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及其安装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手术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及其安装工具。
技术介绍
对于椎体爆裂骨折、脊柱后凸畸形、脊柱肿瘤等患者,常需要对受损或病变的椎体进行切除,切除后使用椎体替代物移植以维持正常的脊柱载荷及生理曲度。近年来,人工椎体作为一类有效的椎体替代物,在脊柱肿瘤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广泛的应用于椎体肿瘤切除后脊柱稳定性的重建。一般情况下,人工椎体为固定型的人工椎体,固定型的人工椎体植入人体后高度不可调整,在植入人体前需严格选择规格,不容易获得理想的椎体高度。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撑开方便、高度可以调节的人工椎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及其安装工具。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基座和至少两个扇形插片;所述基座为圆柱形,所述基座为具有圆形空腔的中空结构;所有的所述扇形插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0),所述底座(100)包括基座(150)和至少两个扇形插片(110);所述基座(150)为圆柱形,所述基座(150)为具有圆形空腔的中空结构;所有的所述扇形插片(110)设置于所述基座(150)的顶面(151)上,所有的所述扇形插片(110)沿着所述基座(150)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形插片(1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150)的轴向同向;所述扇形插片(110)的厚度小于所述基座(150)的壁厚;每个所述扇形插片(110)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扣(120);所述卡扣(120)的底面、所述扇形插片(110)的外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包括基座(150)和至少两个扇形插片(110);所述基座(150)为圆柱形,所述基座(150)为具有圆形空腔的中空结构;所有的所述扇形插片(110)设置于所述基座(150)的顶面(151)上,所有的所述扇形插片(110)沿着所述基座(150)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所述扇形插片(1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座(150)的轴向同向;所述扇形插片(110)的厚度小于所述基座(150)的壁厚;每个所述扇形插片(110)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卡扣(120);所述卡扣(120)的底面、所述扇形插片(110)的外侧面以及所述基座(150)的顶面(151)围成卡槽(130);
导向柱(200),所述导向柱(200)为圆柱形,所述导向柱(200)的外侧面上设有柱体外螺纹(210),所述导向柱(200)的外侧面上还设有至少两个扇形凹槽(220),所有的所述扇形凹槽(220)沿着所述导向柱(200)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扇形凹槽(220)与所述扇形插片(110)一一对应,所述扇形凹槽(220)供所述扇形插片(110)插入;
每个所述扇形凹槽(22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导向柱(200)的轴向同向;
驱动件(300),所述驱动件(300)为圆柱形,所述驱动件(300)上设有轴向通孔(310),所述轴向通孔(310)的孔壁上设有与所述柱体外螺纹(210)相应的通孔内螺纹(320);所述驱动件(300)套在所有的所述扇形插片(110)的外部,且嵌入于所述卡槽(130)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00)的顶面上设有平台(230);所述平台(230)的底面上设有底部凹槽(231),所述底部凹槽(231)为扇形结构,所述底部凹槽(231)与所述扇形凹槽(220)一一对应,所述底部凹槽(231)处于所述扇形凹槽(220)的正上方,且所述底部凹槽(231)与所述扇形凹槽(220)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两个终板(400),其中一个所述终板(400)用于安装于所述基座(150)的底面上,另一个所述终板(400)用于安装于所述平台(230)的顶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撑开型人工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50)的底面和所述平台(230)的顶面上均设有凸起(500),所述凸起(500)的外周面为八角形结构;所述终板(400)上设有供所述凸起(500)卡入的安装槽(410),所述安装槽(410)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终板(400)上还设有两个长圆形开槽(420),两个所述长圆形开槽(420)相对设置,且分别处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如,刘明岩,李中华,让查尔斯·勒约艾克,李危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友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