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制作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
技术介绍
逾越1500年历史的“诸暨石笕茶”既是诸暨茶产业的历史性标志,也是历代相传的地方特产,其品质特征是:外形挺秀、色泽翠绿、滋味鲜醇、香气郁馥持久、汤色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石笕茶的加工技艺秉承了南宋蔡襄提出的茶须“色香味俱佳”的品质要求,演绎了明代张源在《茶录》中倡导的“茶道,造时精,藏时燥、泡时洁,精燥洁,茶道尽矣”的茶道文化。目前传统诸暨石笕茶的制作方法制作的诸暨石笕茶,存在干茶酚氨比控制不当,有涩味,烘干温度掌握欠缺,香气不稳定和不明显。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通过选择优质嫩茶鲜叶作原料,并结合经过杀青、理条、复烘等操作工艺,工艺技术操作简单,保证质量保证;制得的诸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S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初展叶进行采摘,鲜叶置阴凉通风处进行摊青;/nS2、杀青:将摊青后的茶叶在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锅温为160-180℃,杀青时间3-5分钟,杀青完成后及时簸扬并抖散杀青后的茶叶;/nS3、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小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分钟;/nS4、整形:将揉捻后的茶叶依次经过理条和做条工序;/nS5、初烘:将做条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95-100℃,茶叶的干度为85~90%;/nS6、复烘: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复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鲜叶采摘:选择一芽一叶的初展叶进行采摘,鲜叶置阴凉通风处进行摊青;
S2、杀青:将摊青后的茶叶在杀青机中进行杀青,杀青锅温为160-180℃,杀青时间3-5分钟,杀青完成后及时簸扬并抖散杀青后的茶叶;
S3、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用小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1.5-2分钟;
S4、整形:将揉捻后的茶叶依次经过理条和做条工序;
S5、初烘:将做条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95-100℃,茶叶的干度为85~90%;
S6、复烘: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烘干机中进行复烘,复烘温度为75-85℃,时间为55-60分钟,茶叶的干度为4.5~5%,最终得到诸暨石笕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初展叶长度为3-5厘米,摊青时间为4-6小时,鲜叶含水率降至65-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揉捻的操作为:用小型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室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75-80%,揉捻机转速为45转/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统名茶“诸暨石笕”茶制作技术的改进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理条的操作为:在锅中采用抖条和滚条两种手法操作完成,先抖后滚;
先采用抖条手法把茶叶抖散,受热均匀,当表面水份下降后;
再采用滚条手法使手中的茶叶内外交换,整理茶叶条索;
抖条与滚条交替进行,茶条开始匀直,在茶叶干度为5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良,张天校,张钟彬,陈赢荣,史步东,徐金兵,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石笕茶叶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