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含量计,当所述载体为基体高聚物时,所述基体高聚物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70%;当所述载体为生物衍生油时,所述生物衍生油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30-70%;
和/或,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分散剂占所述防伪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8%。
7.一种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清,徐传奇,潘志娟,王国和,刘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