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18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设于工程船上的光电复合缆绞车、A架和托架,光电复合缆绞车通过光电铠装缆连接于中继仓和履带车上;A架通过伸缩装置可转动设于工程船的端部,托架通过滑轨可滑动设于工程船的端部,A架通过连杆与托架进行铰接;A架上设有牵引绞车,牵引绞车通过承重缆可断开的与履带车进行连接;还包括导向轨道,导向轨道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设于托架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有效提高双体重型ROV的布放回收效率和稳定性,且有效减少履带车布放和回收过程中的吊装时间,有效降低因晃动造成承重缆断开的问题出现;另外,还有效降低履带车在承重缆的吊装下因海浪造成的摇摆晃动过大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海设备布放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对海洋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对未知环境的探索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了海洋,因此大量的海洋海底环境探测,样品采集,资源开发相关的深海设备应运而生。目前,大多数对于深海重型有缆设备的布放回收方式均是通过光电复合缆绞车和船艉A架的配合进行布放,由光电复合缆承重,缓慢的将设备布放至海底。但此方法仅限于单个重型ROV(水下机器人)的布放,对于双体重型ROV的布放和回收则不适用于光电复合缆单独承重;同时,对于双体重型ROV在布放的过程中易受海浪影响出现晃动和倾斜的问题,有效降低双体重型ROV的布放和回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旨在解决上述双体重型ROV布放和回收不适用于光电复合缆单独承重和的布放和回收稳定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设于工程船上的光电复合缆绞车、A架和托架,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通过光电铠装缆连接于中继仓和履带车上;所述A架铰接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上铰接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工程船上;所述托架通过滑轨可滑动设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和所述托架之间通过连杆进行可活动连接;所述A架上设有牵引绞车,所述牵引绞车通过承重缆可断开的与所述履带车进行连接;还包括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设于所述托架上。进一步地,所述承重缆包括第一承重缆和第二承重缆,所述第一承重缆和所述第二承重缆通过双环称人结的打结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中继仓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承重缆的挂钩。进一步地,所述光电铠装缆连接于所述中继仓和所述履带车之间设有若干个浮球。进一步地,所述导向轨道为L形结构,所述导向轨道的端部设有斗形开口;所述履带车上设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向轨道内。进一步地,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包括按压解锁机构、转筒以及限位轴承,所述转筒连接于所述导向轨道的L形折弯处,所述限位轴承设于所述托架的一侧,所述转筒通过转轴与所述限位轴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按压解锁机构包括推杆、拉杆、锁齿以及第一弹簧,所述推杆通过所述第一弹簧可活动设于所述转筒内;所述推杆上设有矩形通孔,所述拉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矩形通孔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锁齿的端部,以使所述锁齿可滑动设于所述转筒上;所述托架内设有环形内齿轮,所述锁齿通过与所述环形内齿轮进行啮合,以锁紧所述导向轨道的转动自由度。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矩形通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连接于所述推杆两侧的所述拉杆端部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弹性限位组件,所述弹性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座、球体以及第三弹簧,所述限位座设于所述导向轨道上,所述球体通过第三弹簧连接于所述限位座内;所述托架上设有半圆形限位槽,所述球体与所述半圆形限位槽进行弹性配合。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工程船和所述A架上;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托架的端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A架上。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滑轮,所述导向滑轮可转动设于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的前端;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上可转动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所述导向滑轮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上还设有定位杆,所述导向滑轮包括转动部和定位部,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设于所述定位部外圈上,所述定位部套接于所述定位杆上。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光电复合缆绞车和牵引绞车,并结合A架来实现对双体重型ROV进行分开布放和回收;同时,通过光电复合缆绞车在布放回收第一阶段将第一个重型ROV(中继仓)固定于A架顶部,有效降低第一个重型ROV(中继仓)随船摇摆的问题出现,大大提高了第二个重型ROV(履带车)进行布放回收的效率和稳定性;2.通过设置可转动的A架和可直线运动托架,以使A架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托架进行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对履带车进行水平布放和回收,减少履带车布放和回收过程中的吊装时间,从而降低A架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履带车前后晃动的问题出现,有效提高履带车布放回收稳定性,且有效降低因晃动造成承重缆断开的问题出现;3.通过设置导向轨道,以对履带车在布放回收的过程中进行导向限位作用,以降低履带车在承重缆的吊装下因海浪造成的摇摆晃动过大的问题出现,更进一步地提高了履带车在下水和出水时的稳定性;4.通过设置转向限位装置,以结合履带车在降下布放和升起回收的过程中,可对导向轨道进行90°角度的转动导向布放和进行90°角度的转动导向收起,以实现导向轨道的自动导向和自动回收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轴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A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D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E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导向轨道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转向限位装置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导向轨道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F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G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缓冲带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的布放示意图。图中,1-光电复合缆绞车;2-A架;3-托架;4-伸缩装置;5-滑轨;6-连杆;7-牵引绞车;8-导向轨道;9-承重缆;10-导向轮;11-光电铠装缆;12-浮球;13-滑轮;14-缓冲带;20-中继仓;21-液压推杆;22-卡槽;30-履带车;31-环形内齿轮;32-半圆形限位槽;33-滚轮;41-转筒;42-限位轴承;43-转轴;51-推杆;52-拉杆;53-锁齿;54-第一弹簧;55-第二弹簧;61-限位座;62-球体;63-第三弹簧;71-导向滑轮;72-螺杆;73-定位杆;81-斗形开口;91-第一承重缆;92-第二承重缆;511-压头;5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工程船上的光电复合缆绞车(1)、A架(2)和托架(3),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1)通过光电铠装缆(11)连接于中继仓(20)和履带车(30)上;所述A架(2)铰接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2)上铰接有伸缩装置(4),所述伸缩装置(4)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工程船上;所述托架(3)通过滑轨(5)可滑动设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2)和所述托架(3)之间通过连杆(6)进行可活动连接;所述A架(2)上设有牵引绞车(7),所述牵引绞车(7)通过承重缆(9)可断开的与所述履带车(30)进行连接;还包括导向轨道(8),所述导向轨道(8)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设于所述托架(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工程船上的光电复合缆绞车(1)、A架(2)和托架(3),所述光电复合缆绞车(1)通过光电铠装缆(11)连接于中继仓(20)和履带车(30)上;所述A架(2)铰接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2)上铰接有伸缩装置(4),所述伸缩装置(4)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工程船上;所述托架(3)通过滑轨(5)可滑动设于所述工程船的端部,所述A架(2)和所述托架(3)之间通过连杆(6)进行可活动连接;所述A架(2)上设有牵引绞车(7),所述牵引绞车(7)通过承重缆(9)可断开的与所述履带车(30)进行连接;还包括导向轨道(8),所述导向轨道(8)通过转向限位装置可转动设于所述托架(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缆(9)包括第一承重缆(91)和第二承重缆(92),所述第一承重缆(91)和所述第二承重缆(92)通过双环称人结的打结方式进行连接;所述中继仓(20)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承重缆(92)的挂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铠装缆(11)连接于所述中继仓(20)和所述履带车(30)之间设有若干个浮球(12)。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8)为L形结构,所述导向轨道(8)的端部设有斗形开口(81);所述履带车(30)上设有导向轮(10),所述导向轮(10)位于所述导向轨道(8)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限位装置包括按压解锁机构、转筒(41)以及限位轴承(42),所述转筒(41)连接于所述导向轨道(8)的L形折弯处,所述限位轴承(42)设于所述托架(3)的一侧,所述转筒(41)通过转轴(43)与所述限位轴承(4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体海底履带车的布放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解锁机构包括推杆(51)、拉杆(52)、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剑宇陈宇翔陈铭阳宁于春亮熊宏谢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